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威)中国是人口大国,保证13亿人口吃饭是我们的首要问题。在9月10日召开的“2008中国种业高峰论坛”上,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马淑萍表示,中国政府提出要在本世纪前20年内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前提。受中国土地资源等限制,粮食种植面积不可能增加很多,要保证粮食95%以上的自给率,唯一的出路就是提高单产水平。因此,培育单产水平高的农作物是农业进步、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据悉,目前全国耕地播种面积为1.53亿公顷,年用种量达125亿公斤,种子年销售量为38亿公斤。根据ISF截至2008年6月数据,中国种子年销售额约为40亿美元,占世界种子销售总额的12%,居全球第二位。
马淑萍介绍说,随着种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种业市场在快速升值,目前已经达到550亿元以上,其中玉米、水稻、转基因棉花、蔬菜种子是中国种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市场总量的80%左右。中国目前各类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对农业增产贡献率达到40%。中国种业市场潜在价值大约在9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中国巨大的种子市场吸引国际种业公司纷纷前来开展业务。据马淑萍介绍,中国杂交水稻、棉花等种子完全自给,但蔬菜、花卉、向日葵种子等需要进口。从数量和金额等角度来看,外国企业所占的份额十分有限。2001年~2007年,中国进口农作物种子5万多吨,价值总额超过6亿美元,种子进口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蔬菜、花卉、草类还有向日葵、甜菜种子。中国种子出口量2005年为1.8万吨,2006年为2.6万吨,2007年为2.9万吨,到目前2008年是1.8万吨。中国出口的种子主要是杂交水稻种子,目前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中国种子,尤其深受东南亚各国的欢迎。
中国长期保存的农作物种子资源有38万多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设有400多家公共科研院所,从事种子科技创新。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种业的应用型研究在非政府的投入下飞速增长。政府投入更多集中在基础性、公益性和前瞻性研究领域。目前中国种业研发在部分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例如中国的杂交水稻,无论是品质还是技术在世界上都具有原创技术优势和生产技术优势。
但是,目前中国粮食单产平均下来只有310多公斤,与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提高单产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改善品种的单产水平,而种子是各项技术的载体。在现有条件下,中国粮食单产有较大的增长潜力,种子对农业发展贡献的提升空间非常大。而且,在国内种子市场化的今天,这个机会对于国内种子企业与国际种业巨头来说是平等的。
中国加入WTO之时,不少人认为中国种业将受到重创,然而,今天中国种业不但没有出现“毁灭性打击”,而且种子加工、包装水平明显改进,种子商品性得到改善,形成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种子企业。马淑萍介绍,国内种子研发、生产单位虽有7000多家,但是排名前十位的种子企业占有的市场份额只有20%左右,她说:“与先锋比小得可怜。”
中国种子产业充满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随着中国种子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种子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产业的聚集度也将不断地提高。为了农业发展,中国种业就必须改善目前的品种创新状况,在品牌经营上走出自己的路子来,真正把好的品种、好的服务送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