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玉米产业链如何破局?

网友投稿  2019-07-26  互联网

  玉米是土地利用效率最高的作物,也是粮食、饲料、工业原料。“未来,玉米将成为农产品里的一颗新星”,这是不少深谙国内外农业形势专家的共识。

  但是,当前国内玉米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都限于困境之中:农户购买种子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稳中下滑、工业需求不振、商品玉米价格下降……在种种因素影响下,玉米种子生产和经营企业从连续几年的过剩危机中苦苦挣扎。

  那么,玉米产业链该如何脱困?

  产业格局已变

  我国玉米的供需格局已然变化。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引下,玉米市场新的产业生态逐渐形成。经过3年去库存,玉米供需从库存高企转变为当年产不足需。

  “我们判断,2019年玉米的产需缺口会进一步扩大。”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信息中心副主任杜伟说。过去,我国玉米生产持续增长,总产量从1978年的0.56亿吨增长到2017年的2.16亿吨,年均增长约3.5%,对过去20年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约80%。随着玉米收储政策改革以及种植业结构性调整成效显现,近年来我国玉米总产减少。“玉米产量下降,饲料需求增长,深加工产能增加,总体仍供不应求。”杜伟说。

  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预计,2019年玉米面积小幅调减,玉米总产量变化不大;玉米饲用消费受生猪存栏下降影响将有所减弱,工业消费增速趋缓。未来10年,玉米供求关系由阶段性宽松向平衡偏紧格局转变。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玉米面积和产量都将呈现恢复性增长。

  玉米产业变局,最大的变数恐怕是不少人担心的行业政策可能发生变化。从2008年至今,从实行临时存储粮食收储政策,到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玉米产需逆转,玉米库存降低,玉米价格逐渐市场化。

  玉米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作物,在当前关税情况下,美国进口玉米到岸价仅比中国稍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经济岗位专家仇焕广教授认为,一旦中美贸易关系紧张解除,中国玉米竞争将处于劣势。而当前玉米进口配额制管理情况下,国内每年进口玉米数量在300万吨左右。而大豆进口量在每年9000万吨。如果减少玉米面积种植大豆,假如增加2000万吨大豆,相当于减少7000万吨的玉米产量,必然导致玉米大量进口,将得不偿失。如果没有进口配额的限制,很难想像国内玉米市场会是什么状况。

  尽管预期供应紧张,今年大豆振兴规划的提出,东北和内蒙古大豆生产补贴远高于玉米;加上非洲猪瘟疫对养殖和饲料生产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户的玉米种植积极性。

  农户要突破成本和质量瓶颈

  实现玉米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要以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和玉米产业效益为目的。当前业内对国内玉米生产最大的诟病就是成本高、质量低。

  近10年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及产量提高,主要源于科技发展,如引进培育和推广早熟玉米品种、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干旱地区应用滴灌等节水技术、研究和推广玉米密植高产栽培等,玉米亩产量已经达到750千克。

  “我国玉米产业与美国差距还很大。”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少昆在2019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表示,玉米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4个方面转变:数量高产型向优质高产协同型转变,物质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代价向物质消耗节约型绿色生产方式转变,由分散农户的微型经营向经营主体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变,传统手工栽培和半机械化生产向全程机械化、信息化现代作物生产方式转变。

  李少昆认为,应重点培育和研制资源高效利用的饲料专用、加工业专用品种以及配套栽培技术,重点发展黄淮海和东北玉米优势区,加快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用玉米产业带。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生态特点,集成关键技术,建立我国四大区域玉米优质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如珠三角、长三角、中原和东北鲜食玉米产业带,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育种创新要适应需求

  目前的低专用率,阻碍了饲料和加工业对国内玉米需求的提高。以饲料应用为例,国内乳猪用饲料玉米,一般采用进口转基因玉米,重要原因就是其毒素含量低。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利戈介绍,饲料企业通常关注的要点包括水分、能值、蛋白、霉变及毒素、胶质和粉质、脂肪酸值等。“玉米的呕吐毒素以及赤霉烯酮等毒素往往不能通过肉眼辨别。希望通过品种改良和种植水平的提高从生产过程来降低玉米的毒素,从而提高玉米使用安全性,降低风险。”孙利戈说,从营养指标上考虑,饲料行业更倾向于高容重、高淀粉的玉米。而不同动物的适口性和营养指标不同,对玉米品质也有不同需求。

  “我国玉米产品质量不优,玉米收获期籽粒含水量达30%以上,容重低,成熟度差,储运困难。玉米生产没有与饲料业、加工业对接,专用率低,加工业出粉率低,营养价值也不高。”李少昆强调,现代饲料业和加工业发展,需要实现玉米品种的优质化、专用化。

