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矿肥基地经磨难中国磷肥国际化

零零社区网友  2008-10-24  互联网

●矿肥结合工程受挫 国产磷肥感受压力 ●三年均增量百万吨 磷肥出口势成必然●磷肥步入国际化时代 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矿肥结合工程受挫国产磷肥感受压力

“九五”时期(1996年至2000年)

国产磷肥的产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五年内产量共增长仅44万吨,到2000年达到663万吨。而进口磷肥五年内进口量有所减少,减量达88万吨。这是进口磷肥较快减少的五年。因为中国的磷肥生产已初具规模。

大型磷肥企业建设基本完成。1998年3月,贵州瓮福磷肥厂土建及设备安装已进入扫尾阶段,7月1日开始投料试车。瓮福磷肥厂系瓮福矿肥基地的主项工程,包括年产80万吨重钙以及与之配套的年产80万吨硫酸、30万吨磷酸、1.4万吨氟化铝四大装置,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占地面积230多公顷,主要设备从国外引进。1998年12月,国家经贸委批准投资4.225亿元建设的安徽铜化集团公司磷铵厂技改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周期两年。1999年底,国家验收委员会在湖北荆襄集团对湖北大峪口矿肥结合工程进行验收。至此,中国最大的矿肥结合工程已具备正式投产条件。1999年3月,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总公司80万吨/年重钙装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粒状重钙。2000年4月,广西鹿寨化肥有限公司年产24万吨磷铵工程进入投料试车阶段。广西鹿化磷铵工程共有年产40万吨硫酸、12万吨磷酸、6万吨重钙。国产磷肥的产量进入了一个平台期,五年内产量共增长仅44万吨。而进口磷肥五年内进口量有所减少,减量达88万吨。这是进口磷肥较快减少的五年。中国的磷肥生产已初具规模。

“九五”期间,磷肥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在数量上未能满足农业部分的要求;二是国内市场疲软,企业开工率低,经济效益下降,全行业亏损。三是在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缺乏竞争力。为此1999年,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林乐强调:磷肥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具有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地发展。

2000年2月,国家石化局成立磷肥办,该机构旨在协调债转股、进行磷肥项目验收、评审、战略研究。由于部分磷肥企业债务负担严重、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农村市场需求、企业流动资金匮乏、原料价格加之市场萎靡,这些矿肥基地一建成就面临着改造与整顿。为此,国务院批准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起草的《关于解决我国高效磷肥生产建设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对云南磷肥厂等部分重点磷肥企业实行债转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以解决高效磷肥生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998年8月,云南磷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所背的外欠款已近1亿元,而1997年底为9776万元,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快速增加。而该企业全年销售额仅为1亿元。2000年7月,全国最大的磷矿肥企业贵州宏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与中国信达签债转股协议。宏福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是1994年由贵州瓮福矿肥基地工程建设指挥部改制的国有大一型企业。2000年8月,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云南“大黄磷”工程提出了新的整改搞活方案。整改思路如下:第一、用湿法磷酸工艺替代热法磷酸工艺生产磷肥;第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改造现有重钙装置,生产磷铵,氮磷钾复合肥;第三,热法工艺生产的优质黄磷,用于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

1999年,业内针对硫磺制酸还是硫铁矿制酸已经产生了争议。因磷肥扩产,导致硫资源需求猛增,但不能光依靠进口来解决问题。专家建议:国内硫铁矿制酸企业在国际硫磺价格走低时,可以考虑适当进口硫磺进行掺烧,以降低生产成本,但绝不要轻易将硫铁矿制酸改为硫磺制酸,以免失去了原料供应的灵活性。2000年10月,加拿大棱镜公司高调进入中国硫磺市场,专家再次提醒:企业要慎重,不要全部废弃硫铁矿装置。这个建议在经历了硫磺价格暴涨后的今天看来确实是真知灼见!

2000年9月召开的全国化工农化服务会上宣布,全国已有72家企业获得“全国化工农化服务中心”称号。化工“九五”规划提出的,在全国建设100个农化服务中心的工作将全面完成。

三年均增量百万吨磷肥出口势成必然

“十五”(2001年至2005年)

这是“八五”后国产磷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五年国产磷肥总量增长了462万吨。尤其是最后三年增速惊人,以每年100万吨的速度连续增长。到2005年达到1125万吨。进口磷肥延续了上一个五年的发展趋势。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林乐在2002年底预言:中国的磷肥产业完全能够立足世界。国产高浓度磷肥实现从无到有、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从单一养分到复合养分的跃升,一批规模大、管理素质高、生产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脱颖而出。当年,磷肥产业提前3年完成了“十五”发展计划目标,磷肥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前列,技术装备水平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高浓度磷肥的产量在磷肥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由9%提高到45%,改变了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国内磷肥市场80%被本土品牌占有。

