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特刊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1-04  互联网

2014年7月

开元老挝钾肥进入中国市场境外开发钾肥反哺国内需求

在2014年氯化钾海关进口数据中,1~8月新增了来自老挝的进口氯化钾1.8万吨。新增货源来自四川开元的境外找钾项目。其第一次在国内市场亮相,是早在今年3月北京举办的FMB会议上。不过受困于运输不便和国内钾肥进口政策约束,当时老挝钾肥主要在东南亚市场销售。历时半年后,终于反哺国内市场。

近几年中国钾肥自主产量大幅提高,但是,可溶性钾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性一直是业内人士的“心病”。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可溶性钾资源的查明资源量是10.05亿吨,其中氯化钾储量为0.7516亿吨,比2012年下降了0.1亿吨。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可溶性钾资源只能再开采不足30年。因此,从长远来看,境外找钾决非小事。“走出去境外找钾,增强钾肥资源储备”是中国钾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

目前中国境外钾肥基地分布为:加拿大6家、老挝9家、刚果(布)3家、泰国2家、伊朗1家、埃塞俄比亚2家,俄罗斯(中投持乌拉尔12.5%股权)、阿根廷和哈萨克斯坦各1家,共计26个项目分布在9个国家。年生产能力197万吨,计划年产能达到1010万吨。26个项目处于不同建设阶段,已经投产的4个项目均在老挝。四川开元是所有境外找钾项目中最早出产钾肥并反哺国内市场的企业。

据老挝开元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永平介绍,公司2008年10月得到老挝195平方公里的探矿权,其中41.69平方公里经过勘探,氯化钾储量为2.17亿吨,另外99平方公里的储量约为1.8亿吨,计划分两期建设规模为年产300万吨氯化钾的厂区。一期2011年开始建设,到2013年底地面工程基本完工,并已试生产6万吨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销售。老挝开元矿业的地理位置好,运往内陆、东南亚地区都较方便。

据外媒报道,在东南亚市场,针对小买家的销售中,来自老挝的标准氯化钾货源正在逐步取代越来越多的传统供应商。四川开元是袋装和集装箱的主要供货商。

2014年8月8日

化肥增值税酝酿恢复钾肥生产成本将大增

8月8日,财政部对于化肥行业恢复增值税征收召开

意见会。新政策若颁布,将有助于磷肥和氮肥行业的整合和市场管理,但对于钾肥生产企业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中国采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税款抵扣办法,即根据销售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按规定的税率计算出销项税额,然后扣除取得该商品或劳务时所支付的增值税款,也就是进项税额,其差额就是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这种计算方法体现了按增值因素计税的原则。

钾肥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物资,中国是钾肥需求大国,但钾肥资源较贫瘠。多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中国钾肥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在目前每年近1300万吨的钾肥消费量中,进口钾肥仍占了一半。

国家对钾肥产业一直实行增值税先征后返的政策。在营业成本构成方面,资源型钾肥不同于其他肥料产业,若取消目前的增值税先征反返政策,对产业的税负影响较大。以国产钾肥龙头企业青海盐湖为例,根据盐湖2013年度财务报表显示,共销售氯化钾产品327.96万吨,不含增值税的平均销售价格为1904.22元(吨价,下同),开票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62.45亿元,对应销售收入的销项增值税为8.12亿元。根据“财税[2004]197号”文件,钾肥实行先征后返政策,2013年度盐湖氯化钾产品返还增值税5.46亿元。假设2013年度实际收到的5.46亿返税与当年327.96万吨钾肥销售相匹配,则每吨氯化钾返还166.52元税金。如果国家取消钾肥先征后返优惠政策而恢复13%税率,盐湖氯化钾产品成本增加166.52元。成本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资源型氯化钾营业成本中进项抵扣的部分所占比例较低。根据盐湖公开资料,1904.22元的销售价格中包含近20%的运输、仓储费用,没有实行“营改增”的运输费用只有7%的抵扣率。每吨氯化钾生产成本中有17%进项抵扣率的原材料、燃料、电力等仅为330元左右。

