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缓释肥料在中国肥料质量代替数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中国缓释肥料经历了探索起步、初步发展和加速发展的三个阶段。在第八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会上,与会专家代表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绿色缓控释肥产学研推体系,高效施肥技术,包膜材料创新与产品升级和快速发展亟待突破的瓶颈等热点进行了探讨。
“零增长”帮助缓控释肥开路
中国缓控释肥生产量、消费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缓控释肥最重要的生产与应用市场。 “第八届国际缓控释肥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吸引了国家部委、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骨干企业以及以色列化工集团等近300人参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石化处余友成表示,“十二五”期间中国化肥总量保持快速增长,由此也推动了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的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从政府、行业到企业,将围绕化肥“零增长”目标和构建中国绿色肥料产业体系。政府在技术改造、新型肥料、缓控释肥和水溶肥发展方面,将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以推进缓控释肥发展。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耕地与肥料管理处副处长仲鹭勍提出:化肥“零增长”目标的实现,需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从重生产向重效益转变。多年来,国家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程,提倡发展缓控释肥、水溶肥等为代表的新型肥料,目的就是通过肥料产品的创新与科学施肥方法的推进达到肥料生产与使用减量增效和农业种植节本增效。化肥企业要借机积极推动自身转型升级,根据作物生长需要对企业原有的产品重新定位与设计。
“控制化肥用量就是要实行精调改替,其中的调就是对化肥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优化氮磷钾的配比,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以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含有缓释功能的腐植酸类产品等为代表的高效肥料。”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肥料处副处长杨帆这样认为。从2008年起至今,农技服务中心先后联手金正大、山东茂施、施可丰化工、山东农大肥业等国内知名的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具有缓释功能腐植酸类产品生产企业,在全国20多个省市先后开展了高效肥料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这些高效肥料具有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环境污染、节约劳动力成本、降低农民农业生产投入等方面成效显著,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巨大发展空间。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秘书长赵秉强认为,未来中国肥料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要走质量替代数量之路。化肥“零增长”要增效减量与替代减量双管齐下。肥料的竞争应该是肥效和成本的竞争,肥料产品科技创新的运用就是高效、低成本。农业部提出"减施增效"目标,化肥要减量,除了科学使用以外,在硬件方面:一方面,增效减量。没有好的肥料品种、没有高效肥料,减量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替代减量。如果中国一旦形成种养一体化,大量有机肥进入农田以后,化肥用量自然会减少。
“我们不差技术与产品,差科学的产品设计与配方。”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樊小林这样表述。二十多年来,中国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缓控释肥生产技术,能够通过科学配方设计和环保注剂的添加,在提高肥效、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农业丰产和农民增收。中国缓控释肥不论从技术还是生产工艺完全可与世界相媲美。
科学监管为缓控释肥护航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常务副主任王旭提出,肥料产品登记是为行业发展服务。目前缓控释肥料很热,但产品的登记通过率不是很高,大概仅有30%左右。究其原因是产品释放率、释放周期和申请登记的指标差异比较大,与试验作物需肥特性不吻合。对此,有人认为目前中国肥料的登记有些滞后,事实上,发展越快的行业越要严格监管。企业不能仅依靠一大堆理论数据就来进行产品登记,这样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
国家化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聪表示,肥料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科学严格的标准对行业企业有提升作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缓控释肥都是掺混肥料,国家针对缓控释肥有些政策调整,通过许可证有些变化,通过许可证模式,将所有缓控释肥料系列的产品,包括稳定型的、包膜的、硫包衣的等等都归称为复合肥料,为产品流通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需要强调的是,肥料的发展必须围绕提高肥效和提高作物品质。
缓控释肥有助于减肥增效与环境改善。世界缓控释肥领导者、以色列化工集团特种肥料全球营销与技术副总裁约翰.维荷文认为。国外缓控释肥的登记与标准制定首先要看产品设计是否与作物对特定养分需求吻合;第二,是否能提升作物品质;第三,是否能为不同养分提供不同释放模式。他强调,目前,缓控释肥推广应用在全球逐步普及,原因在于缓控释肥不仅是生产技术突破,更在于帮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还有助环境问题的改善,符合食物链营养的迫切需求和相关法律法规出台。
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其选认为,未来缓控释肥产业技术发展的重点首先是完善行业标准化体系和产品生产许可制度,制订缓控释肥实用技术规程,通过标准来规范行业的健康发展。
研发推广助缓控释肥成长
以色列化工集团特肥全球产品发展经理罗纳德.克莱本斯认为,缓控释肥之所以受全球关注,一是高效;三是经济生态;三是安全。大家真正关心的是包膜里的养分是如何释放出来供作物生长需求的。另外,缓控释肥释放曲线的稳定性和掺混肥产品的质量是控释肥产品高效性的决定性因素。控释肥有一个衡量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就是在农田使用时养分释放的可预见性。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委员会主任沈兵表示,一次性施肥并不科学。从多方调研的情况来看,一次性施肥更多的是企业为了推介产品采用的促销手段。肥料产品的研发使用应当是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来设计配方。作物营养阶段性决定了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吸收速度和数量是不一样的。但现实中,往往是肥料的研发、产品设计与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脱节,甚至影响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肥料的利用率当然就会下降。
中国缓控释肥不论从技术还是生产工艺,完全可与世界相媲美。但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土壤、不同生产条件下基础的农学的研究工作还是十分缺乏,直接影响到产品推广使用。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新平表示。当前业界普遍关注缓控释产品的释放期问题,而忽视了产品初期溶出率问题,溶出率控制的好与差直接关系到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也就是产品的使用效果。
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成虎表示,研发真正匹配作物S形需肥曲线的控释肥、满足作物不同阶段的养分需求才是发展缓控释肥的重心。
试验示范推缓控释肥落地
缓控释肥具有节肥、环保、增效、省工等诸多优点,但推广普及仍需要多方协力。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中心、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剑秋博士表示,他们企业几年借助政府有关部门、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大量缓控释肥料试验示范工作。从2008年至今,他们在24个省开展了试验示范,参加了3个省的粮棉油创建工程。农田试验表明,缓控释肥具有节肥、环保、增效、省工、省时诸多的优点。包膜尿素,控释肥氮素总损失降低5%~25%。另外,缓控释肥让种肥同播技术得到了很好发挥。种肥同播最大好处是实现了良肥、良种和良法的结合,实现了农艺和农机的结合,不但提高了劳动效率,对老百姓劳动力的解放也有大的好处。
在众多的代表肯定缓控释在高效、节能、环保等方面的优点时,还有很多与会代表提出了一些需要认真研究的推广应用方面的细节。比如其推广应用要从玉米向小麦、水稻和果蔬经济作物拓展。另外,通过包膜技术后的氮比普通氮肥利用率提高10%~30%,与传统施肥相比缓控释肥也可减少施肥量15%~20%,节省施肥用工25%,但每吨价格较普通肥贵好几百元,投入超过产出,农民接受起来还有困难。
通过紧张热烈的讨论,与会者对缓控释肥产业的未来发展达成了共识。一是紧紧围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继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三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用;四是建立完善产品标准化、效能和环保评价体系;五是培育优势品牌,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六是研究推广高效施用技术,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使农民真正认识和享有缓控释肥料的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