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让农民吃一颗实实在在的“定心丸”

零零社区网友  2018-03-20  互联网

  近年来,中国农业保险发展较快,但总的来看,发展相对粗放。保险品种较少,有很多经济作物保险并未覆盖,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何让农业保险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让农民吃一颗实实在在的“定心丸”,两会代表和委员这样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幸飞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章昌平建议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农业是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最弱的产业,随着农业多样化发展,产业规模化程度日益提高,对保险的需求更加迫切。但是,目前农业保险可供选择的险种只有水稻、能繁母猪等少数险种,还不够丰富。要振兴乡村经济,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业保险的种类,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让农民吃下一颗实实在在的‘定心丸’。”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副调研员李爱青告诉记者,政策性农业保险都是以村为单位来投保,没有专门针对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单独保险、单独理赔,导致理赔困难,没有针对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企划部资深经理周燕芳表示,农业保险补偿已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安定生活最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在那些参与率较高的地区,农业保险赔款已成为当地农业再生产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周燕芳建议,一是持续完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制度,将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重要地方特色种养殖品种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对中西部重点贫困地区有较强扶贫带动作用的苹果、茶叶等特色种养殖品种,给予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以奖代补”鼓励各地开发扶贫类等农业保险创新产品。二是改进优化农业保险经营开办模式。免除贫困农户自缴部分保费,减轻农民负担;中央财政加大农业保险投入;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品种;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从保物化成本向保全成本、保产量、保价格、保收入衍化。

  全国政协委员苏如春认为,有必要加快“互联网+农业保险”的发展。他建议,可借助大数据技术设计更加通俗易懂和更满足农民实际需求的保险产品;建议中央财政对“互联网+农业保险”项目进行直接补贴,先行先试,逐步铺开。

  □本报记者 熊鹤雯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8-03-20/304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