进口钾肥税负增加会更大。根据“财税[2002]44号”

文件,进口钾肥产品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如果取消免征政策、恢复征收13%增值税,按照2014年度钾肥进口合同中305美元(约合人民币1900元)的到站价计算,进口氯化钾成本上升247.00元。如果复混肥也按13%纳税,进口氯化钾的增加部分可作为复混肥企业的进项抵扣。但直接销售给农民,作为农业施用钾肥品种则无法抵扣,这相当于变相大幅增加了钾肥的销售成本。

因此,钾肥增值税的征收消息传出后,引起生产、贸易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关注。如果此项政策出台,一方面与可抵扣税的进口钾肥相比,国产钾肥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语权减弱,不利于国产钾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增加的成本最终只能由终端用肥者买单,势必再次增加农民的种植成本。

2014年9月17日

口岸陆运到货量大幅减少边贸钾肥退居幕后

9月17日,俄罗斯乌钾发表公开声明称,2014年预计将通过铁路向中国出口130万吨钾肥,这比2013年边贸200万吨的到货量减少70万吨。

边贸进口钾肥是东北钾肥市场需求的主要来源。2013年中国钾肥市场的转折点,即出现在9月底的边贸市场。受俄罗斯铁路修整、边贸铁路换装效率低下等因素影响,四季度边贸钾肥到货量较往年同期大幅减少。边贸商在10月初率先收紧报价,但当时因为整体市场依旧低迷,并未引起下游过多关注。进入10月中旬后,随着冬储订单采购的开始,白钾、大颗粒货源紧张初现端倪,前期不被下游接受的高端报价,开始向国产和港口货源蔓延。在“买涨不买跌”从众心理带动下,2013年四季度国内钾肥市场呈现一片抢购热潮,价格也领先于国际市场止跌趋稳。大颗粒的一货难求也带动了红钾的销售,尽管品质略有不足,不过,供应量相对充足的挤压大颗粒弥补了进口大颗粒在东北紧缺的市场份额,农用包装一度卖到断货。正是东北市场这30万吨钾肥供应缺口,带动了国内钾肥市场的整体热销。

进入2014年后,边贸到货量仍未得到改善。据海关数据显示,1~9月,通过铁路来自俄罗斯的边贸钾肥累计进口量85.7万吨,仅与2013年前4个月边贸到货总量基本持平。尽管俄罗斯境内的铁路已经修整完毕,口岸的灌装也由人工升级到机器作业,但是,中国钾肥市场价格低廉,俄罗斯人更愿意将货物卖到价格更好的巴西和欧美市场。另外,自2013年7月30日乌钾脱离BPC销售联盟后,其销售的产品种类比例也略有调整。相比红钾和白钾,乌钾大颗粒的产量略显不足。而东北地区近两年BB用量和产量均有所提高,大颗粒是主要的原料品种。

边贸到货量大幅下降,让2014年边贸进口商“有些难做”。一季度市场价格持续高位时,口岸却一货难求。二季度价格不温不火,到货总量不多,贸易商随进随销。三季度市场向好,却又因为供应不足不得不停止报价。

回顾边贸陆运的发展历程,这一国内钾肥主要的供

货渠道让很多人都觉得有些神秘。从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边贸钾肥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数千里的地面边界上,满洲里、绥芬河、二连浩特和阿拉山口都曾活跃着陆运进口商的身影。在边贸钾肥刚刚兴起时,20多家贸易公司各行其道,议价权较为分散,加之换装和灌装能力落后,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那时候的边贸钾肥并不被海运和国产所正视。直到2006年,边贸钾肥进口协调委员会成立,协调进口相关事宜,并延续至今。有了统一对外谈判口径的边贸钾肥迅猛崛起。2006年通过铁路陆运来自俄罗斯的钾肥进口量达到247万吨,较2005年同期同比增长53%。有了转折性的2006年作为基础,到2007年底,边贸进口量达到330万吨左右,较2005年的180万吨几乎增长一倍。边贸陆运也由“贩子”华丽转身,一度成为能与海运、国产三分天下的新生代力量。

