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携手开创农资行业美好明天

网友投稿  2009-08-21  互联网

□本报记者 朱永坤

8月13日,农资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讨会暨《农资导报》理事会第六次全国工作会议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隆重开幕。美丽的大草原,洁白的羊群,热情的美酒,圣洁的哈达,为会议增添了浓浓的少数民族风情和祥和的节日气氛!国家发改委经贸司涂巧红、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淑兰、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武雪梅、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律先分别作了报告,对行业面临的现状及发展情况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农资导报》理事会理事长郝长江作了第六次理事会工作报告。《农资导报》总编辑张健秋汇报了下一步将要开展的工作。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农资导报》理事会副理事长崔学军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农资导报》副总编辑王勇主持理事会工作会议。面对行业出现的危机,经过近一天的讨论,来自中国农资界的精英企业共40多个单位的60多名代表达成了“正视现实、增强信心、讲究公德、从我做起,携手开创农资行业美好明天”的共识。

困难:正视现实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今年以来,氮肥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市场极度低迷,企业大面积亏损,生产企业面临资金和库存的双重压力,绝大部分氮肥生产企业在亏损经营,有80%以上的企业亏损,有65%的企业开工不足,导致氮肥生产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磷复肥行业也同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产量大幅下降,开功率严重不足,库存大幅增加,价格大幅下滑,企业亏损严重。农药行业虽然保持了产量、现价工业总产值、现价销售产值增长等相对乐观的形势,但依然出现了整体效益大幅下滑、出口量大幅减少、出口金额大幅下降等不利因素。

面对肥料行业出现的这些困难,与会肥料企业代表在讨论中表现出少有的理性和冷静,大家一致表示:虽然目前肥料行业所遭遇的困难非常严重,但是大家一定要勇敢地面对这一现实,冷静分析,沉着应对。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认为,虽然眼前遇到了一些困难、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整个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由于进入市场比较晚,目前肥料行业才刚刚进入整合期,而眼前所遇到的情况,是整个行业在前进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认为,对眼前遇到的困难要辩证地去看。在经历了去年上半年肥料价格大涨的远途跋涉之后,整个行业正在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回归,眼前遇到的困难,正是回归的道路上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必须要付出的代价,不管是愿意还是不愿意,大家都得承受。同时,肥料价格的持续走低,有力地证明了国家前期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开始发挥巨大的作用和威力,并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在的肥料价格已经回归了应有理性。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则表示,现在大家都说行业存在许多问题,但从行业总体来看是健康的,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行业所处的是市场经济环境,有造假、有害虫是正常现象,这就像人体要生病一样。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小企业不一定就会遭淘汰,大企业不一定不被淘汰,关键要看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符合发展潮流还是不符合。困难只是暂时的,需要大家正确面对。

导向:增强信心

作为新闻媒体要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从而使整个行业在面对困难时树立起必胜的信心!这是与会肥料企业代表在讨论中形成的另一个共识。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表示,一谈到危机,一说到问题,一提到困难,一些人颇有谈虎色变的味道,让人觉得似乎世界末日到了!其实,这完全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对于危机,大家一定要辩证地去看,危机,危机,就是危险中还存在着机遇、商机。危机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解决信心的问题;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困难也不可怕,关键是要敢于面对、勇于面对。一有困难就期望政府“抛稻草”救市,这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现实的。《农资导报》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最可信赖的媒体,越是在行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越是要正确地把握舆论导向,越是要发挥强大的舆论作用和功能,越是要多报道一些行业正面的积极的消息,越是要多刊发一些如何化解危机、战胜困难的报道,提振行业精神,增强行业信心。别像其他一些媒体那样,动不动就喊狼来了,狼来了!这样很容易给行业带来悲观的情绪,带来消极的影响。农资行业的文化要靠媒体去倡导,《农资导报》更应该担负起这种责任,并通过强大的舆论力量,使整个行业树立一个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使大家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携起手来共渡难关!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认为,目前行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这不是哪个行业所特有的,而是各行各业都要面对的共性问题。但产能的淘汰、退出机制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政府的力量,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操控,同时也需要媒体加以正确引导。面对眼前的困难,大家千万不要丧失信心和过分悲观。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对肥料的需求是刚性的。目前,粮食、蔬菜、水果等各种农产品价格已经处于高价位,而且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有力带动肥料市场的好转。可以说,行业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大家要坚信市场必有复苏的那一天,行业发展的春天很快就要来临!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强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眼前遇到的困难,发自行业的声音是不一样的,一些过分悲观的情绪几乎传染了整个行业,导致大家对肥料市场信心缺失。这对整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农资导报》要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强大导向作用,通过宣传引导,增强大家对行业和市场的信心,使整个行业树立乐观向上的情绪,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自律:讲究公德

