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复合肥:九月之痛

零零社区网友  2009-10-16  互联网

□王根杰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至煤炭、石油等大宗初级商品,进而引发了化肥成本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也引发了多年来化肥产能过剩与高价位抑制需求的潜在矛盾的集中爆发。复合肥市场效益日益下滑,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以45%氯基复合肥为例,2008年上半年出厂价在3300元(化肥价格均为吨价)左右,而9月份已狂跌至2300元左右,陡降35%,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势。2009年国内复合肥市场依旧延续2008年的低迷,价格下滑明显,从年初的2300元左右的出厂价,一路降至现在的1800元。

复合肥何时见底?何时复苏?不少人会用时下最流行、使用频率最高的“看不懂、摸不透、猜不着”来作答。在今秋销售旺季来临之时,复合肥本应借着市场刚性的需求拉动而使价格上扬,但实际却是逆常规的下降。今年9月的复合肥,与去年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痛。

痛因何在

一是产能过剩,企业良莠不齐,产业结构不合理。

中国早已经成为世界氮肥和磷肥生产第一大国,除钾肥还需进口外,其他化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过剩。据悉,复合肥的过剩程度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低门槛进入、粗放型经营导致的无序扩张现状依旧存在,使得市场供需严重失调。此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开始发挥作用,价格一路走低,市场持续低迷。而行业企业表现出来的更多是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等诟病。

二是磷酸二铵价格走低,“挤压”配方肥销售。

进入9月份,磷酸二铵出口关税上调至110%,出口市场大门紧闭,生产厂家将精力集中在主攻国内市场。与8月份相比,磷酸二铵价格下滑50~100元。到9月中旬,国内64%磷酸二铵实际出厂价在2000元左右。由于在9月初经销商备肥已进入尾声,近期企业多发前期订单货,新接订单较少,而后期补货量不会太大,因此,不排除企业会再次降价吸引客户补货填仓的可能,市场情况不容乐观。磷酸二铵市场价格走低,使其相对复合肥更有优势。从黄淮冬麦区来看,小麦备肥已近尾声,一些经销商更多选择购进磷酸二铵,出现磷酸二铵严重挤压复合肥市场的现象,使得该区复合肥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与今春北方用肥情况类似。

三是市场假冒伪劣严重,阻碍复合(混)肥发展。

化肥产销过程中存在制假、售假等现象,不但导致市场秩序混乱,而且直接侵害了农民和厂商的利益。基层农民在见证过假肥的“奇效”后,更是“谈假色变”,这影响到遵规守法企业的信誉。复合肥较常见的制假手段如下:

制假手段之一,滥用虚假标识,以次充好。部分劣质产品养分含量不达标,有的甚至只有一种有效养分,但在外包装上赫然写着复合肥,更有甚者使用国标“GB 15063-2001”。该标志是国家对复混肥质量的一种强制性标准,任何化肥或肥料仅有一种养分(而没有其他养分)都不得标注和使用 “GB15063-2001”。

制假手段之二,直接假冒名牌,牟取暴利。不法分子针对部分品牌复合肥市场占有率高、口碑好等特点,直接制造假名优品牌复合肥,并以廉价投农户所好。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厂家的声誉及诚信度。

制假手段之三,名为“联营”实为冒用,欺骗客户。如某化肥生产企业与上海某化肥销售公司以联营的名义签订所谓的“合作协议”,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上海×××公司”,同时不标明明确产地和企业名称,导致农民在购买时误认为该产品(商品)是“上海×××公司”的产品。

四是市场信心不足,买方观望气氛空前浓厚,企业生存危机凸显。

由于今年复合肥市场价格萎靡不振,令生产企业始料未及,只能减产限产、控制库存。经销商则变得保守敏感,淡储更加小心谨慎,不愿也不敢大量拿货,造成市场观望气氛空前浓厚,产品销售旺季不旺,整年萧条冷落。

以市场危机引发的信心危机与信任危机正在不断蔓延,而交易清淡的背后是生产企业销售无门、停产减产,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这将进一步导致价格出现非理性波动。总之,中国复合肥行业貌似平静的外表下正蕴藏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痛定思痛

