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统一配方施肥技术(一)

零零社区网友  2008-05-20  互联网

编者按

包括今年的11.5亿元,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已经累计获得国家财政27.5亿元的资金投入。农业部近日印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是通过近3年来各地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践,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的。它明确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工作程序和各项技术指标,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技术支撑。农业部要求,各地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样品采集和测试、田间试验、农户调查等各项技术工作时,要按照《技术规范》中对各项技术的要求严格执行,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和可靠。

今年测土配方施肥要求实施作物由粮食作物向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扩展,在新修订的《技术规范》中着重对这一点做了修改完善,主要是增加了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肥效田间试验方法和技术要求等内容,明确了田间试验植株样品采集技术要求;增加了菜地、果园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及棉花、油菜植株样品采集方法,完善了土壤样品采样点规划方法;分别明确了测土配方施肥与耕地地力评价需要测试的土壤养分指标。

4月23~24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召开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培训班,对来自全国的90多位测土配方施肥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根据要求,2008年新建项目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必须达到30万亩以上;2007年续建项目县必须达到60万亩;2006年续建项目县覆盖整个区域;而2005年巩固县要免费为所有种粮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为500个种粮大户开展个性化服务。

从农业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以来,编辑部不断接到经销商与农民的电话,询问如何进行测土、购买测土仪等问题。值此之机,我们将此规范在专题版系统介绍,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样品采集与制备、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配方设计、配方肥料合理使用、效果反馈与评价、数据汇总、报告撰写等内容、方法与操作规程及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指导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2.引用标准

本规范引用下列国家或行业标准:

GB/T 6274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术语

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497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

NY/T 309-199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

NY/T 310-1996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

NY/T 1119-2006土壤监测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测土配方施肥soil testing and for mulated fertilization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肥料田间试验、土壤测试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3.2配方肥料formula fertilizer

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质肥料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品种的肥料。

3.3肥料效应fertilizer response

肥料效应是肥料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效果,通常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得的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示。

3.4施肥量dose rate;dose

施于单位面积耕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的肥料或养分的质量或体积。

3.5常规施肥regular fertilizing

亦称习惯施肥,指当地前三年平均施肥量(主要指氮、磷、钾肥)、施肥品种和施肥方法。

3.6空白对照control

无肥处理,用于确定肥料效应的绝对值,评价土壤自然生产力和计算肥料利用率等。

3.7地力soil fertility

是指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3.8耕地地力评价soil productivity as sessment

是指根据耕地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对农田生态环境优劣、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高低进行评价。

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

4.1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4.2试验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试验目的。本规范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选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或部分实施方案。对于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可根据作物特点设计试验方案。

4.2.1“3414”完全实施方案

“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3414”是指氮、磷、钾3个因素、4个水平、14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水平指不施肥,2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水平(指施肥不足)=2水平×0.5,3水平(指过量施肥)=2水平×1.5。为便于汇总,同一作物、同一区域内施肥量要保持一致。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处理。

“3414”试验方案处理(推荐方案)

试验编号 处理N P K

1 N0P0K0 0 0 0

2 N0P2K2 0 2 2

3 N1P2K2 1 2 2

4 N2P0K2 2 0 2

5 N2P1K2 2 1 2

6 N2P2K2 2 2 2

7 N2P3K2 2 3 2

8 N2P2K0 2 2 0

9 N2P2K1 2 2 1

10 N2P2K3 2 2 3

11 N3P2K2 3 2 2

12 N1P1K2 1 1 2

13 N1P2K1 1 2 1

14 N2P1K1 2 1 1

该方案可应用14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拟合。

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2~7、11、12,求得在以K2水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处理2、3、6、11可求得在P2K2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4、5、6、7可求得在N2K2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6、8、9、10可求得在N2P2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此外,通过处理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

其具体操作参照有关试验设计与统计技术资料。

4.2.2“3414”部分实施方案

试验氮、磷、钾某一个或两个养分的效应,或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3414”完全实施方案,可在“3414”方案中选择相关处理,即“3414”的部分实施方案。这样既保持了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总体设计的完整性,又考虑到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特点和不同试验目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如有些区域重点要试验氮、磷效果,可在K2做肥底的基础上进行氮、磷二元肥料效应试验,但应设置3次重复。具体处理及其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列于下表。

