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制影像资料
合影
讲解发生病虫害的作物特征
雨中为农民解决问题
演示配药过程
指导农户为大棚施药
在长期进行的科技下乡、农化服务的实践中,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了“中农立华+科研院所+示范农户”模式,实现了研发、推广、应用三者的无缝连接。对于在产品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中农立华结合企业资源,与当地科研院所共同出资进行技术推广研究,再由企业把成熟的技术以生产示范的方式在当地农民中推广。在“农资下乡”吉林科技行全程中,中农立华创建的研企农无缝连接模式赢得了各方的一致认可。
新模式带来新变化
中农立华总经理苏毅告诉记者,国内农业科技在研发、推广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农户之间的结合不够紧密,特别表现在农业科研项目与农户的需求缺乏一致性,针对性不强,能够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少。
中农立华长期以来重视与地方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实现了前期科研、企业经营、农户生产三者的无缝连接。中农立华在科技下乡、农化服务的实践过程中创建了“中农立华+科研院所+示范农户”模式。
据了解,为了保证科技下乡落到实处,中农立华聘请了农业病虫害方面的专家,联合当地农资经销商和零售商,深入种植生产第一线,通过组织大型农民会、建立田间试验示范、开设科技讲座、分发科技图书资料等活动,把最实用的农业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向农民普及农作物病虫害诊断、科学用药等知识,带动周边农民参与实践,为保障重点业务区增产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苏毅总经理介绍,公司今年在河北、吉林、湖北三个试点省建立了8个联合科研项目,在吉林地区与吉林省农科院水稻所合作研发,与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合作研究水稻苗期病害防治等,与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吉林省农技推广总站合作研究玉米增产配套技术。今年5月上旬,公司与吉林省农科院、吉林力生农化农药有限公司、梅河口市首起农资公司共同开展水稻苗期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工作。针对今年由低温冷害引发的水稻育苗推迟、病害发生严重等现象,多方合作,公司工作人员带着试验样品和喷雾器械,走进农户的育苗大棚,与农民一起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当地农户中得到很好的反响。由中农立华与吉林农大资源与环境学院开展的“送科技下乡服务”,得到了吉林省农技推广总站和供销社的大力指导。5月份,吉林农大的杨信东、周米平、逯忠斌等资深教授亲自为参与科技下乡活动的同学进行专业培训,对可能遇到的问题编辑成影像资料,以备下乡为农民提供解决方案。活动重点针对今春气温低大棚苗菜易得的土传病害和苗期病害进行防治,还带来了缓解药害促根健苗的农药、叶面肥等样品。在病害严重的大棚对病苗进行现场施药示范,让农民掌握相应的技术。
记者随公司农化服务人员来到吉林,农民普遍反映,中农立华带来了专家,带来了生产技术,还免费提供药品,带着器械亲自上门指导,“让我们亲眼目睹什么叫科学用药”。中农立华区域经理乔艳君认为,企业只有在科技下乡过程中才能更加充分了解农民的需求,不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还赢得了更多的市场。
携手大学服务一线
校企联合开展科技下乡,将课堂移到乡村田间,学生在实践中知识得到升华,企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农民遇到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可谓是一举多得。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药教研室逯忠斌教授说,企业在农化服务和销售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反映到学校,学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带着问题到田间,教师将书本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农民看到这么多大学生和老师到地头解决实际问题,都抢着将大学生和老师拉到自家地里请教如何进行病虫害防治。
今年5月份,中农立华农化服务小分队在梨树县调研发现,今年春季的高温潮湿气候,使得温室大棚病虫害发生较重。公司相关负责人与吉林农大取得联系后,学校组织农药专业的120多名大三学生,在公司技术人员的具体指导下,在梨树县选择4个乡11个自然村,用10天时间进行调研。老师与学生在田间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摸底,带着企业免费提供的药品,与农民面对面实地解决问题。当地农民反映,以前看到蔬菜发生病害找不到原因,不知从哪儿下手,只能看着辛辛苦苦种的菜死掉。“中农立华的技术人员带着大学生一起下乡,为我们排忧解难,我们增产增收与他们分不开。”
