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钾肥产业布局应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网友投稿  2010-01-29  互联网

目前,中国钾肥产业在产业布局、资源、生产、产品质量、流通、出口、税收等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而业内在期盼国家能够给予一些政策支持的同时,也在着力促进钾肥产业走一条可持续、有序发展的道路。在钾肥产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应将钾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上升为重要议题。

第一,应该做好产业布局规划。《石化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到2011年钾肥产量要达到400万吨K2O的目标。中国的钾肥产业所依赖的主要钾资源是青海、新疆的盐湖卤水,最重要的钾资源远离消费市场,产品运输困难而且费用高,但这是中国钾肥工业的“根”,需要大力发展和保护,将力争维持在330万吨K2O的产业规模,并努力达到综合利用的目标。中国还需要在沿海海水和苦卤钾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河北、山东、江苏等,建立海水提取钾盐的生产装置,争取在2011年形成每年10万吨K2O产量。云南江城地下固体钾矿、四川地下富钾卤水、甘肃钾资源等,将形成每年5万吨K2O产量的钾肥基地。对于境外钾资源,将在老挝、加拿大、刚(果)布、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形成一定的产能,估计2011年内能形成每年10万吨K2O的产量。对于不溶性钾资源丰富而且又是钾肥用量大省的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川、云南、河北,争取建成以钾长石为主要原料的含钾矿物肥100万吨(实物)左右,这样可以有45万吨左右的K2O。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钾肥产业基本可达到《石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的2011年达到400万吨K2O的目标。但要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全行业的努力。

第二,支持境外钾盐基地建设,缓解国内紧缺局面。为充分保障农业稳步发展,钾盐分会认为,应达到1/3国内生产、1/3境外生产境内销售、1/3进口的钾肥供应格局。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国内钾资源开发已经实现预期目标,虽然经过多年的积极努力,但境外生产实效甚微,必须通过进口量来弥补。

从今后20~25年资源长期保障程度上看,钾盐分会认为,仍应将境外开发钾资源作为中国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希望国家指定牵头部门,统一规划、部署和管理境外钾资源开发工作,避免企业各行其是,损害国家利益;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搭建“走出去”平台,减少企业风险,服务于国家发展;要以大型钾肥企业为主导,政府部门协调,鼓励集聚勘探、科研、生产开发优势力量,多方联合一体化进行境外钾资源开发,实现优势互补、利益最大化,早日取得境外钾资源开发突破。

第三,钾肥产品价格应合理定位。以国产氯化钾为例,目前国内的实际生产成本已达到1500~1600元/吨,生产成本在逐步上升,加之管理、销售和运输成本以及不确定因素,根据国际钾肥市场的生产成本,要实现国产钾肥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国产氯化钾的市场价格定位在2400~2900元的范围。

第四,设立钾肥生产企业准入条件,淘汰落后的产能。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和改造,实施节能减排、采用高新信息化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降低钾肥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第五,依托青海、新疆钾资源优势,建立稳定的国内钾肥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高浓度氯化钾、硫酸钾镁肥生产。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1-29/318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