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首先是从农村改革开始的。那么,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科学施肥领域取得哪些突破?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张福锁教授。他认为,全社会认识到施肥对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并开始从过量施肥走向合理。从企业来说,已经开始根据农业需求生产化肥。这是30年来企业经营策略最大的改变,也是科学施肥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启示。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需要综合养分管理技术引领未来。
《农资导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科学施肥领域取得哪些突破?
张福锁:因为中国的主要人口是农民,因此,在1978年12月18日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首先迎来了改革的春风。改革开放使农民有了土地自主经营权,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农业科学施肥领域看,30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社会认识到施肥对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从政府到普通民众都认识到施肥不仅对作物增产很重要,而且对环境很重要,施肥不合理会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和环境风险。这些观念在过去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知道,社会上很少有那么多人去关心科学施肥这件事情。而在这短短30年里,大家都明白了化肥科学施用对于农业和环境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变化之一就是农民看到施肥可以大幅度增加作物产量,在很短的时间内认识到科学施肥的重要性。农民看到了就信,政府和科研部门也很受鼓舞,全社会大力推动科学施肥技术,化肥用量增长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施肥量的不断增长,到了20世纪90年代,部分地区出现了过量施肥现象,如何减少用量、保证粮食增产与环境安全成了新的问题。当时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许多专家和领导都不理解,甚至提出了反对意见,农民就更不接受了。
但是到了今天,许多农民已经认识到多施肥不一定多增产,甚至适当降低化肥用量不仅不会减产,而且还会增收节支和保护环境。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区,农民自觉在农业生产中将氮肥用量降低。特别是今年磷肥、钾肥价格大涨,农民用肥量进一步调整,这对于科学施肥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另外,前几年中国农业对高浓度复合肥需求量大,尤其是高浓度复合肥的需求供不应求(如氮磷钾含量为15%-15%-15%)。但从今年开始,这些复合肥的用量也在往下调,浪费在减少。总的看来,改革开放是一个思想逐步放开,对原有传统观念逐步突破的过程,而改变农民施肥观念同样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从不施肥到认识到施肥的重要性用了10多年时间,而从过量施肥到走向合理,把肥料用量降下来,改变刚刚形成的观念,难度相对就大一些,要求的技术也更高一些,但是中国农民现在已经有了这个科学施肥的意识,这种发展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欧洲人经历了100多年才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中国仅仅在这30年里就有了这种变化,这是中国科学施肥方面很大的进步。
从技术上来说,20世纪80年代推广的合理施肥、平衡施肥很有成效,尤其对粮食增产起到了很大作用。当时采用的效应函数法、目标产量法以及测土施肥等方法,对中国科学施肥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以后,中国施肥过量问题又出现,在施肥技术发展上出现了徘徊:原有技术都是针对土壤养分不足看如何补给的,而如何将肥料用量降下来,既保证产量又降低环境风险的科学施肥技术尚是空白。因此,最近10多年,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方面。
针对中国施肥不足和施肥过量
问题同时存在的现实,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已有的施肥技术,推动国家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些技术,促进农业均衡增产;另一方面,需要寻求探讨新的理论和技术,综合利用各类养分资源,减少养分的过量投入,降低农民的经济压力和环境风险。
回顾中国农业大学在推广科学施肥方面所做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从上世纪80年代推荐施肥技术到引进创新植物土壤快速测定技术,到现在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我们一直走在工作的前面。特别是中国农业大学提出和完善了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实现了不同来源养分的综合利用,将土壤、环境、肥料中养分与作物需求相匹配,既保证了作物高产,同时又减少了环境风险;并且提出把养分管理技术与高产栽培技术、经济管理和政策调控技术相结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可以说为我们国家这个阶段科学施肥技术的突破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从全国来看,应该说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也是科学施肥领域的一个重大变革。
可以说,在科学施肥技术领域,中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技术最多样化,社会实践规模最大的一个国家,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中国一样重视科学施肥、技术研发与推广。改革开放为中国科学施肥带来了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和技术创新的大好机遇。
《农资导报》:农业部于2005年在全国大规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作为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组长,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项目的?测土配方施肥给科学施肥带来哪些启示?
