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8年国审农作物品种介绍———水稻(二)

网友投稿  2009-02-27  互联网

陵两优268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湘陵628S×华268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2天,比对照金优402长0.3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剑叶短挺,每亩有效穗数22.8万穗,株高87.7厘米,穗长19.0厘米,每穗总粒数104.7粒,结实率87.1%,千粒重26.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7级,抗性频率90%;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褐飞虱3级,白背飞虱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5%,长宽比3.2,垩白粒率39%,垩白度4.4%,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3%。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早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1.1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3.86%(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28.3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4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9.7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5.63%,增产点比例81.0%。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1千克,比对照金优402增产8.6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中抗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以及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川香8号

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川香29A×成恢157

省级审定情况:2004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9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8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较宽,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株高120.5厘米,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166.7粒,结实率78.3%,千粒重29.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抗性频率100%;白叶枯病平均8级,最高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7%,长宽比3.0,垩白粒率42%,垩白度6.7%,胶稠度4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4.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2.55%(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81.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37%(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3.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98%,增产点比例76.4%。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Ⅱ优125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南恢125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5.2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3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每亩有效穗数17.3万穗,株高124.2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总粒数159.3粒,结实率82.6%,千粒重27.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4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60%;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6%,长宽比2.3,垩白粒率61%,垩白度10.0%,胶稠度5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7%。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5.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35%(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04.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84%(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9.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1%,增产点比例89.5%。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1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内香2128

选育单位:四川应林企业集团种业有限公司、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内香2A×R128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3.9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2天。株型紧凑,穗层欠整齐,叶片较宽、直挺,每亩有效穗数17.0万穗,株高118.2厘米,穗长24.6厘米,每穗总粒数172.3粒,结实率74.8%,千粒重27.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80%;白叶枯病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7%,长宽比3.0,垩白粒率42%,垩白度6.8%,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26%(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87.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4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4.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37%,增产点比例85.7%。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5.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3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新两优6380

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3S×D208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0.4天,比对照Ⅱ优838短2.8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直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5.6万穗,株高124.9厘米,穗长25.4厘米,每穗总粒数168.6粒,结实率86.2%,千粒重28.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7.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40%;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3%,长宽比2.9,垩白粒率47%,垩白度6.2%,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4%。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3.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77%(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601.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4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56%,增产点比例93.3%。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0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8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一般。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皖稻153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1892S×RH003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2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0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叶片直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株高115.2厘米,穗长22.8厘米,每穗总粒数188.3粒,结实率81.5%,千粒重23.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9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60%;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9%,长宽比2.9,垩白粒率34%,垩白度4.7%,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1%。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3.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94%(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599.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1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1.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54%,增产点比例82.6%。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0.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2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较优。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五优308

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五丰A×广恢308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2.2天,比对照金优207长1.7天,遇低温略有包颈。株型适中,每亩有效穗数19.4万穗,株高99.6厘米,穗长21.7厘米,每穗总粒数157.3粒,结实率73.3%,千粒重23.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1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85%;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褐飞虱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1%,长宽比2.9,垩白粒率6%,垩白度0.8%,胶稠度5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1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2.0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9.48%(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97.0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9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4.5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6.68%,增产点比例80.8%。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1.7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0.2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中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湘优66

选育单位:湖南科裕隆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湘菲A×湘恢66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4天,比对照金优207长2.9天,遇低温有轻度包颈。株型适中,叶片较宽长,每亩有效穗数19.8万穗,株高106.4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45.0粒,结实率73.1%,千粒重26.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3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抗性频率50%;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褐飞虱9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2%,长宽比3.5,垩白粒率21%,垩白度2.4%,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早熟晚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7.9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8.59%(极显著);2007年续试,平均亩产493.7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2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8千克,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89%,增产点比例70.8%。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2千克,与对照金优207相同。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优。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2-27/313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