国产磷肥在市场上取得了绝对的优势。2001年春耕前,中国磷肥协会紧急通知:增产高浓度磷肥。国内一些地区磷酸一铵及二铵有需求趋旺的势头,磷肥价格有所回升。2000年,首次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举办。在这一时期国产磷肥价格快速上涨,市场接受程度提高。2001年,中国加大了执行以产顶进政策的力度,将继续减少进口,扶植国产磷肥。2001年12月,国产磷酸二铵平均售价2008元,比上年同期的1708元上升17.6%,与1999年基本持平;进口磷酸二铵平均售价2176元,比上年同期的2094元上升3.9%。国产高浓度磷肥价格的上涨,也代表了产品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在企业动态方面,这五年中也出现了一些颇有意味的事件,主要是大型磷肥企业整合的速度加快了。磷肥大企业正在成长壮大,企业谋求最终形成从资源开采到成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00年10月,从产能上堪称全国最大的复合肥生产基地山东临沭县,由山东沭化集团等5家大型企业组建的山东省沭化复合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其总生产能力达到150万吨/年。同年,俄罗斯阿康公司表示欲在华投资,国内众多磷肥企业闻风而动,后来阿康公司与中国最早的复合肥企业之一山东红日合资。2004年11月,中化集团与云南石化集团、云南三环合资组建了大型磷肥企业。2005年5月,当时的云南省副省长李新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到2007年上半年,云南的高浓度磷肥总产能将超过64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磷肥生产基地。

在国产磷肥稳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市场更加开放。2002年1月1日起,中国取消尿素和磷酸二铵的进口配额许可证限制,化肥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收4%的低关税,配额外加收50%的高关税;最初市场准入量是尿素130万吨、磷酸二铵540万吨、三元复合肥270万吨,在过渡期内每年增加5%;化肥进口实行部分专营,但非专营渠道所占比例要以年增5%的速度逐年增加,到2009年最高不超过49%;入世5年后,允许外国分销服务商从事国内化肥批发零售业务。

2003年以后,国产磷肥出现了连续五年年均增长100万吨以上的巨大变化,中国磷肥进入了超速发展时期。当年11月,中国将成为氮磷化肥净出口国的观点引发了中国化肥业的强烈关注。氮肥、磷肥产业已经开始关注供大于求下的生存之道。当时的宏福公司总经理何浩明表示:中国磷肥将在2~3年内实现供求平衡,随后必然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中国磷肥产品出口东南亚地区也就成为一种必然。2004年12月,海关颁布了对尿素出口征收每吨260元的暂定关税政策。对于磷肥出口暂时还没有采取政策调节。但也就是在2005年5月,专家已经在提醒:警惕磷肥产业投资过热。

磷肥步入国际化时代产业面临产能过剩

“十一五”期间(2006年至2010年)

正像前面提到的,跨越“十五”和“十一五”的2003年至2007年是中国磷肥产业发展史中的黄金五年。这五年里除2006年的磷肥产量增速低于100万吨外,随后的2007年以145万吨的增速完全填补了这个缺口。2007年磷肥产量达到1351万吨。磷肥的进出口出现了彻底的逆转,进口磷肥量减至46万吨,国产磷肥出口达255万吨,接近了历史上最高的年进口磷肥量。

2006年中国磷肥协会提出了三个70%的概念。高浓度磷肥占总量的70%,四个磷矿资源大省磷肥产量占总产量的70%,大型磷肥企业产量占总产量的70%。

由于磷肥生产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问题。首先是磷矿石供应紧张问题。2006年,磷肥产量的增长带来了磷矿石供应的紧张。为此,专家提出了要彻底解决磷矿石资源的合理利用。2007年,由于磷矿石价格上涨的因素,使低品位磷矿选矿在经济上切实可行,云南、贵州、湖北等地的多家磷肥企业都新建或恢复了选矿装置,另外新的选矿技术的推广,也使很多含磷较高的伴生矿具有了利用价值。其次是产业整体效益问题。2006年第一季度,磷肥亏损企业数达到65家,这主要是由于原材料上涨造成的行业效益整体下降,而且还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对此,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林乐2006年6月表示,磷肥发展要注意六点: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二是通过两个转移,实现产业和产品结构升级。三是合理开发利用磷硫资源。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矿肥结合、酸肥结合之路。四是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五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六是加强创新。第三是高低浓度磷肥间的比例问题。高浓度磷肥已经显现出发展过热的趋势,预计到2010年高浓度磷肥产能会超出国内需要的30%~40%。专家提出,应该合理调节高浓度与低浓度磷肥之间的比例关系,特别要重视低浓度磷肥的发展。第四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到2006年,磷肥产能过剩的问题引起产业普遍关注。产能过剩使磷肥企业争取资源的速度加快,磷矿资源大省的磷肥企业大多借优势继续扩张,而其他省的磷肥企业程度不同地出现产量下降的情况。很多优势磷肥企业都表示,他们的产品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2007年是中国磷肥产业发展的里程碑。这一年,中国磷肥产业扭转了以往净进口国的局面,成为净出口国,在国际磷肥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美国二铵在中国占绝对的垄断地位,到中国二铵在国际市场上举足轻重,这是历史性的转折,是行业努力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个成就的取得一是源于过去十几年国家政策对磷肥产业的大力支持;二是源于近十年来国内磷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中国磷铵进口量持续下降,出口量持续增长一直被业界视为行业进步的成果。但也有专家提出,在全球经济加速一体化的今天,过分强调化肥自给有违市场规律。对于磷铵来说,有进有出才是市场发展的必然。只有遵循市场规律,才能优化中国化肥行业结构,优胜劣汰,中国化肥行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才能得以完善和提升。

已经成为全球磷肥强国的中国磷肥,究竟应该如何继续其国际化道路,出口受到调控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磷肥无法继续其国际化的发展之路?

伴着种种的关注,种种的担忧,种种的出路研讨,总体保持了三十年上升趋势的中国磷肥产业进入了2008年。(关于2008年中国磷肥行业的发展情况请见7版本报对中国磷肥协会理事长武希彦的专访。)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10-24/312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