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8年国审农作物品种介绍———水稻(六)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5-29  互联网

郑旱9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IRAT109/越富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旱稻。在黄淮海地区作麦茬旱稻种植全生育期119天,比对照旱稻277晚熟3天。株高108.1厘米,穗长18.1厘米,每穗总粒数91.3粒,结实率77.7%,千粒重32.9克。抗性:叶瘟5级,穗颈瘟3级;抗旱性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6.6%,垩白粒率62%,垩白度5.1%,直链淀粉含量13.8%,胶稠度85毫米。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黄淮海麦茬稻区中晚熟组旱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307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6.6%(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339.6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20.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23.3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3.3%,增产点比例95%。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为344千克,比对照旱稻277增产14.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产量高,抗旱性强,中抗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的黄淮流域稻区作夏播旱稻种植。

阳光200

选育单位:山东郯城县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淮稻6号系选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2天,比对照豫粳6号早熟4天。株高99.4厘米,穗长16.6厘米,每穗总粒数131.3粒,结实率83.9%,千粒重26.6克。抗性:苗瘟5级,叶瘟4级,穗颈瘟5级,综合抗性指数5。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2.9%,垩白粒率33%,垩白度3.4%,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8%。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黄淮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4.4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4.4%(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603.1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6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1.8%,增产点比例94.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8千克,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5.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河南省沿黄、山东省南部、江苏省淮北、安徽省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津稻9618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朝之光系选

省级审定情况:2003年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72.3天,与对照中作93相当。株高97.2厘米,穗长19.7厘米,每穗总粒数102粒,结实率93.8%,千粒重25.9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4级,穗颈瘟3级。米质主要性状:整精米率68.1%,垩白粒率8.5%,垩白度0.8%,直链淀粉含量16.2%,胶稠度83毫米,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京、津、唐粳稻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1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3.2%(极显著);2005续试,平均亩产575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7.8%(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0.6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5.4%,增产点比例83.3%。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2千克,比对照中作93增产28.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富优135

选育单位(人):杨振玉,谢永贵,罗治华,杨纪晖

品种来源:富A×C135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东北、西北早熟稻区种植全生育期153.6天,比对照吉玉粳晚熟5.9天。植株较高,株高106.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9.5万,穗长19.4厘米,每穗总粒数125.5粒,结实率83.1%,千粒重26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0级,穗颈瘟1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8%,垩白粒率27.5%,垩白度4%,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中早粳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9.8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4.1%(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733.7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11.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71.8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7.9%,增产点比例83.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3.4千克,比对照吉玉粳增产7.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优。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区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区赤峰、通辽南部、甘肃省中北部及河西地区种植。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5-29/314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