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让高产小麦扎根黄淮

网友投稿  2009-11-13  互联网

二○○八年九月八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亲切听取小麦育种家吕平安汇报平安种业育种和产业化工作

一九九八年,时任副总理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平安种业四万亩小麦原种基地视察

二○○六年六月五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在国家粮丰工程十五亩豫麦49-198超高产攻关田实打验收现场。

□佟屏亚

2008年9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省温县视察农业,接见了农民育种家吕平安。吕平安回忆说:总书记紧紧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说,知道你是小麦育种家,你培育的小麦品种产量很高。“希望你继续培育出好品种来,为农业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总书记的话使吕平安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吕平安,河南省温县的一位普通农民,潜心研究小麦育种近30年,先后培育出十几个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9亿亩,在黄淮大地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春华秋实之歌。

“老外”夸“温麦6号”OK

吕平安家乡在温县祥云镇喜合村,他1970年就在大队科技站进行玉米、小麦、棉花等新品种引种试验。公社领导看他是个科技好苗,让他担任种子站站长。1988年,他在河南农业大学函授班学习了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等课程。这张大专文凭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和人生轨迹。

在吕平安的记忆中,整个幼年和青少年时代,饥饿都如影随形。吕平安说:“因为饥饿,因为看到父老乡亲无论怎样辛勤劳动都填不饱肚子,就特别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培育出高产小麦品种,让乡亲们都吃上饱饭。”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接一个小麦品种从吕平安的试验田里诞生。

1996年5月26日,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小麦项目主任育种专家拉杰拉姆率领5个国家的小麦专家来华考察,专程到温县参观吕平安培育的“温麦6号”。仿佛老天要对“温麦6号”进行考验,头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有的树被连根拔起。吕平安拔腿就向他的百亩示范田跑去,看到路两边大片麦子倒伏,他的心几乎吊到嗓子眼了。待看到自己的示范田小麦整整齐齐地屹立在田间,吕平安激动得跳了起来。第二天上午,拉杰拉姆刚走下车就惊喜地连说“OK!OK!”专家们走进麦田,看分蘖,查穗数,数粒数,掏出皮尺测量株高。拉杰拉姆高兴地伸出大拇指:“这是我在中国看到的最好的麦田,见到的最好的小麦品种!”

当年6月11日,河南省8位小麦专家组成验收组现场测产,确认百亩小麦示范田平均亩产629.8公斤,创下河南小麦单产最高纪录。1998年经河南省审定,“温麦6号”定名为“豫麦49”,2000年通过国家审定,迅速在8个省市推广,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使黄淮海冬麦高产灌区的小麦单产提高到500公斤以上;在温县、偃师等地创造了连续两年万亩连片小麦平均单产超过600公斤的好成绩。2000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1年被国家四部委联合评定为“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奖。

“要让土地多打粮食”

国人的日常饮食与小麦息息相关。几十年来,河南小麦生产上利用的品种已经实现了9次更新换代,小麦产量连续多年迈新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在成绩背后,科研人员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功不可没。农民育种家吕平安的名字和他培育的小麦品种名扬中原大地。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5亩小麦连片高产攻关田和万亩核心试验区建设任务在吕平安的高产田实施。2006年6月5日,全国小麦专家组成验收组,对15亩“豫麦49-198”进行现场实打验收,平均亩产717.2公斤!这个产量是黄淮、长江、北方三大冬麦区连片小麦单产的历史最高纪录。验收组长李振声院士评价说:“小麦生产再发展,要有一批过硬的领航品种,‘豫麦49-198’代表了这一方向。”

2007年,吕平安承担河南省小麦高产育种项目,1032亩连片“平安3号”平均亩产655.8公斤,创全国千亩以上规模亩产的最高纪录。同时承担的国家“粮丰工程”万亩核心区建设项目小麦平均亩产618公斤。2008年,承担农业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万亩示范区项目,2.46万亩小麦平均亩产606公斤。

继“豫麦49”之后,吕平安再接再厉培育出“豫麦49-198”、“平安3号”、“平安6号”等10多个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累计推广种植面积1.9亿亩,增产74亿公斤。2009年,他培育的新品种“平安7号”经受了严重干旱的考验,再一次在高产和抗性方面拔得头筹。

育种技术更上一层楼今天的小麦育种,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靠田间观察、凭经验选择,它需要育种者熟悉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各环节;需要育种者有扎实的作物遗传学、育种学、栽培技术等构成的现代理论基础和学识修养;需要育种者具有甘愿吃尽千般苦的毅力。与其他自然科学相比,除了需要一样的严谨、一样的执著、一样的勤奋外,还要经常在千变万化的田间付出比农民更多的劳作。

