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出口关税预计不变

零零社区网友  2015-11-13  互联网

王胜民

张凡

仲鹭勍

常晖

李国祥

企业代表向李勇武会长汇报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难有根本好转,依然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大。受人民币汇率和全球能源价格下跌等很多复杂因素影响,中国农产品价格仍存下行趋势,势必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及农资投入带来不利影响。土地流转即将进入平静期,化肥‘零增长’又对肥企提出了新的要求。外贸方面,关税政策预计与2015年保持不变,全年统一关税,但中国外贸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短期难以改变。肥料企业只有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变化情况,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今年的磷复肥产销会经济形势分析专题报告会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记者带您梳理来自政策层面的声音。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处长王胜民:

补贴正向规模经营倾斜

国家对主要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有: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价、目标价格补贴和临时储存。最低收购价适应的农产品是稻谷和小麦,分别从2004年和2006年起,先后在主产区实行。2014年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43元和1.18元,7年累计提高97%和65%,2015年保持稳定。

临时收储价政策曾经在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籽和食糖上执行过,但当前只有东北及内蒙古四省区的玉米还在执行,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价为每斤1元。目标价格补贴的作物品种主要有棉花和大豆,2014年国家启动新疆棉花、东北和内蒙古大豆试点,采取提前公布目标价格水平,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补价差,高于目标价格时,不补贴。2015年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水平分别为每吨19100元和4800元。国家对食糖采取临时储存,操作方式主要有中央财政贴息、制糖企业承储、地方政府落实、企业自负盈亏。数量限制,利息补贴。

当前国家对种粮的补贴主要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其中粮食直补于2004年起实施,目的是为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而设。良种补贴于2002年实施,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包括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农机具购置补贴2004年起实施,目的在于促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农资综合补贴于2006年实施,目的在于弥补农民种粮成本增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2015年国家对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进行调整完善,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即从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对于2016年化肥出口政策,预计变动的可能性不大,将保持2015年的全年低关税出口。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处长张凡

行业到了转型关键时刻

化肥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二是产品结构与农化服务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高效肥料发展滞后,加上农化服务不足,致使中国肥料利用率比较低;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较低;四是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五是硫、钾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等。

当前,中国化肥行业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通过转型升级才能推动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和优化原料结构、推动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提高创新能力、提升节能环保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中国化肥行业由大变强。今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一年,行业要主动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生态环境安全和满足科学施肥需要为出发点,调整化肥行业产品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农化服务,切实提升行业增长质量和效益。

为此,工信部今年发布了《关于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对转型发展的目标给出了意见。总量调控方面,到2020年,磷肥产能2400万吨,产能利用率提

升至79%。原料结构改善方面,到2020年,硫资源对外依存度下降10个百分点,提高中低品位磷矿资源开发利用水平,采用浮选技术使入选磷矿品位下降2~4个百分点。产品结构升级方面,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新型肥料。

力争到2020年,中国新型肥料的施用量占总体化肥使用量的比重从目前的不到10%提升到30%,肥料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复合肥产品水平不断提高,质量更加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水平提升方面,到2020年,所有磷铵企业能源消耗水平达到《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和工业硫酸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要求。提升磷石膏开发利用水平,到2020年,磷石膏综合利用量从目前年产生量的30%提高到50%。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处长仲鹭勍

企业要积极参与零增长行动

农业部提出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基于“上、下、内、外”四个方面的因素:向“上”看,中央有要求;向“下”看,农业有需求;向“内”看,行业有压力;向“外”看,国际有经验。

欧盟、北美、亚洲、中东部分发达国家的化肥施用量都呈现先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趋势。中国的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求要实现“四大目标”:即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施肥方式进一步改进、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当前企业面临着新常态、三期叠加、大宗产品价格下跌的整体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调整的农业产业形势和产能过剩、政策调整、渠道冲击的肥料行业新形势。化肥企业要正确认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因为零增长行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现实的可行性和发展的前瞻性。把握机遇,积极参与零增长行动,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

“零增长”大势下,化肥行业转型发展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战略上,由数量扩张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二、产品上,由生产技术导向转到农业生产需求导向上来;三、产业上,由重视单一环节转到全产业链上来。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

务组织,大力开展专业化农化服务。

现代农业是服务型农业,与美国和日本农业等发达国家的中间投入率相比,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企业在发展农化服务过程中要把握四点:明确定位、创新模式、协同配合和稳步推进。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处长常晖

中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

今年以来,中国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只有2月份一个月正增长,在中国外贸史上是少有的,下行压力非常大。进出口增速是入世以来(除2009年外)最低水平。

外贸形势严峻来自八方面的因素影响:一、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1~7月全球70个主要经济体进口全部负增长;二、汇率波动加剧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上升10.6%;三、生产要素成本继续上升,劳动力、土地、水电气和物流成本还在持续上升;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五、大宗商品价格低位徘徊,短期难以企稳,预计全年进口仍将低位徘徊;六、产业向外移速度加快;七、进口环节收费负担仍然较重;八、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综合判断,中国外贸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短期难以改变,依然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大,2016年或将延续这一态势,世界经济增长难有根本好转。企业要把握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提高竞争能力。一方面,要认真贯彻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只有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环境变化情况,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另一方面,在具体经营业务中,要把企业利益同国家政策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国祥

农产品价格仍存下行趋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农业必然要向着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努力。

国家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就是要: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加强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探索建立粮食主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政策层面对农业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在抓好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农业生态功能,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发布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目录,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从社科院的研究结果来看,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农产品价格可能趋于下降,近一轮农产品总体生产价格名义水平下降的周期性阶段需要若干年才能结束。在农产品总体生产价格名义水平下降阶段,不同农产品生产价格名义水平变化会呈现差异化态势,即使有品种上涨,但是上涨幅度总体有限,上涨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价格差异明显,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今年以来,土地流转正由过热向偏冷转变,未来可能会趋于理性。土地流转有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但是农产品市场价格走低,流转租金偏高,以及补贴政策很难让新型主体成为最终受益人,当前新型主体成长正面临严峻考验。2014年,中央在试点区域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确权确地块确到农户,有助于使农户的承包经营权更加明晰,强化农户对承包地的保护,确权确股份到农户,有助于农村土地整治,发展规模经营。但是,很多地方农民对土地入股不放心,农村干部可能对农用地经营决策权过大。本版文/图由本报记者马彦平王军薛庆海提供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5-11-13/30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