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8年国审农作物品种介绍———玉米(四)

网友投稿  2009-07-14  互联网

雅玉青贮04889

选育单位:四川雅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YA0474,来源于YA3237-4×7854;父本YA8201,来源于国外引进品种。

特征特性:南方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98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81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大斑病、丝黑穗病和纹枯病,中抗小斑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8.87%~51.7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2.31%~23.55%,粗蛋白含量9.11%~9.88%。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南方区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005.7千克,比对照增产13.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四川、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铁研青贮458

选育单位:铁岭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母本铁7922,来源于国外引进品种;父本丹9195,引自丹东农校。

特征特性:西北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12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00厘米左右,成株叶片数20~21片。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中抗纹枯病,感大斑病、小斑病和丝黑穗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3.82%~48.0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8.72%~18.78%,粗蛋白含量8.40%~9.34%。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西北区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763千克,比对照增产7.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新疆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津青贮0603

选育单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340G,来源于丹340杂株;父本NDX,来源于78599×78573。

特征特性:西北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114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深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8厘米,成株叶片数22~23片。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抗丝黑穗病和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9.56%~52.61%,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1.79%~22.42%,粗蛋白含量9.95%~10.07%。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西北区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干重)1880.7千克,比对照增产15.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宁夏中部、新疆北部、内蒙古呼和浩特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

豫青贮23

品种来源:母本9383,来源于丹340×U8112;父本115,来源于78599。

选育单位:河南省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认定

特征特性:东北华北地区出苗至青贮收获期117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浓绿色,叶缘紫色,花药黄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330厘米,成株叶片数18~19片。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矮花叶病,中抗大斑病和纹枯病,感丝黑穗病,高感小斑病。经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两年品质测定,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6.72%~48.08%,酸性洗涤纤维含量19.63%~22.37%,粗蛋白含量9.30%。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青贮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东华北区两年平均亩生物产量 (干重)1401千克,比对照平均增产9.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北京、天津武清、河北北部(张家口除外)、辽宁东部、吉林中南部和黑龙江第一积温带春播区作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和防止倒伏。

万甜1826

选育单位: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母本SW44,来源于D2331;父本SW45,来源于(418×SW29)×SW29。

特征特性: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84天。幼苗叶鞘青色,叶片绿色,叶缘浅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披散,株高218厘米,穗位高71厘米,成株叶片数18~19片。花丝青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35.5克。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玉米螟,感大斑病、丝黑穗病和茎腐病。经东华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甜玉米二级标准。经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还原糖含量7.47%~8.91%,可溶性糖含量12.26%~19.95%,皮渣率5.28%~5.74%,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NY/T523-2002)。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东华北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925.0千克,比对照甜单21号增产20.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河北北部、北京、山西东南部、辽宁中部、吉林中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和赤峰、新疆中部春播区作鲜食甜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吉农糯7号

选育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JNX6,来源于鲁糯6号;父本JNX22,来源于糯1变异株。

特征特性: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鲜穗采收期92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平展,株高260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成株叶片数21片。花丝绿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1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百粒重(鲜籽粒)41.0克。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茎腐病,中抗大斑病和玉米螟,感丝黑穗病。经东华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吉林农业大学两年品质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100%,皮渣率4.60%~5.32%,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东华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1002.9千克,比对照垦黏1号增产7.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吉林中部、北京、辽宁中部、黑龙江第一积温带、内蒙古呼和浩特、河北北部、山西东南部和新疆中部春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宿糯1号

选育单位: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SN21,来源于[糯78×齐319(白)]×齐319(白);父本SN22,来源于(蘅白522×LX9801)×LX9801。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安徽宿州地区夏播出苗至鲜果穗采收期77天。幼苗叶鞘紫红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黄色,颖壳淡红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32厘米,穗位高102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9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32克。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高抗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抗弯孢菌叶斑病,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小斑病,高感玉米螟。经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郑州国家玉米改良分中心两年品质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44%~99.38%,皮渣率7.79%,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黄淮海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49.1千克,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31.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北部、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山东中部和东部、河南、陕西关中夏播区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注意防治玉米螟。

苏玉糯638

选育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T361,来源为通系5×WA4;父本T2,来源于国外引进糯玉米群体。

特征特性:东南玉米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9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花药紫红色,颖壳绿色。株型紧凑,株高209厘米,穗位高82厘米,成株叶片数18片。花丝红色,果穗锥型,穗长16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35.0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纹枯病,感大斑病,高感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84%~99.15%,皮渣率8.99%~11.71%,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6~2007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760.8千克,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12.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

苏玉糯14

选育单位: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母本W5,来源于如皋糯玉米地方品种的综合种;父本W68,来源于云南、贵州和国外引进糯玉米组成的小群体。

特征特性:东南玉米区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期79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成株叶片数18片。株型半紧凑,株高208厘米,穗位高86厘米。花药紫红色,颖壳青色,花丝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0.7厘米,穗行数12~14行,穗轴白色,籽粒白色,百粒重(鲜籽粒)37.6克。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茎腐病,感大斑病,高感纹枯病、矮花叶病和玉米螟。经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组织专家品尝鉴定,达到部颁鲜食糯玉米二级标准。经扬州大学农学院两年品质测定,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8.28%~98.54%,皮渣率7.84%,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NY/T524-2002)。

产量表现:2005~2006年参加东南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鲜穗)837.5千克,比对照苏玉糯1号增产29.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作鲜食糯玉米品种种植。纹枯病、矮花叶病高发区慎用,注意防治玉米螟。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7-14/315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