张福锁: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经运行了4年,各个项目区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测定了大量的土壤数据,也开展了大量试验示范。这些数据资料将是中国继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以后全国性最全面的数据。测土配方施肥让科学施肥观念得到了广泛接受,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浪费。这个项目的意义很重大,最关键的地方是改变了农民的观念,通过技术推广让农民认识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从项目进行情况来看,项目区农民普遍降低了氮肥用量,农民过去那种多施肥多增产的传统观念改变了。另外,测土配方施肥让农民认识到了多施肥不一定增产,而且对环境存在危害。
现在从全国来看,科学施肥面临的挑战是: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农户施肥过量,三分之一的施肥不足,三分之一基本合理。国家不可能用一个政策去调控差别很大的问题。因此,在科学施肥方面,我们还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技术体系,我们必须为施肥量不够的农民服务,还要为过多施肥的农民想办法用好资源,保证粮食产量。而从总体上看,国际上所有的技术,包括现代技术都在中国能够发挥一定作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技术应用与创新的平台。
《农资导报》: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科学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存在哪些优势和不足?未来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张福锁: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在科学施肥的组织方式方面是有优势的。国家网络式的从上到下组织,企业的农化服务、农民专业协会的技术需求等多种途径给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而相对不足的地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施肥技术的研发和技术的应用之间衔接不够,研究单位和推广单位分离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分离导致很多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到农业一线发挥作用;第二,企业很需要施肥技术,但是国内企业缺乏研发和农化的经验,且与科研和推广部门合作少,即使有一些企业建立了农化服务,却不知如何发挥作用;第三,农民得到信息的途径还是比较分散,由于中国农业覆盖面积广,科学施肥的示范工作不可能做到家家户户,但每家每户都需要技术指导。因此,未来中国还应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
《农资导报》:科学施肥技术推广为化肥企业带来哪些启示?化肥企业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才能与农业发展更好地结合?
张福锁:对企业来说,我们过去的农业是“三匹马车拉着走,各顾个的利益”,企业不管农业需求什么,只要工艺设计合理,就直接生产化肥产品。从近些年开始,企业认识到农业需求的重要性,根据农业需求生产化肥。这是30年来企业经营策略最大的改变,也是科学施肥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启示。
通过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企业开始把农化服务纳入到经营领域,建立农化服务中心,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配合,与科研院所配合,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需求,研发不同配方的肥料。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的化肥企业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企业在农化服务方面的投入还是比较少,因为毕竟过去我们没有这个传统,而且很多企业没有这方面的资
金,有的企业仅仅是做做样子,而不是依靠农业需求指导企业的发展。因此,未来化肥企业要与研发部门和推广部门结合,加强产品研发、农化服务,发挥有关单位的优势,生产和销售贴近农民、农业需求的肥料产品。另外,大型企业可以联合建立一些大的试验示范基地,演示企业的新技术,向农民、社会展示新技术。
未来企业是测土配方施肥的主体。欧洲的肥料试验网基本都是企业投资,国家仅提供土壤肥力的基本数据,企业自己做肥效试验,产品对比试验。因此,我经常说,未来如果政府还花钱来做这个事情,那说明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国家。政府的作用是制定有利于企业、农民和农业的政策,企业应改进自己的产品,提高自己的生产水平,通过为农民和农业服务来获得自己的效益。
《农资导报》:未来中国科学施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张福锁: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始终把农业问题、农村改革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从长期来看,农业问题始终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的大事。改革开放为中国科学施肥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引擎,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机遇。对农业来说,下一次飞跃就是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过去撒一把肥就可以增产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综合养分管理技术将引领未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总结过去30年的经验,把国家政策、科学技术以及农民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综合管理技术实现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