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磷现象”研讨会召开前夕,开磷集团董事长屈庆麟(左)与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右)会晤。 (本报记者杜晓枫摄)
□本报记者 杜晓枫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贵州开磷集团建矿50周年、磷化工发展20周年,更是开磷人负重攀越、勇往直前,提前两年实现“第二步”发展目标的喜庆年。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开磷集团董事长屈庆麟。他表示,经过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凭借资源、人才、市场网络优势,开磷从滚动式发展到与战略投资人开展合资合作,实现了7年销售额从5亿元到60亿元的跨越。
《农资导报》:10月20日是个喜庆的日子,首先热烈庆贺开磷走过50年辉煌历程。
开磷曾经是闻名全国的大型化学矿山企业,被原化工部树为全国化学矿山“学吉化、赶开磷”的标杆单位。但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也曾步履蹒跚、困难重重:产品单一、设备陈旧、人员过剩、观念落后。到2000年,一个8000多名员工的企业,资产总额18亿元,销售收入不过5.39亿元。就在2000年年底,以董事长、总经理屈庆麟为首的开磷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了。面对这样一种艰难的局面,新一届班子是怎样认识和应对的?
屈庆麟:开磷集团是一个老矿山企业,生存压力很大,但这个压力靠去反映、去呼吁是不起作用的,唯一的出路是改革。因为市场不相信眼泪。如果不改革,不走出困境,那么企业只有死路一条。企业垮台了,受损失最大的是职工。于是就有了以“专业化、扁平化”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改革,以及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这次改革减下来2300多人,改革的焦点主要是职工下岗分流。
当然,改革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人员分流。新一届班子上任后,把企业方针确定为“一切围绕市场,一切为了职工”。我们进行改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职工的利益。那么,分流下来的2300人怎么办呢?对下岗职工安排,我们的思路首先是考虑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确定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发展目标的重点是发展高浓度磷复肥。在5年之内,从实物量来说发展到150万吨。这个目标已如期实现,实际开磷集团现在已达18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的生产能力。把这180万吨化肥推向市场,需要增加销售队伍,同时我们加强了中心库建设,也需要管理人员。这样通过做大销售可以安排一部分人。其次,通过发展物业管理,承接物业管理项目来重新安排就业,到目前已安置了1000多人的工作。此外,这些年已经有500多人正式退休了,还有一部分人因身体条件等原因不想再上岗了。这样,这2000多人基本上就有着落了。
《农资导报》:在新领导班子成立之时,您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个五年销售额为20亿元;第二个五年为50亿元;第三个五年达到100亿元。这个战略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屈庆麟:开磷“三步走”发展战略,走好第一步十分重要。三个5年规划,第一个5年是非常关键的,这5年要把销售收入从5亿元增加到20亿元,压力非常大。但如果达不到这个目标,在同行业中就可能遭到淘汰。
开磷集团确定这个发展战略的优势是什么?我们认为,第一个优势就是资源优势。目前在中国不经选矿就能生产高浓度磷复合肥的只有开磷集团一家。第二,有发展高浓度复合肥的人才优势。我们搞磷化工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培养了一批从事磷化工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重钙厂1000多职工从20多岁进厂,现在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正是出力的时候。第三,有较好的市场网络。再加上我们用优质磷矿石生产的高浓度磷复肥,在质量上完全能与进口产品比高低。根据我们拥有的这些优势,制定了开磷集团“三步走”发展战略。开磷集团在第一个五年内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今年我们提前两年实现了第二步战略目标。只要我们坚持发展,走好了,以后的路子就好走了。
《农资导报》:从年销售收入5亿元到年销售收入60亿元,与新班子上任时的2000年相比,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国家没有直接投资的情况下,开磷从一个包袱沉重的老矿山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开磷速度”让人叹为观止,开磷是怎样创造这个奇迹的?
屈庆麟:首先,我们立足自力更生,采取滚动发展、逐步积累的方式抓发展。在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之初,由于缺少投入,我们利用自有资金和少量银行贷款,投入由少到多,项目从小到大,逐步积累。磷酸装置从4万吨到60万吨;硫酸装置从10万吨到50万吨,再到80万吨,一直做到今天的210万吨;磷酸一铵装置从6万吨到20万吨,产能到36万吨;磷酸二铵装置从12万吨到24万吨,再到60万吨,现在产能已达到124万吨。通过滚动式发展,企业逐步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这种滚动发展的方式,我们把它形象地称为“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发展方式。这种发展方式,是一种既缺钱又要坚持发展的方式,同时又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积累了经验、积累了人才、积累了资金。
其次,引进战略投资人加快发展。仅仅依靠滚动发展的方式,企业发展是相对缓慢的。为进一步加快开磷发展,自2003年以来,开磷相继引进中化集团、黑龙江北大荒商贸集团、山东兖矿集团、贵阳工业投资控股公司等战略投资人开展合资合作,吸引资金近6亿元用于发展,使开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07年底,开磷在基本没有国家投资的情况下,建成了180万吨/年息烽高浓度磷复肥生产基地,从而使开磷在短短8年时间里,从10万吨/年重钙厂发展成为全国磷复肥行业先进企业。
在建成息烽磷化工基地的基础上,我们又在矿区加快推进开阳矿肥基地的建设,国内第一个120万吨/年坑口磷酸二铵项目以及矿山400万吨/年改扩建工程将在2009年全面建成投产。开阳矿肥基地全面建成后,开磷将形成350万吨/年高浓度磷复肥和400万~500万吨/年磷矿石生产能力。同时,通过矿业和磷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还带动了煤化工、贸易、建设建材、物业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开磷已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农资导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开磷集团发生了很大变化。您认为这些年来开磷集团最大的变化和发展是什么?
屈庆麟:说起开磷的变化和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概括起来就是:三步跨越创“开磷速度”,深化改革创“开磷模式”,保护资源显“开磷风骨”,循环经济创“开磷奇观”,以人为本建“和谐开磷”,传承创新建“开磷文化”。
《农资导报》:开磷为什么要把“负重攀越,勇往直前”作为企业精神来弘扬?
屈庆麟:从过去身居深山、只能生产单一磷矿石产品的老矿山企业,到如今的矿肥矿化相结合,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这是开磷人勇于背负起沉重的老矿山企业包袱,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艰难地步入磷加工产业,最终实现了从矿业到磷化工、煤化工等产业的历史性转变。一个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面对困难和沉重的包袱始终不言放弃,这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多的是责任。
“负重攀越,勇往直前”的精神,已经成为开磷人发展企业、改变命运的巨大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