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新肥料助力大农业 丰收喜讯传遍神州

网友投稿  2010-10-15  互联网

江苏淮安:水稻颗粒饱满

河南滑县:玉米长势良好

河南滑县:示范田农户刘少聪向现场朋友讲解玉米高产之道

河南滑县:经销商走下田间现身说法

河南滑县:专家孙克刚查看玉米具体长势

山东临清:临清市农业局专家齐洪祥观察玉米生长情况

山东临清:参加观摩的农民查看示范田玉米长势

山东临清:王希怀与黄继弟现场“PK”

安徽芜湖:金正大营销总经理李华波查看稻穗

安徽芜湖:专家领导考察示范成果

江苏淮安:水稻高产迎来丰收的喜悦

安徽芜湖:示范交流现场

江苏淮安:金正大农技人员与农民探讨水稻根系情况

江苏淮安:蒲学文教授查看水稻叶片生长状况

江苏淮安:水稻高产示范田

文/图华文解军杰

传统化肥产业在为农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使资源与环境矛盾加剧,产品使用存在巨大浪费。据统计,中国的氮肥利用率只有30%,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不到20%,钾肥的当季利用率也在40%以下。如此低下的化肥利用率,带来了严重浪费,每年白白流失的化肥高达1100万吨,直接造成的浪费近1000亿元。目前,中国占世界不足9%的耕地却消费了占世界化肥产量30%的化肥,依照单位面积根底计算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更严重的是给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

缓控释肥料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品,控制养分的释放时间与速度与作物生长规律相一致,不但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产、增收的功效,而且让化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节约了大量的化肥生产原料,对解决日益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有着重要作用。该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肥料研究领域的新热点,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缓控释肥料的发展,农业部、科技部等多个国家主管部门都把缓控释肥料列为重点领域加以研究、发展和推广。

作为亚洲最大的缓控释肥企业,金正大承担起缓控释肥推广的重任。近年来,金正大认真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按照农业部的指示和要求,不断加大对国家控释肥行业标准的推广以及缓控释肥知识的普及力度,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科技作支撑,让农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开展了大量的免费测土活动,惠及成千上万的农民;试验、示范省份达到20余个,覆盖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和主要作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学施肥体系,真正使缓控释肥料的推广走上正轨,已经成为缓控释肥推广的领航者。

记者历时月余,随金正大市场推广人员走访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十几个县市,亲眼见证了金正大缓控释肥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上的良好效果。

河南:玉米亩产可达700公斤

9月20日,考察团一行来到河南滑县慈周寨乡,河南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孙克刚研究员闻讯赶来,共同查看了示范田玉米长势情况。

孙克刚研究员对示范田进行现场测产,示范田每亩3800株左右,穗粒数530粒左右,千粒重350克,理论上亩产可达700公斤。孙克刚表示今年河南省夏季多雨,对玉米生长不利,而施用沃夫特缓控释肥的地块,玉米茎秆粗壮,病虫害现象较少,且从外观看来每个玉米棒子的发育都比较充分,籽粒饱满、不虚尖,增产效果非常明显。沃夫特“双膜控释肥”在两层膜的作用下,控制释放更准确、更稳定,使肥料的释放时间和释放量更吻合植物的生长周期,全面满足了作物生长需要,有效提高了氮肥利用率,是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另外孙克刚建议农民在施用缓控释肥时,一定要深施覆土,以保证肥料养分被作物充分吸收。

慈周寨慈四村刘少聪原本是一位普通的庄稼老汉,因为施用沃夫特控释肥成为村里的“种植达人”和高产榜样。刘少聪介绍说:“用普通肥的时候,亩产最高只有1200斤,今年我家里的7亩玉米地全部用了沃夫特缓控释肥,经过专家测产,预计亩产将达到1400斤左右。我感觉沃夫特缓控释肥就像个专门‘服侍’玉米的营养专家,玉米长得很敦实,尤其在拔节时,玉米不疯长。像我以前用普通肥的时候,经常造成氮肥过量的情况,玉米棵子虽然长得快,但是刮风下雨就容易倒伏,抵抗力差。后期肥效上,沃夫特缓控释肥后劲足,不脱肥,所以我地里的玉米基本都已经拱到棒子头了,籽粒饱满且不虚尖、不空粒。明年

我还要使用沃夫特缓控释肥。”

山东:意外“PK”缓控释肥完胜

9月26日,山东省临清县风和日丽。听说要召开缓控释肥示范效果观摩会,当地农民、农资经销商等200余人早早来到现场。示范田的玉米长势自然喜人,但观摩现场的一次“意外事件”却抢走了所有人的目光。

魏湾镇老农黄继弟的地块恰巧与王希怀的沃夫特缓控释肥示范田一路之隔,看到这么多人都来观摩邻居的示范田,有着几十年种植经验和不服输性格的六旬老人自然坐不住了,他要现场比比谁的玉米长得好!