培育小麦品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吕平安说:“高产品种大部分出自新品系和杂交材料。通常小麦经杂交后6~8年才能基本稳定,然后参加各类试验。拿出一个新品种最少需要10年。”用时间计算“利益”的人不可能做育种研究,这种超长周期让急功近利的人望而却步。漫长、艰苦的品种选育过程对育种者来说是十分寂寞的、枯燥的过程,但又是充满希望的经历。

碧绿的麦田放眼望去一个模样,行家看起来却是千姿百态:高的,矮的,宽叶的,窄叶的,长芒的,短芒的,还有没芒的。1米长的一垄小麦就是一个新品系,偌大一片麦田里有多少个品种!从秋播到次年夏收的7个多月中,吕平安从早到晚都蹲在试验田里,每天要对几万株小麦进行观察记录,选择鉴定。不管风吹雨打,酷暑烈日,都要观察叶片、株高、穗型、根系,每一个变化都要记录下来,每一个品种都要单收单放,单独考种。吕平安几乎每天都在用脚丈量着大地,也丈量着人生,执著追求的心情如同享受孩子成长过程的欢乐。

平时不爱言谈的吕平安,每每谈起小麦品种都有说不完的话,用手拨拉着饱满的麦穗,嘎嘣嘎嘣咬着麦粒介绍:“‘平安7号’穗儿大,个儿矮,穗子沉甸甸的,结实性好,千粒重高,丰产性、抗旱性特别好。”吕平安认为,提高粮食产量就要提高小麦单产,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提高小麦单产有两个途径:一是选育高产品种,二是研究高产栽培技术。2009年经历大旱考验,平安小麦再次获得丰收。

吕平安成为千里黄淮麦区小麦品种领航者之一。他被授予河南省劳动模范、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家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星火科技致富能人等荣誉称号,并被聘为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高产品种托起平安种业辉煌

“一个优良品种托起一个企业,一批种子拥有一片市场”。科研人员都明白,育成一个品种并被审定,仅是结出一个茧,能否化茧为蝶,还需要推广开来才能转化为生产力。2004年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科研投入占到年收入的10%~15%。正是凭借品种创新优势,托起平安种业走向辉煌。

吕平安说:“平安种业所以能够快速成长,靠的就是品种创新和资本快速积累。要实现发展目标,让高产优质小麦种子撒遍黄淮大地,不仅要把有形的种子销售出去,还要把无形的企业理念展示出来,这就要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

平安种业坚持“服务无小事,咬定服务不放松”的优质服务精神,“种前宣传引导种植适宜品种,种后专家传经送宝田间指导,收后交流高产经验重金搞评比”,这是良种推广服务体系的创新,也是舞动种业龙头、引领农业科技进步的新模式。吕平安说:推行良种和良法配套,才能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平安种业建成了一个集小麦新品种育繁推一体的“公司+基地+农户”型种子产业化道路,从十几年前万亩连片种植,逐步发展到今天4万亩小麦原种繁殖田。平安公司组成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各村干部和居民组长以及3~5家示范户组成基地建设委员会,以品种为载体,把千家万户凝聚到基地平台上来。层层有组织,事事有人管,抓好农业技术能手培训,考核备耕、播种、管理、去杂、收购几个环节,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2004~2009年,基地原种小麦单产稳定在550~620公斤,每年基地农民总增收入在450万~600万元,平均亩增收入130~180元。这是河南全省乃至全国首家以行政村或乡镇完整区域建设的成方连片规模繁育小麦原种基地,被业界誉为“平安模式”。通过实行统一布局、集中连片、一村一品、统一去杂、统一回收、全程服务,每年生产的优质原种、原原种在2000万公斤以上。

“在良种培育这个行业,通常是推广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设想一代。”吕平安说,随着公司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公司科研将由农场化向工厂化过渡,由田间育种向实验室育种转变。平安种业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5000平方米现代化的科研楼,设置了常规育种室、生物育种室、检测分析室、学术报告厅、科技培训厅等。2008年5月,河南省第一家小麦民营企业科研机构———河南省豫安小麦研究所诞生。

这几年平安种业又开展了玉米育种研究,培育的新组合已经参加了河南省预试和区试。同时开展了玉米高产配套技术研究,把研究目标锁定在高产、优质、高效、抗性强和适应性广等方面,以高效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水肥,并降低生产成本。2005年19.8亩地铁茬机播“郑单958”,平均亩产达到902公斤。

年近花甲的吕平安说:“国家重视农业,领导人接见我,鼓励我,给我增加了信心和干劲。我要尽后半生努力培育高产小麦良种,把平安种业打造成豫北地区、乃至全国高产优质小麦的集聚点和扩散源。让平安种业成为一个既有本土特色,又能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百年老店,为农民致富增收、国家粮食安全再作贡献。”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11-13/316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