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今夏重大病虫害防治方案

网友投稿  2008-07-01  互联网

受气候异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今年蝗虫、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等区域性重大病虫来势凶猛,草地螟、小地老虎、灰飞虱等局部性病虫害大发生。同时,稻水象甲、苹果蠹蛾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出现新疫点。今年农作物生物灾害发生形势异常严峻,防控任务十分艰巨。6~9月份,是夏秋两季农作物病虫害发生与防控关键时期。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及防汛抗灾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着力打好“区域性重大病虫歼灭战、局部性重大病虫突击战和重大疫情阻截战”三大战役,确保区域性重大病虫不造成重大损失,局部性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重大疫情的传播蔓延得到有效阻截,千方百计减少产量损失,力争秋粮和农业生产有个好收成,特制订本《方案》。

区域性重大病虫

区域性重大病虫是指跨区域迁飞、流行或在全国大范围内发生,对粮食和农业生产会造成严重损失的病虫害。主要包括:东亚飞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瘟病、水稻螟虫、棉铃虫、玉米螟、草地螟等。

发生形势

今年蝗虫发生程度总体重于去年。当前东亚飞蝗已发生面积1250万亩,达到防治指标面积900万亩,天津大港、河北安新已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局部高密度面积是常年的4~5倍。亚洲飞蝗在新疆部分地区已开始发生,境外迁入危害风险较大。西藏飞蝗在西藏、四川、青海也已陆续出土。北方农牧交错区农区土蝗已发生2600万亩,近期发生面积将迅速增加。水稻重大病虫发生明显重于常年。近期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田间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发生范围已扩展到长江流域以南大部稻区,华南、西南、江南部分地区为害严重。灰飞虱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地区暴发危害,带毒率偏高,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稻区流行风险加大。受汛期雨水偏多影响,稻瘟病在西南、江南和华南北部稻区加速蔓延,给后期穗颈瘟发生流行留下较大隐患。水稻螟虫虽然大部发生较为平稳,但江南、西南和东北局部稻区仍呈偏重发生态势。棉铃虫在黄河流域和新疆南疆棉区部分地区有大发生的可能。华北、东北玉米主产区玉米螟已进入化蛹、羽化阶段,发生基数明显高于常年。草地螟发生期显著提前,目前新疆、内蒙古已发生面积350万亩,后期内蒙古和东三省西部局部由大发生的可能。

防控目标

以蝗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条纹叶枯病、稻瘟病、玉米螟为重点,兼顾水稻螟虫、棉铃虫、草地螟,打好区域性重大病虫歼灭战,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起飞”,重大病虫不大面积暴发危害,力争将总体损失控制在5%以内,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具体安排

1.强化监测预警。各级农业植保部门加大监测调查的力度和频度,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强化面上普查,牢牢掌握区域性重大病虫的发生动态。

2.开展技术指导。针对各类重大病虫发生特点,我部组织专家在关键时期、赴重点区域开展防控技术指导,协助地方做好防控工作。各级农业部门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组建防控技术指导专家组,加强对乡村两级植保技术人员培训,充分发挥其在病虫害防控工作中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3.突出统防统治。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应急防治补贴专项加大扶持力度,积极组建植保专业队、植保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专业化防治队伍。

4.做好物资储备。在加强中央财政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补助经费管理的同时,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增加投入,通过政府招标采购等形式,提前做好蝗虫、水稻重大病虫等应急防控所需农药、药械和燃油等物资准备。

局部性重大病虫

局部性重大病虫是指在局部地区危害,严重发生将对当地粮食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灰飞虱传播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玉米粗缩病,棉盲蝽,小地老虎,巨膜长蝽,稻曲病,以及其他受异常气候或耕作制度等影响局部严重发生的病虫害。

发生形势

近年来灰飞虱江南、华北、东北部分地区也成上升趋势,导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淮、江南局部地区发生严重,玉米粗缩病在华北发生范围扩大,局部危害严重。如水稻抽穗扬花期与降雨天气吻合,部分粳稻等优质稻种植区稻曲病将偏重发生。棉盲蝽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抗虫棉种植区将偏重发生。马铃薯晚疫病在西南、西北等马铃薯主产区局部将严重流行。小地老虎在山西、陕西局部仍有大发生的可能。当前巨膜长蝽在宁夏、内蒙古局部地区大发生,致使瓜果、蔬菜、草场受损严重。

防控目标

准确、及时掌握局部性重大病虫发生情况,落实属地防控职责,抓住关键时期,突击打好防控战役,确保局部性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保障当地粮食和农业生产安全。

具体安排

1.密切关注发生动态。做好调研分析,增加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加强监测调查,密切关注局部性重大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准确发布虫情信息和防控技术,指导农民有效防治。

2.做好应急防控准备。针对局部性重大病虫突发性、暴发性等特点,根据监测预报结果,组织各地及时制定防控方案,积极落实预防措施,加强防控物资、技术、人员储备,做好应急防控准备,一旦突发、暴发危害,立即采取应急相应措施,迅速控制危害。

阻截重大疫情蔓延

发生形势

稻水象甲已经蔓延到15个省(市),特别是今年又在云南、江西境内发现多个新疫点;苹果蠹蛾疫情在近1个月内,连续在甘肃省兰州市以东的6个县(市),内蒙古区的阿拉善盟,宁夏区中卫市发现新疫点,东端疫点已紧逼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马铃薯甲虫在俄罗斯滨海市大发生,随时有传入我国境内的危险。红火蚁等局部发生疫情也有蔓延趋势。

防控目标

有效阻截重大疫情的传播蔓延,遏制稻水象甲等疫情的扩散势头,确保马铃薯甲虫不出新疆、不入境传播,确保苹果蠹蛾不进入苹果优势产区。

具体安排

1.加强疫情监测。全面启动重大疫情阻截带3000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加大对重大疫情发生周边地区和高风险区的监测力度,做到早发现,早扑灭。严格执行重大植物疫情零报告制度,随时上报突发疫情及新传入疫情。

2.强化源头治理。充分发挥沿海、沿边19个省(区、市)的植物疫情监测和封锁控制作用,既阻截境外疫情传入,又阻截新传入疫情向内地扩散。加强疫情发生区产地检疫和疫情的源头治理,严格控制高风险植物及植物产品的外运,有效降低发生区疫情蔓延扩展风险。

3.开展联防联控。以苹果蠹蛾、稻水象甲、马铃薯甲虫等14种重大疫情防控为重点,以重大疫情联防协作组为平台,加强疫情发生区和高风险区防控技术和检疫信息交流,分区域做好植物疫情防控阻截的同时,协同开展省际间联防联控工作,有效防止疫情自然和人为扩散,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4.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对重大疫情发生区和高风险区传入区检疫人员的疫情技术培训,开展防控技术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疫情预警防控的整体水平。针对当前苹果蠹蛾等重大疫情迅速传播扩散的问题,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控制疫情传播的有效途径,建立疫情防控的长效机制。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7-01/31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