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春撩寒梢危机渐缓回眸2009百蛰涌动经济复苏翘首2010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1-01  互联网

化肥市场全年低迷年底回升

回顾2009年的化肥市场,除3月份价格出现短期涨势之外,临近岁末又出现了一次较大幅度的反弹,而化肥产量和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在2008年市场极不景气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的环境下,市场需求不旺,价格保持低位,企业效益大幅下降。在2009年化肥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各地政府和许多企业新建和扩建产能的热情不减;企业仍在创造条件扩大产量,致使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越来越加剧。

根据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分析,今年除个别月份外,化肥产量基本上月月以两位数的幅度增长。截至11月份,全国共生产化肥6050.5万吨(折纯),同比增长14.3%。其中,尿素为5855万吨(实物量,下同),同比增长10%;磷酸铵产量也达到1640万吨,同比增长35.2%。

2009年农业尿素的需求量预计为4000万吨,工业消费量保持在500万~600万吨的水平,加上一定量的出口,估计全年尿素的表观消费量保持在5000万吨,供需平衡后富余量将超过1000万吨。预计2009年磷酸二铵产量为1025万吨,磷酸一铵780万吨。而二铵、一铵国内需求量均为600万~700万吨。

化肥价格形成机制正式变革

1月24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 (发改价格[2009] 268号),从1月25日开始,化肥出厂价等由政府指导改为市场调节。同时,国家进行了电价、铁路运价的改革,为化肥市场化顺利进行铺路。

该《通知》要求,自2009年1月25日起,国产化肥出厂价格、除钾肥外的进口化肥港口交货价格由政府指导价改为市场调节价。取消对已放开的化肥出厂价格实行提价申报、调价备案、最高限价以及对化肥流通环节价格实行差率控制等各项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继续对一般贸易进口钾肥价格实行适度监管。

国家发改委经商国家电监会、国家能源局,出台了电价调整方案,自2009年11月20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8分钱。电价上涨后,氮肥企业尿素每吨生产成本直接提高28~35元,磷肥也将面临生产成本的小幅上调。

今年化肥铁路运价上调了两次。铁道部发出自2009年7月1日起调整铁路化肥整车运价的通知。“化学肥料”(代码1310)的整车运价号调整2号,2号运价基价1为6.40元/吨,基价2为0.0378元/吨公里。12月11日,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发出《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输价格的通知》,自2009年12月13日起,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平均每吨公里提高0.7分钱,由平均每吨公里9.61分钱提高到10.31分钱。

化肥流通体制进行改革

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农资流通体制的改革。

国务院8月24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在放开化肥经营限制、取消对化肥经营企业所有制性质限制的基础上,制定了化肥经营的准入条件。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和市场管理部门的职能,对化肥出口在明确坚持执行淡季出口减税的基础上,在时间和税率上进行微调。历经近11年,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向前再次迈出关键一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出第45号令,《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出台,于11月1日起实施。《办法》规定,农资经营者和农资交易市场开办者,应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申请从事化肥经营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直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从事化肥连锁经营的企业,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

11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11月20日,国家政府网公布国发 〔2009〕40号文件。文件提出:依托供销合作社建设一批统一采购、跨地区配送的大型农资企业集团,在粮食主产区和交通枢纽,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的农资放心店。支持符合条件的供销合作社从事种子、农机具、成品油等商品经营,办好庄稼医院,面向农民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支持供销合作社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现有设施承担化肥、农药等重要物资的国家商业储备、救灾储备任务。

化肥坚持淡旺季关税政策

2009年全年,国内化肥出口执行2008年11月13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的淡旺季关税政策。

尿素旺季为2009年2~6月、9月1日~11月15日,淡季为2009年1月、7~8月、11月16日~12月31日;重过磷酸钙旺季为2009年2~5月,淡季为2009年1月、6~12月;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旺季为2009年2~5月、8~10月,淡季为2009年1月、6~7月、11~12月。淡季出口税率的计算公式为:(1.1-产品基准价格/产品出口价格)×100%,它们的基准价格分别为:2300元/吨、3700元/吨、4000元/吨和3100元/吨。

企业呼吁天然气改革分步缓涨

继2008年12月中国改革成品油定价机制后,天然气定价机制的改革被业内推为能源领域的第二个重大定价机制改革。据报道,国家发改委关于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的送审稿已上报至国务院,等待最后审定。天然气涨价且对工业和化肥用气的价格不再实行优惠,对此,以天然气为原料的氮肥企业反应强烈,建议对化肥用气的调整要慎重。

有关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的方案大致有两个版本:一是天然气价格将实行混合定价,即基本确定了根据进口天然气和国产天然气的权重比进行定价的新模式;二是建立一个天然气和替代能源结合的合理价格机制,天然气的价格与燃油、成品油价格形成合理比价关系,国家的天然气定价原则由国家制定,但按市场化的原则来执行。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天然气价格改革可能实行混合定价。6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川气东送天然气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可以认为,川气价格政策就是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是改革的第一步。一是涨价,而且涨价的幅度会比较大;二是实行一气一价制度,不再对用户进行区别分类;三是川气东送天然气价格的定制,意味着西气东输二线气价肯定比川气东送气价要高;四是天然气的区域定价有可能实现均价定价。

着力解决地方农药运输阻力

4月3日,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发布《关于农药运输的通知》(交水发[2009] 162号文),明确规定:凡《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农药条目包装类别III标准的农药产品(含农药登记为低毒、微毒产品),按普通货物管理;中等毒农药,其内容器装量在5kg或5L内,单件重量在30kg内的,按普通货物管理;高毒、剧毒农药仍按危险货物管理。按上述规定,据测算90%以上农药将按普通货物运输管理。

