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练好内功不断创新为农服务

网友投稿  2009-03-03  互联网

刘学军

□本报记者王威

“面对今年的市场,巴斯夫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练好内功上,着眼于农民当前以及长期的利益,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实处。”这是近日记者在采访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作物保护部总经理刘学军时,他告诉记者的。

本土化和帮助农民增产

巴斯夫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合作伙伴之一,产品涉及肥料、作物保护、动物营养及生物技术。作为强有力的农业合作伙伴,巴斯夫作物保护部为农民提供各种高品质和创新的杀菌剂、杀虫剂和除草剂等。农民在使用巴斯夫的优秀产品与专业服务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巴斯夫产品还被应用于公共卫生、城市建筑、病虫害防治、草坪与花卉、植被管理和林业等领域。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商业成功是巴斯夫的目标,巴斯夫作物保护部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作物保护产品供应商,优化农业生产并提高农作物营养,由此进一步改善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的生活质量。

刘学军告诉记者,巴斯夫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本土化的问题。虽然巴斯夫是全球最大的农业合作伙伴之一,但本土化问题仍然是任何一个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所要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国外企业刚进入中国时,必须将企业自身的文化同中国的国情结合在一起,尤其是企业的政策、产品的定价措施等,要适应当地政府的管理目标,这是关系到企业能否在新环境下立足的根本问题。因此,企业必须在思路上有创新。“我们对此进行了长期深入的探讨。我们非常重视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和实现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并且将此视为重要的使命。”

植物健康新理念的成功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一切文明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必要条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需求不断增长,导致耕地面积不断下降。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加剧,资源匮乏日益突出,经济状况恶化等。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对粮食等食品的需求,农业生产将面临严峻的挑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预测,全球人均耕地面积

已经从1965年的0.43公顷下降到2005年的0.22公顷,预计2030年会低到0.18公顷。中国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2008年中国人均耕地已不足0.1公顷。这对用世界七分之一的耕地面积养活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农业大国———中国来说,是个关系国家全局的大问题。

根据另外一项美国农业部的调查报告,全球人口从2000年的60亿增加到2008年的68亿,而小麦和玉米的库存量分别从2000年的2.1亿吨和1.9亿吨下降到2008年的1.3亿吨和1.1亿吨,全球粮食供应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积,通过提高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来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已成为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课题。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的因素,如病虫草害,还有非生物的因素,如干旱、低温、冰雹、污染、土壤营养缺乏等众多方面。在我们日常的农业生产中,会使用很多农药产品,如用杀菌剂、杀虫剂等防治生物因素的危害。但是,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由此而导致的损失一般都远远大于生物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中国南方地区发生冻害,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初华北地区持续严重干旱等,已导致大量作物损失,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无法估量。

刘学军说,面对这些困扰,巴斯夫的科学家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科学探索,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最新的科学研究发现,只有保持植物健康,才能达到其最大化的生产能力。从2005年开始,公司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积极倡导植物健康这一概念,并隆重推出了专用于改善植物健康、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凯润(吡唑醚菌酯)等系列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凯润(吡唑醚菌酯)等植物健康专业产品可广泛使用在玉米、大豆、马铃薯、小麦、柑桔、棉花、甘蔗、西红柿、咖啡、花生、蔬菜等作物上,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好产品源自稳健的研发

在谈到产品创新时,刘学军表示,好的产品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没有好的产品,企业就很难在市场上有大作为。创新产品来自于强大的专业团队和长期的研发投入,他们是公司重要的资产优势。巴斯夫将通过提供创新的产品、剂型和系统解决方案,来帮助客户取得成功。巴斯夫每年要花费销售额的14%用于产品的创新研发上。为了研发最新的化合物,巴斯夫的专家团队每年要测试10万种以上的物质,来鉴别他们对病原体、害虫及杂草的有效性。据行业统计,一个新化合物的诞生往往要经历10年时间,并花费近2亿欧元的投入。而巴斯夫的新品研发能力及其创新的系列产品足可跻身于行业前列。

巴斯夫农业研发中心位于德国总部,众多科学家在这里分工协作,进行各类化合物的试验。这里有1.2万平方米的阳光室,8000平方米装备先进设施的实验室和40公顷的试验田。他们的职责是开发出对环境友好的作物保护产品,提供最佳的作物保护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提升作物的质量和产量,以确保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2009年1月29日,美国多个农业相关网站和媒体发布消息,巴斯夫的杀菌剂产品凯润(吡唑醚菌酯)于2009年1月23日获得了美国EPA(环境保护署)专用于作物健康的登记许可。这是凯润在继1997年获得杀菌剂登记后,又获得了另外一项具有特殊功效的重要登记。同一天,欧洲SCFCAH(食品链和动物健康常务委员会)也批准了巴斯夫公司凯润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登记,这是继该产品2004年在欧洲被列入annex -I(欧洲农用化合物使用许可名单)作为杀菌剂使用后,获得的另外一项登记许可。所有这些都表明,凯润是一种既有杀菌功效,又有植物健康和生长调节功效的产品。经过几年的推广普及,2007年美国玉米田使用凯润系列产品的面积已经达到400万公顷,2008年更是增长到了近800万公顷。

刘学军说,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作物保护部正在将凯润、百泰、凯特等植物健康系列专业产品,积极推广到中国各地区的瓜果、蔬菜等大量高经济价值作物上。巴斯夫的产品得到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肯定,并获得了广大农户的青睐。可以确信,植物健康专业产品将是今后巴斯夫作物保护部在中国业务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将为中国农业的增产增收作出重要贡献。

到最基层为农民服务

谈到当前的经济危机时,刘学军表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给巴斯夫带来了压力,但机遇也由此而生。经济危机造成农产品价格偏低,这样,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迫使农民不得不降低种植成本,削减农资产品的投入。从长远来讲,这会影响到整个农资行业的发展。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危机的发生使得中国更加重视农业,并不断增加投入,可以预期农产品价格将大幅度提高,因而农民会更注重投资回报率,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对作物增产、增收更有效的产品中。巴斯夫产品恰恰符合了农民的这种需求,这对巴斯夫来说是一种机遇。因为巴斯夫首先提出了植物健康新理念,跳出了单一为农作物治病的观念。刘学军介绍,巴斯夫公司生产农药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治病,更重要的是防病。巴斯夫把农作物当作一个生命体来看待,改善作物的健康状态,使作物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种潜力,帮助农民通过用药把质量及产量提高上来。

“接下来,我们准备把产品推广工作作为主抓重点,要真正下到最基层去做大量的宣传、推广工作,向农民传播有关作物健康及我们产品的知识。通过不断的培训、指导、示范,让农民更了解使用我们产品的益处及正确的使用方法等,真正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同时面对生产实际,我们又要虚心向农民学习,看看他们如何使用农药,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及时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不断改进完善产品。”到基层为农民服务,汲取农民使用中产生的问题并改进产品性能的做法,应该也是中国农药乃至农资产品推广的重要方法,巴斯夫的做法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图片说明:

①巴斯夫技术人员观察草莓生长状况。

②使用巴斯夫产品后作物质量明显提高。

③巴斯夫科学家进行化合物试验。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3-03/313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