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6月22日,由《农资导报》主办、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冠名、安徽稻草人杂草防治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2019稻虾种养生态产业发展大会在武汉召开。这也是行业内首次围绕小龙虾养殖和水稻安全农资投入品供应进行的行业对话。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稻虾共作”在长江中下游6省1市疯狂扩张,面积已经超过1000万亩。“虾稻共作”面积的不断激增也为农资产业带来百亿元级的市场机遇,但稻虾田专用肥、专用药仍然缺乏专门的技术研究,出现了巨大的市场空白。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张健秋表示,从单纯的水稻种植到现有的“稻虾共作”模式,原有的农资生态正在被逐步改写。然而,由于大部分地区起步时间短,缺乏技术积累和资金支持,过半稻虾种养户在赔钱;因为缺乏行业标准,虾稻肥药产品多而杂,市场乱;药害事故频发,农户不清楚哪些农药产品用在“虾稻共作”上最安全。实践证明,这个看似暗藏百亿元潜力的千万亩“虾稻共作”农资市场,蛋糕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切,筛选安全植保产品、推广生态绿色肥料,让农户稻、虾双丰收,已经成为农资人必须深入研究的行业重大课题。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秘书长花荣军表示,稻虾产业的发展首先意味着传统生态农业的复兴,与以前没有农药时青蛙与水稻的共处相似,也是一种生态农业的体现;其次,水稻与小龙虾的和谐共生,意味着现代农业的和谐发展;再次,稻虾种养对农药、肥料等农资投入品要求安全、绿色、不伤幼虾,要求绿色使用、科学使用、合理使用,是水稻产业绿色发展的一种体现。面对稻虾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媒体、企业、政府、专家共同联合起来,搭建一个稻虾产业生态交流平台,共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稻虾国家行业标准制定负责人、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汤亚斌研究员表示,稻虾市场火爆背后的真实情况是,赚钱的不多、亏本的不少,赚钱、保本微利、亏本的养殖户各占三分之一。高品质的水稻因为缺乏品牌而被贱卖,进入5月份后,小龙虾的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价格不稳定,流通、加工企业同样很难挣到钱。他建议,调整养殖结构,多种模式相结合。同时加强小龙虾病害防控研究和良种培育。 (王献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