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热议转基因话题
厉无畏
黄大昉
许为钢
扶持生物产业发展
来自科研系统的专家委员和代表认为,推进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科技创新、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也是目前国际科学技术竞争的焦点。一方面应对民众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科普宣传,另一方面,还要让大家放心食用。
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
发展生物经济抢占制高点
生物工程对农业发展将起到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这体现在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包括提高产量、质量和抗病虫害能力。以粮棉为例,中国超级稻研究和示范将引领水稻“第三次革命”。农业部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研究计划”以来,始终居国际领先水平。“十五”、“十一五”期间,转基因水稻进行了部分示范推广,稻谷亩平均增产50余公斤。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抗虫转基因三系杂交棉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整体研究水平居世界领先。中国采用基因工程技术,成功设计了融合抗棉铃虫基因及其高效表达载体,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杂交棉花的三系配套。
因此建议,从国家战略高度进一步重视生物产业发展,搞好战略定位,制定《生物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法规和具体措施,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相关生物企业,规范生物技术产业发展;设立“国家生物产业发展基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支持应用研究和企业发展。
政协委员黄大昉:
推进转基因技术要加强科普宣传
拥有自主产权抗虫棉的研究开发是中国独立发展的农作物生物育种,也是打破跨国公司垄断、抢占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的成功事例。截至2008年底,中国已获审定的抗虫棉品种共有160个;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主产省抗虫棉种植率达到100%,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已达3.15亿亩,新增产值超过440亿元,农民增收250亿元。抗虫棉的应用,不仅有效控制了棉花、玉米、大豆等作物棉铃虫的危害,还由于降低了70%~80%的杀虫剂用量,有效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
目前中国大部分公众(包括管理者、生产者、消费者和非农业科技工作者)对基因、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知识了解十分有限,易受各类传闻的影响,甚至陷入认识误区。因此,在转基因作物育种产业推进过程中,应大力开展科学知识的教育与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今后应努力发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特别是科协组织在科普宣传中的作用;科技专家有责任、有义务深入群众,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进公众对转基因
知识和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的了解。新闻媒体也要致力于转基因技术的客观报道,做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和联系科学与大众的桥梁。只有全社会科学、理性地对待转基因技术,才能促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持续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黄大昉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人大代表许为钢:
转基因作物要经多层审定
转基因技术可以说在克服物种
生殖隔离上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弥补常规育种不能逾越的障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其他物种优异的基因资源导入到存在的物种中,是开展作物分子育种的良好方法。因此,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标志性技术之一。转基因技术的有效使用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对某些生物产品的满足度,比如粮食作物产量、抗病性、抗逆性等。民众关心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项技术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于转基因安全,农业部制订了《转基因安全管理条例》,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对转基因作物试验进行了四级安全性分级,每个级别都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审批制度,因此,转基因产品出来以后都要经过国家所要求的生态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等检测,才能发放转基因安全生产许可证。老百姓可以相信,我们的政府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在相关管理和法律上都是从严的,能够转基因的基因都是安全的。
关于食品安全,要看转基因代谢的产物,不要一概而论,转基因的东西还是有针对性的,如提高产量、改善营养价值等。中国发放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转基因抗虫水稻安全证书,只是准许其进入品种审定的第一步,还要对品种在农艺性状上与普通培育的品种进行比较,要进行品种审定、安全评价,要大面积推广还需要至少3~4年时间。因此,政府和科研部门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向老百姓介绍在转基因方面所做的工作,民众勿惊慌,国家一定会慎重地推广转基因技术。(许为钢为河南农科院小麦育种专家)
政协委员许雷:
加强良种管理育种经费公平
种子质量好坏关系到农民一年的收成,更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面对日益提高的育种技术和百花齐放的种子市场,许多农资经销商和农户都不知所措。国家每年发放的良种补贴使一部分农民真正享受到党中央惠农政策的温暖,但也有不尽如意的地方。为什么农民手里的种子越来越贵?种子市场越来越复杂?农民如何买到便宜优质的种子?带着这些疑问,3月6日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水稻育种专家许雷。
《农资导报》:近几年国家实施良种补贴政策给不少老百姓带了实惠,但也有地方拿到补贴却买不到良种,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许雷:国家出台良种补贴政策的初衷就是为了让老百姓买到放心优质的种子,让农民种植以后得到高产高效的收益。但是,由于一些地方销售部门不具备经营资质,既没有仓储、加工场地,也没有检测设备,就直接向老百姓出售种子,很容易造成劣质种子流向市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种子设立经营准入制度,才能避免农民买到劣质种子。另外,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是为了鼓励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一些进城打工农民把土地租出去还享有补贴就很不合理,应该调整措施,让承租地者享有补贴。
《农资导报》:当前的种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品种多得让老百姓眼花缭乱,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许雷: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良种繁育技术日益提高,各种作物育种速度大大提升,同时也使一些不具备经营资质的企业有空可钻,如将没有经过审定的品种打出多个名字来卖,违反了“先审定后推广”的规定。另外,还有企业做虚假广告,能产1000斤硬是夸成1200斤。主要原因还是基层管理与推广体系不健全。应该加强种子执法,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应该完善,要向经销商和农民多普及种子知识。如每个品种只有育种家才有原种,购进种子前必须知道这个品种是谁培育的,有没有通过国家审定。
《农资导报》:据了解,国家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专项资金用于良种繁育,作为民营科技企业专家,您如何看待现有的育种管理体系?
许雷:为了让农业丰产丰收,国家每年都拿出大量的资金给科研院所进行良种繁育,但一些基层或民营育种单位还是缺乏资金,不得不依靠市场运作来获得资金,造成农户手中的种子越来越贵。国家一直没有出台对育种家按照育种数量和质量给予奖励的政策,育种家的科研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农作物新品种参加省或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需要单位或个人出资。一些育种单位育出的新品种太少甚至没有,而得到的科研经费却很多;而真正多出品种或快出品种的育种单位得到的经费却太少甚至没有,这一点民营科技企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建议政府部门按照育种的数量和质量给予资金奖励,按照育种单位能力和育种数量的多少给予不同额度的经费,体现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