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市场低迷转型破冰

网友投稿  2014-11-04  互联网

2013年12月16日

化肥关税新政出台

出口将成复合肥下一片蓝海

2013年12月16日,下一年度的出口关税调整如期而至。相比于其他肥种,三元复合肥出口政策的调整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不受关注是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复合肥出口都只是小打小闹,在出口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与尿素、磷铵相比可谓微不足道。2013年在全行业陷入低谷的背景下,虽然市场对来年出口救市寄予厚望,但复合肥出口因为基数少,影响范围有限,所以其增长预期并不在考虑之中。但不能否认复合肥的调整力度却是最大的,包括取消淡旺季,关税降幅达50%,这些是其他肥种都不能企及的。即便如此,复合肥出口仍然是受限制的,未来限制程度是否继续降低,降低多少,现在都难以定论。不过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产业调整的驱动,复合肥出口增长给予我们想象的空间也是最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复合肥未来的出口市场值得期待,而且有可能成为中国复合肥产业发展的下一个蓝海。

根据2014年出口商品税率表,2014年三元复合肥暂定税率是全年30%,这是继2013年之后的又一次下调。2009年至2012年,复合肥出口执行淡旺季政策,1~9月旺季出口关税为110%,10~12月淡季出口关税为95%。2013年三元复合肥出口取消淡旺季,全年关税下调至80%。2014年下调幅度扩大至50%。

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窦京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2013~2014年取消淡旺季,两次降税,这意味着复合肥出口从禁止变为限制,一部分具有成本和技术优势的复合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可能。

在今年10月份的一次行业会议上,中国五矿化工商

会副会长李晓妮这样预判化肥外贸政策的发展趋势:去行政化,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幕。可以预见,中国化肥外贸政策在不远的将来,将会越来越贴近市场,趋于放松。

虽然前景可期,但业界对于复合肥出口还是多持保守观点。一位业内人士曾向记者表示,历年来中国复合肥出口总量不大,而品质和价格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也不强。出口关税降低最现实的效果是能降低部分企业的出口成本。不过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如果产品结构没有根本性转变,出口难有大起色,借此缓解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更无从谈起。

今年的出口数据验证了这一观点。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累计出口三元复合肥5.7万吨,同比增42.5%。增长幅度可观,但绝度数量甚少。这说明,关税政策放宽并没有给中国三元复合肥的出口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记者查阅了近几年三元复合肥的出口数据,虽然每年都有一定比例增加,但绝对数量都不多。尤其是相对于国内每年四五千万吨产量而言,更是微不足道。中国复合肥出口目标市场也有限,主要流向东南亚市场,2013年仅缅甸进口量就占70%以上。与挪威、芬兰等国际先进的复合肥生产国相比,出口数量和品质上都相去甚远。相反,中国国内市场每年还要高价进口100多万吨高端复合肥。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出口市场的潜力值得期待。中国复合肥产业走出去已具备主观和客观条件。从产业自身讲,中国复合肥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已白热化,市场格局基本形成,对一部分企业来说,国内开疆拓土的空间有限,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可以寻求新的增长点。客观上,复合肥走出去也是化解国内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复合肥产能急剧膨胀,国内市场需求却趋于平稳,大量过剩产能要释放,就得开拓新市场。

出口松绑会成为中国复合肥企业走出去的加速器。

然而对于如何走出去,很多还需要探索。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复合肥出口的目标市场还局限在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这几年,复合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模式还主要以资源型低价产品为主,曾经在2011年创下出口纪录的氮磷二元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由于没有出口限制,中国氮磷二元肥在国际市场价格优势明显,因此需求猛增,尤其是印度和东南亚市场。复合肥企业为了释放产能

压力,很多转产氮磷二元肥,技术要求不高且利润可观。不过,这一低门槛的机会在第二年国家开始征收出口关税后就消失了。到2014年,即便关税再次下调,二元肥出口也没有明显回升。

要走出去仅靠政策松绑远远不够,还得靠技术。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总监翟际栋认为,中国的新型肥料相对于东南亚、非洲和南美洲在技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且新型肥料价值相对高,运输等附加成本所占的比例相对少,企业的利润空间有保障。这将是复合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机会。

2014年1月16日

测土配方施肥步入第十年

由试点、巩固、普及进入加快转型期

今年测土配方施肥步入第十个年头。从年初开始,各地关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回顾总结纷至沓来。作为国家农业顶层设计,起步于2005年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10年间已走过了由试点到巩固再到普及的发展历程,当下又迈进了加快转型的新阶段。

年初,“农企合作”继续提速。1月16日,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与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推进科学施肥备忘录》,决定从今年起,在黑龙江、内蒙古、山东等11个省区的19个粮食和经济作物大县,共同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示范县”创建,打造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典型样板,探索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的长效机制。