据了解,目前国内依法取得登记的农药品种达到600多种、产品2.3万多个,但其中高剧毒产品不足5%。农药被笼统地列为危险化学品进行运输管理,导致运输门槛提高、办理手续复杂、执法难度大等诸多问题。据国务院参事、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会长刘坚介绍,农药运输管理新政策实行后,国内96%以上的微毒、低毒、中等毒农药的运输将按普通货物管理,可为农药行业运输减少20亿元的成本。

农业部启动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3月21日,农业部2009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在北京启动。2009年农业部组织了全国小麦、蔬菜、水稻用农药的市场监督抽查,农药产品的质量合格率为82.6%,标签合格率85.2%,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11.6个百分点和17.7个百分点。2010年,农业部将继续实施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农药生产企业要100%被纳入监管范围,农药经营企业80%纳入监管范围。

2009年全国农业部门共出动

农业执法人员64.7万人次,查得案值在5万元以上的案件125起,查获、没收和销毁了不合格农药3480吨,涉案金额7410万元,捣毁制假窝点84个。

农药全年出口低迷利润下降

2009年,受气候、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农药需求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总体上呈现萎缩的状况。受金融危机影响,对外出口出现严重下降。中国农药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明显下滑,主要是由于产品过剩所致,而2009年以来农药行业的投资增速却依然达到40.66%。

根据全国海关信息中心提供的统计数字,截至2009年11月30日,2009年农药累计出口46.0万吨,同比增长0.6%;金额累计12.9亿美元,同比下降32.83%。

工信部首次开展农药化肥行业规划布局

工信部提出,要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要求,做好化肥、农药等支农产品的发展规划,及时修订产品技术标准,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发展优质、高效农资产品,淘汰低效、高毒农药。积极研究扶持政策,合理调控市场价格,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坑农、害农行为,保障化肥、农药、柴油等农用物资的稳定供应,保障支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工信部计划2010年发布《2009~2015年中国化肥工业发展规划》。

石化产业振兴规划敲定化肥农药走向

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化肥、农药行业要达到的目标:到2011年化肥产量达到6250万吨(折纯),钾肥产量达到400万吨(折纯),高浓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在原料产地生产的化肥比重提高到60%,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化肥储备基本满足市场调控需要。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比重显著提高。到2011年大型煤制合成氨装置吨氨综合能耗低于1.8吨标准煤。

当前国内化肥企业整合的动向是:资源企业办化肥厂、钾肥项目走出国门。

中国企业在老挝采到了迄今为止品位最高的钾矿,中国企业在老挝的钾肥生产基地也已初露轮廓,预计2009年底将投产10万吨产能,2010年产能将达15万吨,在5~10年内钾肥年产能有望发展为300万吨以上。2009年10月19日,中川国际矿业控股有限公司赴加拿大投资的钾矿认证会在京召开,专家一致论证认为,这项总计将达1.5亿吨的钾肥投产项目,矿产资源量大,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获得的不可多得的成果。该矿氯化钾资源储量在5亿吨以上,有在此建立年产300万吨钾肥项目,时间达50年的优势。

7月17日,山西晋城煤业集团携麾下19家化肥生产企业投资近亿元,成立北京市晋煤太阳石化工有限公司,搭建起一个化肥余量集中、市场划片的销售平台。在目前产能过剩的现状下,这种方式将开创化肥跨区域余量销售的新模式,对于解决企业淡季资金困难、恶性竞争和整体话语权不足等问题进行新的探索。

进口钾肥大单每吨350美元

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与白俄钾肥公司(BPC)将以到岸价350美元/吨的价格签署100万吨钾肥进口合同。据报,英国硫磺出版社(CRU)就BPC和中国达成的新合同事项向BPC求证,得到了BPC方的确认,乌拉尔钾肥公司的官方网站也发布了这个消息。

350美元/吨的到岸价与当前国内钾肥市场的价格大体相近,但与2008年进口合同价相比大幅下降。此合同一经兑现,此到岸价将成为中国与其他海外钾肥进口商谈判的重要参照价。

中国尝转基因水稻“螃蟹”

在中国生物安全网公布的“2009年第二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上,转基因水稻、玉米出现在43个品种之末。这意味着几年后中国可能成为全球第一个以转基因作物为主粮的国家。

获得批准的是由华中农业大学申报的两种转基因抗虫水稻,由中国农科院申报的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饲料用),分别限在湖北和山东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有限期均为2009年8月17日~2014年8月17日。

从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农作物大面积推广以来,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由1996年的1.15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75亿美元,占全球种子市场的20%。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允许把作为主粮的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据报道,中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发的转基因水稻品种涉及多项国外专利。此次转基因开闸影响深远,2010年及未来中国的转基因农作物可能进一步提速。

农资使用状况大调查走遍60县市

2009年4月7日至9月28日,《农资导报》与湖北鄂中、山东谷丰源、山东寿光利丰三家企业携手启动了2009年中国农民农资使用状况大调查活动。该活动派出8支队伍、共计28名记者分赴湖北、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吉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走访了60个县市。记者直接走到基层供销店和地头田边,采访最基层的农资销售者和使用者。

由《农资导报》组织的这一公益活动,不但掌握了大量农资销售和使用的第一手资料,为企业和管理部门共同关注,而且是企业与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

本版文字 索荣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1-01/31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