加强行业自律原本是肥料界一直以来都在探讨和力求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此步调一致、众口一词地把其上升到讲究公德的高度来讨论可能还是第一次。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认为,现在的市场信心缺失在很大程度上要归罪于哪些没有公德的企业。对待肥料市场出现的低迷状况,这些极少、极个别的企业完全抱着不负责任的态度,瞎操作,乱降价,根本不按“章法”、“规矩”出牌,损人利己,甚至浑水摸鱼,把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低价抛向市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扰乱了肥料市场秩序,使市场刚刚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瞬间就被打下去了。对于这样的害群之马,整个行业要拿出同仇敌忾的态度,唾之,伐之,举而歼之!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表示,低价抛售对行业发展非常不利,它会使本就缺失的市场信心丧失殆尽。面对眼前的困难,整个行业要在严格自律、讲究公德的基础上,加强合作,通过资源共享、物流共享、品牌共享等措施,联合对抗高成本带来的压力,联合稳定肥料市场价格,联合抵御行业“寒流”。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更是一针见血,他们认为,目前行业内存在的垄断行为是最不讲公德的表现,这是导致企业成本居高不下、开工不足、大面积亏损的一大祸根。大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合力,才有力量打破这种垄断。

还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认为,除其他因素外,目前肥料生产企业遇到的困难有些就来自于流通渠道,由于流通企业不配合、不拿货,进一步加重了肥料生产企业的资金压力。在市场看涨的时候蜂拥而至,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望风而逃,只能同富贵,不能同患难,这也是不讲公德的一大体现。希望流通企业不要冷眼看笑话,而是伸出友谊之手,与肥料生产企业同心协力,共挽狂澜,共渡难关!

也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认为,自律问题、公德问题在传媒业同样存在。作为公信度极高的媒体,《农资导报》更要加强行业自律,一定要把广告的准入门槛提得高一些、再高一些,不要什么企业的广告都做。如果我们看到有问题的企业能像我们一样在《农资导报》做广告,我们就会像吃了苍蝇一样,心里会很不舒服。打假需要勇气,扶优需要道德。我们不仅希望《农资导报》要有不说假话的道德,更希望《农资导报》具有打击假丑恶的勇气!

奋起:从我做起

然而,面对这么大的困难,最让记者没有想到的是与会肥料企业在讨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依靠自己战胜困难的奋发向上精神,以及杀开血路突出重围的英雄气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奋起呢?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这样讲到,市场不相信眼泪,命运要靠我们自己去改变!我们不需要同情,不需要补贴,我们只需要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市场不是问题,价格也不是问题,关键要看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战略,关键要看我们的战略适不适合、正不正确。我们要改变一些固有的思维定势,避免战略模糊。明明严重过剩了,还在一味地贪大,上规模、扩产能,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这是相当不慎重的。这样的企业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做精上、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多做些文章。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则表示,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也不失为摆脱困境的上策。比如,通过与具有原料资源的企业联合,不但可以得到充足的原料供应保证,而且可以在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原料,从而大幅度降低肥料生产成本。事实证明,在本轮危机中依然保持盈利的,绝大多数是具有原料优势的企业。例如,尿素生产企业河南财鑫通过与煤资源企业联合,不但有效规避了市场风险,而且上半年还赢得了较高的利润。

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认为,走“以化养肥、肥化并举”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发展化肥生产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发展一些化工产品,拉长产业链,不但可以在市场好时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可以在市场不好时做到“东方不亮西方亮”,化解市场风险,使企业保持在一定的盈利水平,并得到持续、稳定发展。成都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就做得很成功,今年上半年虽然他们的化肥板块只维持在保本、微利的水平,但其化工板块却斩获颇丰。

还有的肥料企业代表认为,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也可以根据企业实际,在肥料产品创新和多品种开发上下功夫。比如,可针对不同土壤、不同作物,开发生产配方肥、专用肥等;可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市场,开发生产有机肥、有机无机肥、生物有机肥等;可针对不同需求、不同客户,开发生产缓释肥、控释肥、免耕肥、药肥等。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而且可以通过差异化的产品在市场上见缝插针,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8-21/31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