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为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护航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1-20  互联网

全国农技中心组织观摩苹果示范田

专业化统防统治北方片区培训班

农药安全科学使用培训班培训农民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钟天润考察绿色防控基地

观摩绿色防技术示范田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

单旋翼无人植保飞机作业

新型大型植保施药机械

2015年2月17日,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农农发〔2015〕2号)文件,提出了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农药技术体系,以提升科学用药水平,力争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简称全国农技中心)作为全国农技推广工作龙头单位,紧紧围绕农业部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积极开展工作,按照方案提出的农药减量控害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实现目标的技术路径、重点任务等,围绕重大病虫草鼠害的有效防控,全面推进农药安全使用和农药减量使用工作,努力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面提升农药和药械应用技术水平,为保障粮食丰收、农产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统计提供可靠数据

为了掌握目前中国农民农药使用基本情况,全国农技中心2月26日印发了《全国农技中心关于做好2015年农药使用调查监测项目工作的通知》(农技植保函【2015】58号),组织开展专项调查。在总结前两年农户用药情况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项目工作方案,并根据优势作物区域规划确定了项目县和具体任务。

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工作人员对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进行调查,记载所购买的全部农药及农药使用情况,即对一年内施用农药进行病虫草鼠防治的作物种类及面积、用药防治对象、农药品种和用药量逐一记载,以期掌握系统、全面的农药使用现状。

通过对全国28个省份100个县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马铃薯、油菜、柑橘、苹果、茶叶、露地蔬菜、设施蔬菜)农药使用情况的定点跟踪调查监测,摸清了国内终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实际使用农药的情况,掌握了目前国内农药的实际使用水平。系统调查成果有助于科学判断农民对安全科学用药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为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提供数据。

四项措施保农药“零增长”

根据《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工作以及农民用药实际情况,全国农技中心制定了四项技术措施。

首先,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以田间监测网点和观测场为基点、县级为单元、省级为节点、国家为中心的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快新型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推广应用;构建国家、省、市(县)三级体系架构的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实现病虫预报的多元化、可视化发布。

其次,由全国农技中心牵头,在全国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集成创新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做好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和农民的培训工作,共同推进绿色防控产业化发展,提高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

再者,做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筛选和推广,从源头杜绝高毒农药使用,加强农药减量控害试验示范,开展病虫抗药性监测与治理,开展科学安全用药技术宣传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进统防统治深入进行。

最后,全国农技中心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各地农技推广部门试验示范推广新型高效植保机械、低空低量喷雾设备,示范应用作物全程解决方案,并开展我国农药利用率测试,为提高农药利用率提供理论数据。

阶段实施制定“三步走”战略

农药用量“零增长”计划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和保障性计划,严格参照执行。为此,全国农技中心将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分为三个阶段,提出了分阶段实施目标:

2015~2016年:打基础阶段。组织各地建立一批重大病虫害监测站点和实用技术试验示范区,完善各项技术措施,为全面推广应用打好基础。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24%,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33%,农药利用率36%,农药使用量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2017~2018年:技术模式整合阶段。完善重大病虫害监测体系,集成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和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三大技术模式。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27%,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36%,农药利用率38%,农药使用量不增加。

2019~2020年:“零增长”实现阶段。全面推广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药减量控害、作物全程解决方案三大技术模式。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3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40%,农药利用率40%,农药使用量减少1%以上。

双拳出击管控杂草鼠害

在杂草防治方面,近年来,国内农田杂草抗药性问题突出,防除难度增大,导致除草剂用药量增加,农作物药害时有发生。为交流农田杂草抗药性治理技术和研究进展,研讨防控对策,全国农技中心开展了多项工作:一是开展稻田抗药性杂草防控示范;二是组织长江中下游稻区杂草抗药性情况考察活动;三是召开全国农田杂草抗药性治理技术研讨会;四是开展大麦田病虫草综合解决方案示范;五是实施杂草抗药性监测与治理项目。

在农区鼠害防控方面,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积极组织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农区鼠害治理工作:一是及时发布农区鼠情预报和防控方案;二是建立农区鼠害防控示范区;三是组织农区鼠害发生情况考察;四是举办农区鼠害培训班;五是开展鼠害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交流;六是实施鼠害科学研究项目;七是开展不育剂防控鼠害试验。据初步统计,2015年全国农田鼠害发生4.32亿亩次,农户鼠害发生1.26亿户次,全国农田鼠害防治面积达2.86亿亩次,农户鼠害防治达1.01亿户。共投放杀鼠剂毒饵3.7万吨,实际挽回田间粮食损失59.33亿公斤,挽回农户储粮损失38.21亿公斤。防治后仍造成田间粮食损失27.24亿公斤。