  适应玉米加工业需求,在食品方面,要重点加强对营养靶向设计与健康食品精准制造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产品创新方面要考虑精准营养以及研发健康食品和健康粮食制品。在饲料方面,应针对畜禽的不同需求开发。而淀粉加工、酒精生产等也有不同的要求。

  饲料用玉米占到国内玉米消费量的7成左右,近几年青贮玉米发展迅速。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会长丁光省介绍,2016年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为1560万亩,2018年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已达2000万亩以上。“奶牛粗饲料,品质是关键。”贺兰中地生态牧场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举指出,目前国内青贮玉米干物质(DM)低、淀粉含量不足,总体品质不高,改善空间大。要加强适合不同区域的青贮品种的培育、推广,同时,提升栽培管理技术,达到牧场的标准。

  我国建国以来经历了7次大的玉米品种换代,基本是10~20年更新换代一次。上世纪50年代主推农家种,60年代开始推广杂交种,70年代进入单交种时代。单交种品种也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每一次换代都伴随核心种质、杂优模式、突破性品种更换。为适应不同需求,我国当前面临着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研究员在2019种子产业大会玉米产业产业链合作论坛上提出,突破性品种是促进玉米产业增产增效的关键。“高产稳产、多抗广适品种,仍是生产中最需求的,全程机械化是未来玉米产业发展的主方向。要加快种质创新和利用,促进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品种更新换代,换的是核心种质、杂优模式、突破性品种。不再依赖国外种质、不再跟跑,进行育种创新。

  此外,目前还存在小规模生产同劳动生产率提高、食品安全、农业现代化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机械化应用面临着众多挑战。仇焕广认为,玉米品种繁多,生长期存在差异,给机械收获带来困难;适应密植和机械化的配套技术不足等。

  产业链协作才能破局

  玉米供需新格局下,产业面临重大变革。

  玉米上游是种植环节,中下游是深加工、饲料、养殖环节,想要把产业链上的供需各环节很好地衔接起来,并非易事。

  自去年以来的非洲瘟猪疫情对饲料企业、养殖企业的影响较大。当前全国几乎所有的省份均发生了疫情,生猪存栏大幅下滑,且养殖行业补栏好转情况并不明显,饲料行业销量大幅下降。据悉,南方饲料厂玉米库存较往年同期偏低。而“南猪北养”模式遇到了现实难题:一方面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养殖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东北地区人口流失较大,猪肉需求有放缓预期,在东北建厂的投资回报率低。因此,深加工将成为东北玉米的消费重头,这也将是种业企业选育品种的重要方向。

  “育种即将进入4.0时代,”赵久然指出,“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我国玉米种业保持国际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要生产更多和更优质的粮食,还要更有效率,占用更少资源。先正达于2013年推出绿色增长计划,做了很多实践。比如,玉米生物燃料乙醇前景广阔,为使乙醇生产更加高效,先正达研发了Enogen玉米。先正达中国种子市场部总监李毅介绍,Enogen是第一个专门用于乙醇产业的转基因玉米性状,通过应用Enogen技术,年产40万吨的乙醇工厂每年可节省1300万元。目前,在美国主要进行乙醇加工的13个州的31个工厂,应用Enogen玉米已经生产了45亿加仑乙醇。

  转基因玉米产业化提到近两年转基因重大专项课题之中。而产业化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民众对安全性的质疑。而草地贪夜蛾长驱侵入中国21个省份,让业界看到了抗虫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曙光。

  在生物技术产品的开发推广中,如何推进监管,保障产品的合规与效益?先正达中国生物技术法规事务部张永生表示,全球化组织——监管创优(ETS)通过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应用监管项目和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植物生物技术的责任化管理。“只有把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融合在一起,保证生物技术产品从实验室到田间市场都是合规的,才能帮助提升产品收益、可用性与市场性。”张永生说。

  玉米种子和品种大量过剩,成千上万个同质化品种竞争水深火热。而专用化品种、突破性品种、抗逆性强品种、适应全程机械化品种远远不足。当前种业企业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不破不立,生存下去是第一法则。

  “产业链合作是大家的心声,从育种到种植、加工、消费,各方增强交流合作,携手共进,相信玉米产业会有更大的发展。”中国种子协会副秘书长王玉玺说。

  今年湖南省新宁县雨水多,玉米棒子粗大,颗粒饱满,全县十九点六万亩玉米丰收在望。图为七月二十三日,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崀山村十一组,六十一岁的农妇江泽菊带着孙子孙女在地里采摘玉米。 (郑国华 摄)

  □本报记者 索荣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9-07-26/305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