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银香;“两会”代表走出会场
□本报记者 张四代
“两会”期间,如何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环境安全,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话题。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作方式,集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于一体,在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上具有很强优势。为了揭开循环农业神秘面纱,记者在全国“两会”期间就循环农业的优势、发展原则以及政策引导等问题,专程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银香伟业公司董事长王银香。
《农资导报》:什么是循环农业?山东银香伟业为什么选择发展循环农业?
王银香:循环农业就是以农业生产现有条件为基础,将各种管理、技术附加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将种植业与农畜产品加工业链接在一起,达到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的核心就是农业资源的再利用。银香伟业位于鲁西南最偏远的农村,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基础较差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障碍。为了立足当地资源,公司邀请各方专家出谋划策,探讨适宜的农业发展道路。起先在农民已有的土地上发展立体农业,将国内外先进发展思路纳入立体农业进行试验和探索。随着发展壮大,公司又采纳专家的建议,将农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纳入立体农业体系,形成了现在的循环农业模式。可以说,这种循环模式是一步一步摸索出来的,是科技与农业结合最直接的体现。
《农资导报》:与普通农业相比,循环农业能够为农民带来哪些实惠?
王银香:循环农业首先从土地上就为农户增收,将土地上产出的秸秆通过过腹还田,每亩地增加300多元的收入。另外,土地规模化经营后,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入畜牧生产加工车间,又增加了一部分收入。银香伟业的循环模式,用秸秆养牛、生产牛肉牛奶、牛产品深加工,牛粪用来种植蘑菇、制造沼气,用沼渣生产有机肥,这样形成了整个封闭的循环。通过延长畜牧业的产业链,又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劳动岗位,循环农业扩大了农民收入渠道。
《农资导报》:当前农业发展往往依赖于农药、化肥和种子等农资的大量投入,发展循环农业会对化肥、农药和种子等农资投入带来哪些影响?
王银香: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由于长期以来的分散性生产,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农业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置,在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和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循环农业采用封闭式循环模式,从秸秆、粮食到畜牧养殖、菌类栽培,再到沼气发电,最后沼渣和培养基还田,形成了生态农业的大循环。在每一轮循环中,无论动物产生的废弃物,还是畜产品加工产生的废弃物都能归还到耕地中,有效地减少了农业对于化肥、农药等依赖,培肥了耕地,提高作物抗性和作物产量,从而降低了化肥、农药给环境带来的压力。
《农资导报》:发展循环农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或遵从哪些原则?政府在推动循环农业发展中应该给予哪些政策引导?
王银香:农民的立足之本是土地,多少代人都在这片土地上生存,这一亩三分地既是农民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发展循环农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节约土地资源;其次,发展循环农业还要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哪些产业更为经济”,既要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又要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银香伟业的模式,如果企业或农户要发展循环农业,必须首先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牛或羊,畜牧业是秸秆和粮食转化的机器,是连接种植业与农产品加工业的桥梁。
畜牧业必须采取规模养殖,要统一防疫、管理、市场销售,要靠龙头带动和集约经营。为此,银香伟业成立了农企商贸联盟,采取农民参与式的经营思路,在种植上统一测土、统一耕作、统一施肥、统一收获。采取畜牧公司建区、客户种养、五四服务、AB管理模式,将广大农户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技术资源集中到一块,让农户与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从银香伟业多年的发展模式看,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畜牧业,把更多的科技和管理放到农业生产中,通过循环农业和产业链延伸,发展生态农业,让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