梨树县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蔬菜种类繁多。近年来,当地棚膜温室增至2万多栋。随之而来的是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增大、程度加重,如黄瓜的霜霉病、角斑病,豆角的枯萎病,西红柿的灰霉病、早晚疫病等。几种蔬菜的多种病害齐发生,农民反映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中农立华与吉林农大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对此,吉林农大与中农立华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指导方案,由学校教师、学生和公司技术人员共同组建10多个小分队,到村入户进大棚进行调查,手把手指导农民施药,为农民提供最新的、全方位的植保方案。借助科研院所的力量,彰显出公司的科技服务水平和组织能力。
企业与大学联手,形成了较为庞大的农化服务团队,在服务过程中,用规范动作引导农民科学施药。长期以来农民打药兑水形成了1亩地1桶水的习惯,至于桶的大小、装得满否都不在意。规范动作为1亩地40公斤水。喷药不但包括叶子上面,还有叶子背面。又如,用“瑞毒霉”防治黄瓜霜霉病,黄瓜从长出五片叶到采摘前7天,会用药6~7次,但“瑞毒霉”连续施用三次会产生抗药性,第三次必须换药。有的农民图省事,一种药从头用到尾。中农立华在免费提供药品的同时,也纠正了农民的不良施药习惯。
逯忠斌教授表示,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科技下乡”应成为常态。
田间指导蔬菜品质好
梨树县高家村赵远亮家种有两个蔬菜大棚,10多亩玉米地,还有10多亩地先种西瓜再种白菜。大棚菜豆角、西红柿和西瓜、白菜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天气情况不同于往年,特别是后期温度太低,采摘期推后,直接影响了蔬菜的上市价格。“自家大棚菜在种植过程中得到中农立华科技服务队的重点指导,病虫害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由于菜的品质好,上市虽然推迟了,但菜价影响不太大。”
赵远亮告诉记者,梨树县是粮食、蔬菜等生产基地,特别是蔬菜品种达百余种,其中白菜、大葱、豆角、黄瓜、西红柿、辣根等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因此,到本县经营化肥、农药的经销商和店面很多,同类农资产品价格相差很大。个别农药销售商为了推荐自家的农药,采取打包销售策略。农民不知道哪种药治什么病,一些药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农民也不清楚,经销商还在极力推荐,结果药打得越多,效果越差,有的还产生反作用。
赵远亮表示,农民现在最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来规范农资市场。希望中农立华这样有责任心的国字号企业到农村来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并希望中农立华和吉林农大扩大试验示范面积,长期深入到田间地头,及时推荐经济实惠的好药。
甜玉米的多赢
吉林祥裕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甜玉米罐头,为了更好地控制原料质量,公司专门从美国进口了价值百万元以上的电脑控制农用喷药机和电脑控制精量播种机,用于甜玉米播种和防虫。邢艳军总经理说,甜玉米以其籽粒在乳熟期含糖量高而得名,现已成为风行世界的新型天然营养品,生产甜玉米的经济效益较高。该公司的甜玉米果穗原料依托当地农户,采取同农民签订紧密型订单形式,向农民提供自己进口的甜玉米优良种子,并提供种植管理技术。但是,由于甜玉米具有特殊的营养成分,含糖量高,病虫害严重,把握时机合理喷药非常重要。特别是今年的高温、高湿多雨天气,使订单农户的25公顷甜玉米大斑病严重发生。当时许多订单农户的甜玉米由于病害前期没有有效防治,大斑病严重发生时无从下手。中农立华科技小分队及时了解情况后,与祥裕公司进行沟通,带药带喷雾器械来到农户中,进行大斑病的防治,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并及时调运了防治效果较好的“凯瑞”杀菌剂,病害得到100%控制,同时符合甜玉米的质量要求。甜玉米目前进入成熟期,中农立华科技人员还在继续跟踪病虫害发生情况。
中农立华科技服务小分队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能及时了解各种作物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祥裕公司期望与中农立华加强合作,在病虫害防治上给予技术指导,达到农民、加工企业和中农立华的多赢。
凭借经营品种多、产品质量优、可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指导,满足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中农立华取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双丰收。
专题采写记者王爱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