因地制宜力推高效药械

植保机械装备水平的提升是实现现代植保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根本出路。中国植保机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植保机械以地面装备为主,不能满足不同地区的植保机械化作业要求,水稻、小麦、玉米、设施大棚、果树等作物,以及丘陵山地等都迫切需要专用植保机械装备。植保机械发展及应用水平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根据作物种类、按不同区域,在15个省份开展新型植保机械试验示范,筛选适用性强的高效植保机械和配套施药技术。在东北、华北及黄淮流域重点推广大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西南、西北、华南等地重点推广中小型自走式喷杆喷雾机。采用精准施药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在水稻、果树等作物上和丘陵山区,重点开展无人植保机等低空低量喷雾设备的试验示范;在东北、华北等地,重点开展有人驾驶大型直升机飞防试验示范,集成低空低量喷雾技术体系。在16个省份开展小麦、水稻、马铃薯、果树等作物施药机械喷洒试验,共建立试验示范区36个。据调查,示范区平均减少农药用量20%左右。

组织协调有关植保机械企业开展植保机械使用与维修技术培训活动,目前20个省份已组织培训300多期,培训机手15000人次。编写并下发《植保机械与施药技术应用指南》3000册,供各地培训使用。

为全面测试目前农药有效利用率和植保机械使用情况,受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的委托,全国农技中心联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在河南等7省份开展农药利用率测试项目,并在全国各省(区、市)开展植保机械基本情况调查。目前,已经初步完成农药利用率的测算,制定了农药利用率的计算模型。据初步测算,今年全国农药利用率较2014年有所提高。

政策项目共推统防统治

2015年,国内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迅速,新增5364个,达11.2万个。其中在农业部门备案的有注册登记、有固定场所、有专业人员、有专业设备、有规章制度的“五有”规范化组织达3.9万个,从业人员达183万人,拥有大中型植保机械196万台(套),日作业能力达到8345万亩。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达到6.82亿亩,实施面积13.90亿亩次。全国农技中心相关工作的稳步推进初见成效。

一是加大扶持推动力度。继续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调整病虫害防治资金的使用主体,以专业化防治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补助对象,申请国家财政资金5.5亿元用于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补贴,推动了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向纵深、快速发展。

二是推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印发《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试点方案》,在1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和100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建立218个示范基地,率先示范,积累经验,逐步推广。探索病虫防控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新模式,提高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安全能力。召开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会,全面推进农企合作共建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三是举办推进统防统治发展培训班。为加快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深入开展,进一步明确县级植保部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的工作思路,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抓住关键点,找到突破口。4月和5月在山东济南和江西九江举办南方、北方专业化统防统治培训班,来自水稻、小麦、玉米主产区的30个省份160多个县植保站的负责人分别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形成了共识,县级植保部门要积极争取加大对高效施药机械的补贴额度,在加强对农民开展宣传培训、抓好示范展示的同时,重点加强对防治组织的服务和引导,提升重大病虫害防控能力。

四是实施农民宣传培训项目。在全国选择防治组织服务能力较强的22个县,每县补助专项经费,对农民进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宣传培训工作。印发《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指南》6000册,发放到各地作为培训主要教材。由当地县植保站负责带领防治组织一起,共同开展对农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共举办农民培训班368期,培训农民3.8万人次,印发宣传材料和明白纸26万份。通过广泛的培训,提高了农民的认可度,扩大农民防治组织的服务规模,并积极引导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的整村推进。

多方合作助推农药安全使用

开展新型农药试验示范。在29个省份安排61种新型农药试验示范,建立试验示范区263个。通过试验示范发现,一些新农药品种与老品种相比用量可减少20%~60%。例如,在海南豇豆上采用新药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悬浮剂,比农民常用药剂50%灭蝇胺可湿性粉剂减少用药量50%,防治效果提高20%。

实施农药减量控害项目。在江苏、湖北、河南、陕西分别建立了水稻、小麦、苹果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区7个,通过组装和推广成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优化药剂使用方法、综合利用非化学防治手段、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环境友好型农药,形成作物全生育期减量控害技术规程。据初步统计,水稻病虫害防治可减少施药次数1~2次,减少用药量10%以上,稻谷亩增产5%以上;小麦病虫害防治用药量减少20%以上,亩增产6%以上,亩增效益100元;苹果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示范区,全生育期累计用药7次,共用药18个品种,减少8个品种,亩均用药量减少24.35%,无机、生物农药使用比例较去年增长34.9%。

同时,与先正达公司合作实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病虫草害综合解决方案试验示范项目,与巴斯夫公司合作实施“作物健康绿色增产施乐健技术”项目。项目实施结果显示,与传统防治方法相比,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应用减少农药均达20%以上。

抓好抗药性监测。联合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20个省份建立80个抗药性监测点,组建了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网,分别对稻飞虱、二化螟、小麦赤霉病、棉铃虫、小菜蛾等10多种重大病虫以及30多种田间常用药剂开展了抗药性监测,并发布抗药性监测公报,指导各地科学开展化学防治。随后筛选出一批防效较好的杀虫药剂,并通过交替用药、轮换用药、暂停用药等技术措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

加大科学安全用药培训力度。与植保(中国)协会的部分企业合作,在10个省份的100个县举办了科学安全用药培训班1086场,培训农民3.47万人,发送《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挂图》48960份、《安全科学使用农药培训手册》10660份,安全施药防护39450件,防护面罩41750个,《农药安全科学使用技术》DVD光盘3000张。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11-20/304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