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山股份借搬迁实现跨越式发展

网友投稿  2009-09-25  互联网

江山股份美丽的新厂区

□本报记者 张钗

南通市姚港路35号的大门内,只剩下一片寂静的厂房和拆迁后整装待运的生产设备。50年前,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山股份”)就诞生在这里。而今,35号已经由50年前杂草丛生的荒凉之地变成了车来人往的市区。带领记者从厂区走过的时候,江山股份负责搬迁及新区生产管理的副总经理薛健望着厂区隔壁的居民楼说:“不搬不行了!”

2006年10月24日,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南通市政府要求正式启动搬迁工程。薛健说,其实江山股份在20年前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一天,所以也早早地开始物色新厂区,为搬迁做准备。如今的新厂区位于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路998号。这个位于扬子江畔的新厂区,占地112万平方米(112公顷),是原址面积的5倍左右。

薛健说:“南通市政府给企业提出的要求是‘搬大、搬强、搬安全、搬环保’。我们也希望借搬迁的机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介绍,在搬迁技改实施过程中,江山股份淘汰了久效磷、双乙烯酮、隔膜法烧碱、电石法PVC等一批高能耗、重污染的产品,大大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同时对保留产品进行工艺优化,引进吸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通过搬迁实现产品、装置、生产技术和环保水平的提升。

江山股份与沈阳化工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就有机磷农药高含盐、高COD废水的预处理技术开展了联合攻关,投资600万元建成预处理装置,效果良好。其中,COD去除率达到60%以上,氨氮去除率达到80%以上,总磷去除率大于90%,甲醛去除率大于60%。

江山股份根据烧碱蒸发的经验,自行设计了有机磷农药废水多效蒸发除盐装置,累计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5套蒸发装置用于不同工艺含盐废水的处理。为了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含量,江山股份与国内某环保公司合作,投资300万元开发建设了两套25吨/小时的含氨氮废水吹脱装置,将吹脱出的氨气回用到生产中,既降低了废水中的氨氮含量,又实现了氨气的回用。

此外,江山股份还投资近4000万元建成了2.5万吨/日生化处理装置,投资2200万元引用国内先进的成套设备,建设了6吨/小时废液和15吨/天的固废焚烧炉装置。

除了充分发挥自己的研发力量,江山股份还不惜重金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例如,氯碱装置以国际上最先进的离子膜生产工艺取代了隔膜法工艺,其中二次盐水精制、电解和淡盐水脱氯部分引进日本某株式会社的装置,蒸发和片碱部分引进意大利某公司的装置,高纯盐酸部分从德国某公司引进先进、高效、节能的“四合一”盐酸合成炉,这些装置均具有操作运行稳定、产品质量高、能耗低、“三废”排放少等特点。相对于隔膜法烧碱生产工艺,离子膜烧碱生产避免了废石棉绒对环境的污染,每吨烧碱节约标煤0.4吨。目前,江山股份的氯碱装置水平已经处在全国氯碱行业的领先地位。

IDAN法草甘膦生产,采用双甘膦—空气—催化剂氧化法制备草甘膦。该工艺采用空气作为氧化剂代替危险化学品双氧水,克服了双氧水使用过程中易燃、易爆、危险性大和产生大量废水的突出问题。江山股份还对甘氨酸法草甘膦原有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后,废水的COD、总磷、氨氮等减少了超过50%的总量,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的难度。

江山股份的酰胺类农药装置淘汰了醚化法生产工艺,引进国外某著名公司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等酰胺类除草剂,具有产品含量较高、杂质较少的特点,特别是生产过程的废水量很少。

提起新旧两厂的对比,薛健如数家珍。

站在江山股份在建中的码头上,薛健自问自答:“你们知道我们新厂区已经投入了多少吗?超过了20亿元啊,其中环保投资已经超过了3亿元!”据了解,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全年的利润总额也只有3.7亿元。

记者问:“这么大的投资,公司内部没有异议吗?有没有担心过这一搬把企业搬散了的?”

“怎么没异议!怎么不担心!老厂是那些老同志们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对这块土地、这片厂房感情很深,这一搬最不容易接受的是他们。当时提出这么大的投资数额,一些曾经从公司走出去的老领导瞪着眼睛不相信,需要那么多钱?5个亿就能搬过去!”顶着重重压力,搬迁还是按照原计划实施了。为了得到老同志的认可,公司两次组织他们到新厂参观,看着脱胎换骨的江山股份,老同志边看边念叨:“值了,值了!”薛健说:“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了。当初也害怕一搬把企业搬死了,这样的先例不少啊!”

可以说,从南通市姚港路35号搬迁到扬子江畔的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山路998号,江山股份完成了不惑之年的大跨越,但是有些困难却没这么容易跨过去。薛健告诉记者,由于采用了新设备新工艺,有些老工人根本无法适应。为了改善员工结构,提高操作人员整体素质,适应新厂区技术应用的需要,公司不得不大量招聘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充实生产一线力量。对于这近千人的老队伍,薛健既无法割舍,又感到压力很大。这批老同志,何时才能转化为适应新区生产装置需要的新生力量呢?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9-25/316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