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王爱军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方向,按照山西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目标以及煤化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天脊集团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期间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把企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煤化工技术研发基地和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
面对这一发展战略规划,天脊集团将怎样实施?依托哪些优势强力推进?记者日前采访了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王光彪。
《农资导报》:天脊集团发展战略目标非常明确,转型发展是重点,如何着手推动?
王光彪:我们确立的新一轮发展战略目标是:加快建设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现代煤化工企业集团,到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达到200亿元以上。
为了加快企业发展,我们将全力推进“五个转变”:在发展定位上,推进由传统煤化工向新型、高效、具有天脊特色的现代煤化工转变;在产业结构上,推进以化肥为主的单一支柱结构向以资源为依托、化肥化工并重、上下游互补的多元化支柱结构转变;在产品结构上,推进由简单初级产品偏重的结构向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多元、适销、高端、成链的结构转变;在发展方式上,推进以新建项目为主的“自我滚动式”发展向新建项目与兼并重组、低成本扩张相结合的“两轮驱动式”转变;在发展动力上,推进由现行管理机制加快向技术、管理、制度、人事等机制创新的方向转变。
《农资导报》:在转型发展中,天脊集团将依托哪“八大”优势?
王光彪:在多年实践中,天脊集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八大”优势,这是我们在转型发展中依托的根本。
———技术优势。天脊集团本部三大主要生产装置引进了8个国家的11项专利技术和设备,20多年来,我们积极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消除隐患和缺陷,实施完善配套,加大自主创新,在鲁奇炉加压气化、冷冻法制硝酸磷肥、双加压制硝酸和管式反应制硝铵等煤化工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有技术,在国内乃至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
———人才优势。20多年来,我们培养了一大批煤化工技术人才,目前集团拥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0 04人,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实验室。煤化工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天脊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宝贵财富。
———规模优势。目前,集团公司化肥生产能力达到了170万吨,在磷复肥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年产81万吨硝酸装置是亚洲最大、世界领先的装置,利用硝酸的装置和规模优势,我们可以开发硝酸铵钙、硝磷铵、硝基尿基复肥等各种硝基化肥,使产品不断优化升级。年产20万吨硝铵和年产13万吨苯胺装置在国内属于单套能力最大、技术领先。
———品牌和市场优势。多年来,我们以“打造中国化肥第一品牌”为目标,实施品牌战略,不断提高天脊品牌的社会信誉度和公众认知度,天脊牌硝酸磷肥同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双项桂冠,成为中国化肥行业知名品牌。
———管理优势。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符合天脊实际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管理体制。集团本部推行“六统一、六控制”的管理模式:计划统一、财务统一、采供统一、销售统一、工程管理统一、人力资源统一,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控制管理费用、控制工资总额、控制能源资源消耗、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控制职工定员和干部职数。
———资本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天脊集团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企业负债率低、信誉度高,连续多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和AAAA级信用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和投资能力。正在进行的公司整体上市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将为企业增加新的融资渠道和平台。
———资源和区位优势。天脊集团所在的山西东南部,煤炭资源丰富,具备了发展煤炭及煤炭下游产品(包括焦化产品)的产业优势。上党地区处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交通便利,企业距目标市场较近,物流成本低。同时,晋东南地区是相对富水区,水资源能够满足发展煤化工的需要。
———产业方向和环境容量优势。多年来,天脊集团始终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积极实施节能减排,在原置的基础上相继建成废水综合、生化处理和复肥尾气净化等治理设施,为企业进一步发展了一定的环境容量。同时,利用磷肥装置废渣和锅炉炉灰生产、利用焦炉气生产甲醇、二甲醚等,这些都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和方向。
《农资导报》:企业如何保证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
王光彪:在优化运行体制方面,按照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改革和优化组织和运行机制,强化宏观控制,规范内部管理,构建符合天脊实际、具有天脊特色的现代化新型组织结构和运行体制,形成层次清晰、责权明确、精干高效、运转协调、配置合理的专业化、集团化的组织运行体系。
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将加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一步突出主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淘汰或整合能耗高、效益差、污染大的落后装置,鼓励和扶持消耗低、市场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节能减排的新兴产业和产品。同时,全力实施科技创新,整合企业技术资源,把天脊自有的煤化工关键技术转化为具有一定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进一步完善人才机制,立足企业长远发展,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新的薪酬和分配制度,构建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竞争机制,不断改善和逐步提高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人才的待遇及收入水平,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和优越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