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三色水稻勾勒“世博印”

网友投稿  2010-08-27  互联网

本报讯近日,一个长约27米、宽有20多米的“世”字形世博会标,铺展在上海市浦江镇光继村。微风吹过,宛若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吸引着游人和农业工作者的目光。

据介绍,“世博印”是由上海市农科院朴钟泽科研团队和上海创博现代自然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一起精心构思的农田世博“贺礼”。“世博印”由传统的绿色水稻与黄色的、紫色的有色水稻构成。先把绿水稻用机器插秧打底,并预留标识和字样部分位置,再依靠人工插秧,用紫水稻填充,黄水稻勾勒。除了构思巧妙外,这些水稻的分叶数一般在20叶左右,远高于普通水平,植株高度、色泽都格外出众。“世博印”的亩产量在600公斤左右。

“世博印”在种植过程中做到了“化肥减半、农药减半”。在“世博印”的土壤中,去年秋收与今年夏收的水稻与小麦秸秆,通过有益微生物协同的秸秆回输,每亩土地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了1.35吨,这样化肥投入就减少了50%。在用药方面,秘密在喷洒了特制的微生物菌剂,起到了修复土壤、增强植株免疫力等作用。经过试验,在化肥用量减半的情况下,喷洒微生物菌剂的水稻亩产量依然较正常使用化肥的提高6%。就在“世博印”所在的这一片土壤上,合作社去年收获稻谷的平均产量较相同的品种提高了10%,生态大米则以每千克16元的价格在短期内售磬。

而在水稻专家眼里,水稻不仅是粮食作物,还可以身兼数职———稻田可防洪除涝,回灌地下水、净化水质,甚至美化城市。为此,研究人员一直不断发掘水稻独特的观赏性。十多年前,朴钟泽博士就开始发掘和收集水稻叶色变异基因,培育绚丽的“花卉水稻”。这些突变基因往往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降解,改变叶绿素含量,从而改变水稻叶色。通过杂交和反复回交、花药培养和冬季海南异地加代等育种技术,水稻由绿变黄、变紫,呈现出绚丽的色彩。 (龚洁)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8-27/32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