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设计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

处理 “3414”方案 处理N P K

编号 处理编号

1 1N0P0K0 0 0 0

2 2N0P2K2 0 2 2

3 3N1P2K2 1 2 2

4 4N2P0K2 2 0 2

5 5N2P1K2 2 1 2

6 6N2P2K2 2 2 2

7 7N2P3K2 2 3 2

8 11 N3P2K2 3 2 2

9 12 N1P1K2 1 1 2

上述方案也可分别建立氮、磷一元效应方程。

在肥料试验中,为了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一般把试验设计为5个处理:空白对照(CK)、无氮区(PK)、无磷区(NK)、无钾区(NP)和氮、磷、钾区(NPK)。这5个处理分别是“3414”完全实施方案中的处理1、2、4、8和6。如要获得有机肥料的效应,可增加有机肥处理区(M);试验某种中(微)量元素的效应,在NPK基础上,进行加与不加该中(微)量元素处理的比较。试验要求测试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进行考种和计产。试验设计中,氮、磷、钾、有机肥等用量应接近肥料效应函数计算的最高产量施肥量或用其他方法推荐的合理用量。

常规5处理试验设计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

“3414”处理N P K

方案编号

空白对照 1 N0P0K0 0 0 0

无氮区 2 N0P2K2 0 2 2

无磷区 4 N2P0K2 2 0 2

无钾区 8 N2P2K0 2 2 0

氮磷钾区 6 N2P2K2 2 2 2

4.3试验实施

4.3.1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

4.3.2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田间试验应选择当地主栽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

4.3.3试验准备

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

4.3.4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

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一般设3~4个重复(或区组)。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同一生长季、同一作物、同类试验在10个以上时可采用多点无重复设计。

小区面积:大田作物和露地蔬菜作物小区面积一般为20~50米2,密植作物可小些,中耕作物可大些;设施蔬菜作物一般为20~30米2,至少5行以上。小区宽度:密植作物不小于3米,中耕作物不小于4米。多年生果树类选择土壤肥力差异小的地块和树龄相同、株形和产量相对一致的成年果树进行试验,每个处理不少于4株,以树冠投影区计算小区面积。

4.3.5试验记载与测试

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执行,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生物与经济产量测定。必要时进行植株分析,每个县每种作物应按高、中、低肥力分别各取不少于1组3414试验中1、2、4、8、6处理的植株样品;有条件的地区,采集3414试验中所有处理的植株样品。

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见附表1。

4.4试验统计分析

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或其他专业书籍,相关统计程序可在中国肥料信息网(http:// www.natesc.gov.cn/sfb /TfgjHgfx.htm)下载或应用。

5.样品采集与制备

采样人员要具有一定采样经验,熟悉采样方法和要求,了解采样区域农业生产情况。采样前,要收集采样区域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绘制样点分布图,制订采样工作计划。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

5.1土壤样品采集

土壤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取相应的采样和处理方法。

5.1.1采样规划

采样点的确定应在全县范围内统筹规划。在采样前,综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并参考第二次土壤普查采样点位图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实际采样时严禁随意变更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其中,用于耕地地力评价的土样样品采样点在全县范围内布设,采样数量应为总采样数量的10%~15%,但不得少于400个,并在第一年全部完成耕地地力评价的土壤采样工作。

5.1.2采样单元

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耕作制度、产量水平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100~200亩(平原区、大田作物每100~500亩采一个样,丘陵区、大田园艺作物每30~80亩采一个样,温室大棚作物每30~40个棚室或20~40亩采一个样)。为便于田间示范跟踪和施肥分区,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亩~10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农户地块为土壤采样单元。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5.1.3采样时间

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设施蔬菜在晾棚期采集。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的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进行氮肥追肥推荐时,应在追肥前或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采集。

5.1.4采样周期

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及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每季或每年采集1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2~3年采集1次;中、微量元素一般3~5年采集1次。

5.1.5采样深度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用于土壤无机氮含量测定的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

5.1.6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必须多点混合,每个样品取15~20个样点。

5.1.7采样路线

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蔬菜地混合样点的样品采集要根据沟、垄面积的比例确定沟、垄采样点数量。果园采样要以树干为圆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5-20/309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