因为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和到货的灵活性,边贸货源曾经一度由东北市场流入华北、华东和华中市场。但是,边贸钾肥的路走得并不平坦,铁路运费的逐年上涨大大限制了发货半径。另外,为了配合中国钾肥大合同谈判的统一对外口径,定价权较为有限。而今年,在国产钾肥高调重新布局、进口钾肥深入沟通中国客户等“大剧”不断上演的时候,边贸钾肥却因为外商的限量供货,只能再次黯然退居幕后,导致了近一年的无声无息。

进入四季度,边贸到货量较前期有所增加。根据乌钾的年度出口计划,四季度边贸到货量45万吨左右。目前内蒙古满洲里口岸过货量增多,但秋季用肥已过,冬储尚未启动,下游复合肥厂平均开工率不足四成,原料采购需求低迷。边贸进口商一改三季度囤货惜售心理,出货意识增强。11月份口岸过货量或超15万吨,预计东北市场今年钾肥需求量与2013年基本持平。目前东北冬储还未正式启动,若边贸到货无法完全消化,部分货源将流入华北市场。

2014年10月

硫酸钾产能新增350万吨价格高涨引发投资热

纵观2013/2014年度,硫酸钾无疑是肥料界的宠儿,价格持续一枝独秀高位不倒。

2014年硝硫基复合肥和水溶肥热销,增加了硫酸钾的需求量;但副产品盐酸销售困难,限制了硫酸钾企业的产能释放。截至2014年10月底,国内硫酸钾总体平均开工率徘徊在六到七成。另外,硫酸钾货源紧张也不是中国市场的“专利”,放眼上半年全球钾肥市场,美国、欧洲以及东南亚的硫酸钾报价,都因为货源偏紧而水涨船高。

中国新年度钾肥出口关税调整后,硫酸钾出口每吨加上600元关税,出口商仍有利可图,这使得2014年中国硫酸钾出口量大增。据海关数据显示,1~9月中国累计出口硫酸钾比往年同期大幅上涨,达到4.3万吨。中国出口硫酸钾的高峰时期为2007年,全年达到了6万吨,其中1~8月出口3.3万吨,与今年同期基本持平。今年9月中国出口硫酸钾更达到9566吨,同比增长近530倍。

硫酸钾的热销引来了业内多方关注。青海地区部分氯化钾生产企业和内地一些大型复合肥企业纷纷新上硫酸钾装置,而现有硫酸钾企业的增产、扩产计划也在相继进行中。据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数据统计,2014年硫酸钾新增装置能力约为350万吨,其中青海地区企业新增产能95万吨,全国各地大型复合肥企业新增硫铵法及曼海姆法硫酸钾装置约170万吨。

目前,仍不断有硫酸钾新装置投产的消息传出。或许用不了太久,当新增产能产品集中涌向市场时,硫酸钾的宠儿地位也会随之荡然无存。毕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供需才是决定价格的主导。而这一情况近期已略有显现,硫酸钾新单成交疲软。东北地区企业订单多排至四季度中后期,但近期颗粒硫酸钾成交放缓,出厂报价3600~3650元。华北地区新单成交乏力,部分企业50%粉状硫酸钾报价回落至3400元,与同省高端报价相差近200元。华南、西南地区订单供应多排至11月中下旬,新单成交明显放缓。50%粉状硫酸钾出厂报价3600元。西北地区新疆罗钾供应持续紧张,51%粉状硫酸钾3600元。

A12、A13版图/文记者高妍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11-04/30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