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07年国审农作物品种介绍———水稻(四)

网友投稿  2008-02-19  互联网

编者按

2007年,农业部分别在11月14日、12月7日发布第928号公告和第943号公告,公布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通过的181个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棉花、大豆、马铃薯品种。

通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经过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为农业主管部门向农民推荐种植品种。《农资导报》将通过种子专题分期向读者介绍通过国家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

11月14日,第928号公告发布了52个水稻品种。

T优272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T98A×华272

省级审定情况:2007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4.9天,比对照金优207迟熟3.8天。株型适中,剑叶挺直,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17.4万穗,株高105.5厘米,穗长25.4厘米,每穗总粒数157.7粒,结实率76.0%,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8%,长宽比3.4,垩白粒率17%,垩白度2.2%,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8.30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2.91%(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80.00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2.7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4.15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2.8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6.40公斤,比对照金优207增产3.0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较迟,产量中等,米质优,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适宜在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Ⅱ优851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南恢85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0.0天,比对照汕优46迟熟2.0天。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0万穗,株高106.6厘米,穗长22.9厘米,每穗总粒数146.7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7.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5级;白叶枯病平均6级,最高7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7%,长宽比3.1,垩白粒率36%,垩白度4.0%,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7%。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中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7.89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4.10%(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483.02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2.8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5.46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3.4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9.95公斤,比对照汕优46增产5.8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较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春优2号

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春江12A×CH89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0.1天,比对照秀水63迟熟2.6天。株型适中,剑叶挺直,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0万穗,株高104.6厘米,穗长17.7厘米,每穗总粒数166.9粒,结实率83.4%,千粒重27.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6.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3级;感条纹叶枯病。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4.4%,长宽比1.6,垩白粒率23%,垩白度2.4%,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8.37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8.89%(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617.75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3.3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8.06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1.12%。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4.67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11.0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感条纹叶枯病。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的稻瘟病、条纹叶枯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甬优5号

选育单位: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宁波市种子公司

品种来源:甬糯2号A×K4853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糯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1.0天,比对照秀水63迟熟3.4天。茎秆粗壮,叶色浓绿,长势繁茂,每亩有效穗数16.8万穗,株高116.1厘米,穗长20.9厘米,每穗总粒数126.6粒,结实率82.2%,千粒重35.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4.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3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4.2%,长宽比2.1,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优质糯谷标准。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单季晚粳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4.93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4.47%(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82.86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6.90%(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8.89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5.70%。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7.83公斤,比对照秀水63增产9.7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较迟,产量高,糯性优,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适宜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晚粳稻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郑稻18号

选育单位: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

品种来源:郑稻2号/郑稻5号

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59.4天,比对照豫粳6号晚熟3.4天。株高107.1厘米,穗长15.7厘米,每穗总粒数128.1粒,结实率86.5%,千粒重25.1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4级,穗颈瘟3级,综合抗性指数3.3。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0.3%,垩白米率23.5%,垩白度3%,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豫粳6号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8.6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3.2%(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98.2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8.1%(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0.6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0.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3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2.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津粳优180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5A×R180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5天,比对照豫粳6号早熟2.5天。株高118.2厘米,穗长20.5厘米,每穗总粒数187.6,结实率73.6%,千粒重26.7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2级,穗颈瘟3级,综合抗性指数3。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1%,垩白米率29.5%,垩白度4.6%,胶稠度78mm,直链淀粉含量17.1%,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豫粳6号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8.3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1.1%(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638.3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5.3%(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2.3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3.1%。2006年进行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5.9公斤,较对照豫粳6号增产10.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徐优733

选育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徐364A×徐1173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3.2天,比对照豫粳6号早熟3.5天。株高111.4厘米,穗长21.5厘米,每穗总粒数155.5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4.9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1级,穗颈瘟5级。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71.1%,垩白米率26.5%,垩白度6.1%,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豫粳6号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4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8%(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59.5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5.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7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2.5%。200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3.2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2.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河南沿黄、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陕西关中地区种植。

中作0201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花15/京稻21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5.9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5.1天。株高132.2厘米,穗长22厘米,每穗总粒数148.5粒,结实率85.9%,千粒重25.5克。抗性:苗瘟3级,叶瘟2级,穗颈瘟3级。米质主要性状:整精米率64.3%,垩白米率5%,垩白度0.8%,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中作93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4.4%(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14.7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5.2%(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3.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9.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7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30.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津原11

选育单位:天津市原种场

品种来源:月之光/中作321//辽盐4号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6.9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6.1天。株高105厘米,穗长17.2厘米,每穗总粒数117.5粒,结实率87.3%,千粒重26.8克。抗性:苗瘟5级,叶瘟3级,穗颈瘟5级。米质主要性状:整精米率69.3%,垩白米率13.5%,垩白度1.8%,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中作93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3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4.6%(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606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3.6%(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0.2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8.8%。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39.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津粳优116

选育单位:天津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6A×R116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三系杂交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64.4天,比对照中作93早熟2.8天。株高114.4厘米,穗长20.8厘米,每穗总粒数168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7.3克。抗性:苗瘟4级,叶瘟2级,穗颈瘟3级,综合抗性指数3.3。米质主要性状:整精米率64.8%,垩白米率23.5%,垩白度2.2%,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中作93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4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8.5%(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618.5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22.9%(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6.1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20.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9.9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39.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金穗8号

选育单位:河北省稻作研究所

品种来源:京越1号/冀粳14//中作93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粳型常规水稻。在京、津、唐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66.2天,比对照中作93晚熟1.2天。株高106.3厘米,穗长17.1厘米,每穗总粒数159.4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4.3克。抗性:苗瘟5级,叶瘟4级,穗颈瘟5级,综合抗性指数5。米质主要性状:整精米率59.2%,垩白米率32.5%,垩白度4.2%,胶稠度74.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中作93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80.8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8.9%(极显著);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556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10.5%(极显著);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9.5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9.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2.1公斤,比对照中作93增产6.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该品种熟期适中,产量高,米质较优,中感稻瘟病。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冀东及中北部的一季春稻区种植。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8-02-19/306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