首先,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企业为淘汰落后产能,必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做好并购或被并购的准备。挑选好企业,做好资金储备,以集团化形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竞争带来的内耗。

与发达国家的化肥生产技术相比,中国的生产工艺相对落后。在国际市场一体化的今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技术改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生产企业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节能降耗,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不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另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企业应关注新产品开发方向,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等新型复合肥。

其次,加快行业整合,创新经营模式。

目前农资行业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较其他行业还不算很深,但正在日益显现。农资经销商普遍反映,农资生意现在越来越难做了!作为农资经销商,要将信心建立在对市场的理性分析基础上,积极参与到行业整合运动中来。

经过新一轮的行业整合之后,资源将向更具优势的企业集中,同时也会促使优势经销企业实现快速扩张。笔者认为,整合将形成以公司为龙头,以供销系统、民营农资公司和各种专业合作社为销售终端的营销管理模式,发展直营店、连锁店,并吸收农业“三站”及个体经销大户为加盟店,形成覆盖整个地区的终端连锁经营,着力打造出自己的强势渠道品牌。这样才有可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淘汰赛”中顺利晋级。

再次,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产能。

安徽某县去年共有大大小小60多家复合肥厂,但现在维持生产的仅有10多家。这是全国复合肥行业的一个缩影。而一些化肥企业依然选择逆势扩张,国内还有企业投资41.7亿兴建年产40万吨合成氨、70万吨尿素、联产20万吨甲醇项目;投资48.5亿新建5个项目,其中新建尿素30万吨项目。目前新投产或正在兴建的化肥企业,几乎是以成熟技术增加产能而已,并没有采取全新的技术生产、没有全新概念的产品,这会令本已困难重重的化肥市场未来可能雪上加霜。因此,政府必须加强监管,控制过剩产能无序快速发展的趋势,防止新的重复建设,缓解国内供需失调的现状。

由于当前复合肥市场再现低迷趋势,选择在市场萧条的时候进行检修、限产、改造,不失为明智之举,一方面可以减轻库存压力,一方面可以掌控销售。企业应在苦练内功过程中抓住东山再起之机。

最后,规范市场秩序,树立行业新风。

政府有关部门要站在保护农业生产基础地位的高度,采取切实措施,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树立行业新风。一是要尽快建立农资质量检测服务中心,为农民购买农资提供监测服务,有效防止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农民手中,当好农民的“保护神”。二是要强化农资市场的法规建设和政策宣传,规范法律秩序。三是有关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在质量和价格等方面把关,防止无序竞争。工商、技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农资产销企业、销售网点和个体工商户的经常性审查,取缔无照经营,打击不法行为。

可喜的是,不久前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化肥经营者向购买者提供质量保证证明,必须向化肥使用者提供咨询服务,不得有掺杂掺假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并明确了化肥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对化肥经营行为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并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加强市场监管方面的责任作出相应规定。

痛将远去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近期粮食猪肉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国家增扩了农业补贴规模和范围。因此,农民种田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资料需求也有增无减。同时,6月22日国家再次调整了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并逐步推进中央、地方两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淡储旺供的调控体系,保障供给,稳定市场价格。包括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我们仿佛看见了复合肥行业复苏的曙光。

但是,从总体来看,9月以后农资市场形势仍较严峻,尽管国内经济形势好转,但经济全面复苏仍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2009年第四季度复合肥等化肥产能还有一定增长,供需矛盾可能继续加剧;虽然关税政策较上半年有所放松,但化肥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整体出口量仍将显著低于前几年,出口对化肥市场行情的拉动作用仍将较微弱。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变成短兵相接,更加白热化。企业产品的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及经营资本、理念的较量,将演绎出大批不良企业淘汰出局的惨酷现实。

虽然目前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解决复合肥行业内外深层次的矛盾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绝不能消极等待,更不必悲观失望。要相信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指引下,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苦苦追求、顽强成长的复合肥行业定能走出困境,恢复元气。相信九月之痛将不再重演!

(作者为安徽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销售副总经理)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10-16/316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