在众人见证下,两人分别从自己田地里随机掰下5个玉米并进行现场称重,结果显示在同等地块、同等数量下,黄继弟的5个玉米重为2.610㎏,王希怀的玉米则重达3.315㎏。凭借705克的绝对优势,施用沃夫特缓控释肥的王希怀胜出。“败北”的黄继弟心服口服,表示自家的玉米个头虽不见小,但籽粒不如施用缓控释肥的饱满,粗略算来示范田的玉米每亩要比自己多出200来斤。并且,自己还追过肥,没用沃夫特缓控释肥可真是亏了。要强的老人最后告诉笔者,明年他也要使用缓控释肥,好好管理,再与王希怀一决高下。

齐洪祥是临清市农业局的一位农业专家,在当地科学种植、合理用肥方面小有名气。在观看了示范田玉米的长势后他总结道,今年气候确实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光照不足造成了玉米光合作用受阻,有机物合成数量减少,造成了棒小、籽粒少的现象。但就整体情况看来,缓控释肥示范田的玉米籽粒饱满,且不秃尖,虽然已经接近成熟,但是玉米秆还是青翠茂盛,这表明了缓控释肥肥效持久。缓控释肥在不良气候下,对增强作物的抗性,保障作物高产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最后,齐洪祥总结道,当前土壤种植环境质量持续下降,气候条件不稳定性不断加重,农业种植成本和种植风险日趋提升。在这种形势下,缓控释肥这种节能、环保的新型肥料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已成大势。

安徽:缓控释肥助芜湖水稻全面增产

来到安徽芜湖的金正大缓控释肥示范田,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边的水稻海洋,颗粒饱满的稻穗随风而动,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

中国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李家康研究员就各地块施肥与长势对比情况进行了具体介绍。同等品种、同等地块情况下,施用缓控释肥的水稻茎秆粗壮,稻叶较宽且清爽,稻穗颗粒饱满。其中两系超级杂交稻的效果更加明显,稻穗足有6寸长。而施用普通肥的水稻,因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叶子发黄,植株单细,稻穗瘦弱。

安徽省农科院土肥所专家袁嫚嫚整体介绍了芜湖金正大控释肥试验示范的相关背景,并对示范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缓控释肥处理比普通氮肥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籽粒吸氮量、吸氮总量和氮肥利用率。水稻对比大田示范,在肥料用量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缓控释肥处理比当地习惯施肥处理大田水稻产量提高11.37%,而且一次性施肥,施用方便,节省劳动力,具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昨晚下了那么大的雨,你看施用普通肥料的稻子都被击倒了,多让人心疼啊。你再看那些施用缓控释肥的水稻几乎没什么事儿,这多亏了植株粗壮,看来我是用对肥料了。”参加观摩的无为县红庙镇马泽村农民汪红云指着现场一大片倒伏的水稻向记者说。据金正大农化服务人员介绍,金正大缓控释肥利用率高,根据水稻生长规律同步释放养分,使水稻茎秆粗壮,增强了水稻抗倒性,有效避免了作物倒伏。

江苏:家家都是“示范田”

10月6日,是本次活动的最后一站———

江苏省淮安市古寨乡。示范田的水稻也如前几处那样长势喜人,但村民的“过度”热情却让大家颇感意外。

观摩会当天在参观完示范田后,村民们不顾炎热的天气围住专家,纷纷希望他们能去自己的田里看看。我们跟随村民去了几处,发现这些使用金正大缓控释肥的地块,水稻长势均优于施普通肥的地块,而且没有出现倒伏现象,许多水稻的长势比之前的示范田效果更加明显。记者了解到这个村子的缓控释肥推广做得比较早,现在半数以上的村民在使用金正大缓控释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

江苏省水稻专家蒋春轩表示,要从根本上提升水稻产量,真正做到连续性增产增收,施肥管理特别重要。以前仅靠尿素、二铵的施肥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现代水稻高产的需求。缓控释肥可以根据作物、土壤、气候情况调节肥料养分释放速度和强度,施用一次即可根据植物的需要持续不断地供给养分达2~9个月的时间。根据水稻自身的营养规律和吸肥特性,不仅解决了水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后期的吸肥高峰,更充分满足了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要,达到了养分的供需平衡,在减少肥料用量的同时,更有效提高了利用率和肥效。减少施肥次数就减少了用工费用,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劳动力。

作为中国缓控释肥料行业标准与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金正大通过发起成立全国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构建了高层次的国家研发平台。目前该公司掌握了缓控释肥膜材料配方技术、缓控释肥机理研究和制作技术等核心技术,在缓控释肥技术方面获得发明专利78项,研发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此同时,公司研制了释放周期从3个月到24个月,适用于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的12个系列100余种专用缓控释肥产品,形成了年产60万吨缓控释肥的生产能力,并始终在缓控释肥推广工作中不遗余力,连续四年保持了缓控释肥产销量全国第一,成为我国化肥产业升级的引领者。

金正大营销总经理李华波表示,金正大十分重视缓控释肥试验示范工作,“十一五”以来,金正大已经连续做了5年试验示范,作物持续增产效果良好。金正大将继续秉承惠农理念,更多地开展为农服务,通过与农民朋友的零距离接触,全面了解作物长势及农民需求,将试验示范情况向更深层次推进。未来,金正大将以上市为契机,加大新60万吨/年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项目和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建设力度,为试验示范提供更高的技术服务与支持,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10-15/32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