之后,推进科学施肥的各项工作密集开展。4月1日,农业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全国科学施肥工作座谈会,提出要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学施肥之路。4月16日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今年中央财政安排7亿元资金支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旨在提高粮食作物的肥料利用率,减少过度施用化肥造成的耕地质量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据了解,这7亿资金将重点支持取土化验、田间试验、数据库建设、科学施肥服务、宣传培训等方面,并用于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试点、启动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示范、探索深入开展农企合作有效机制,以及着力培育施肥主体,转变施肥方式,优化施肥结构,构建施肥机制……

从统计结果看,在一系列的政策推动下,测土配方施

肥成果显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主要粮食作物配方肥用量530万吨(折纯),施用面积3.6亿亩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7.8%和20%;配方肥已占到主要粮食作物肥料施用总量的40%左右。

在农业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土肥技术处副处长杨帆看来,经过测土配方施肥的这10年,科学施肥的理念得以传播,但加快转型也日益迫切。她认为,测土配方施肥要实现更进一步,还需要做很多实质性的工作。

据了解,“农企对接”是这两年一直在努力的工作,但

目前真正能把测土配方施肥落到实处的地方农技部门和企业并不多。杨帆告诉记者,她在基层市场走访时发现,很多农民对测土配方施肥依然一无所知,一些地区的配方施肥建议卡对农民来说只是摆设。有业内人士认为,基层农技部门力量薄弱,制约了科学施肥理念在基层的传播。同时,肥料企业在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利益契合点,从而降低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对此,杨帆提出,作为与农民接触最多的群体,农资

经销商在影响农民用肥上能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提高经销商的意识和技术,再通过他们把先进的成果传播给农民,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对于面临转型之惑的农资经销商来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为农民提供更切实有效的服务,也将成为一条有前景的出路。

“对于中国农业来说,测土配方施肥应该是一个更高

的境界。”杨帆认为,凭借与农民之间的天然联系,经销商能够在农技推广部门、企业与农民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做好对经销商的培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农民培训的难度,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目标也会离我们更近一步。

2014年4月1日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实施硝基肥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4月1日,修订后的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正式实施,A级绿色食品禁用硝态氮肥的规定不再执行,摘除了扣在硝基肥料头上多年的“致癌”帽子。这意味着硝基肥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资料显示,绿色食品禁用硝态氮肥始于1995年农业部发布《关于发布绿色食品有关标准的通知》。作为这份文件附件印发的《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首次明确规定生产AA级绿色食品不得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而生产A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是明确规定禁止使用硝态氮肥。2000年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继续沿用这一规定。

更为重要的是,该农业行业标准的编制说明中写道:“因为硝酸盐是亚硝胺的前体,而亚硝胺则是一种公认的致癌物质。”从而把硝态氮肥和致癌挂上了钩,自此硝态氮肥便被戴上了“致癌”的帽子。

此后,禁用硝态氮肥又被传导到无公害农产品领域。

许多地方在制定无公害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使用规范时都有限制硝态氮肥的规定,有的规定叶菜类、根菜类禁用硝态氮肥,有的直接禁用。

当时的理论是:硝态氮肥如硝酸铵、硝酸钙等主要成分中有硝酸盐,而硝酸盐随灌溉水进入土壤后,将会造成土壤中硝酸盐含量增多,农作物吸收后其硝酸盐含量增加,人们食用后会在体内转化为亚硝酸盐,而硝酸盐具有致癌作用。大量的硝态氮肥会随着降雨或灌溉用水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使地下水亚硝酸盐含量超标。

不过反对禁用、要求正视硝态氮肥与农产品质量安

全的关系的呼声却一直存在。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硝态氮和铵态氮一样,都是作物容易吸收利用的养分,同时存在于土壤中而且可以相互转化。植株体内硝酸盐含量高主要是过量或偏施氮肥及光照不足的结果。硝态氮肥只要用量适当,与不同养分配合施用,一般都不会造成作物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

新标准的修订再次引发学术界讨论的同时,也对硝

基肥的投资热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年以来,虽然市场行情低迷,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但硝基肥投资热度却持续高涨。下半年,仅公开报道的新增项目产能就不下300万吨。6月18日,兴尔泰鲁西化工公司12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循环系列项目奠基仪式在宁夏中宁工业园区举行;6月27日,中农集团、晋煤金石化肥投资集团、河北恒瑞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新乐化工,建成后公司将新增硝基复合肥产能60万吨;10月初鲁西100万吨高塔硝基复合肥项目投产;还有一些企业也在陆续或准备投产硝基肥项目;10月下旬,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硝硫基复合肥新产品发布……

事实上,近几年硝基肥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据氮肥工业协会统计,目前中国硝基复合肥生产企业已达到30多家,产能900万吨,2013年各类硝基肥产量约550万吨;2014年预计产量在680万吨,2015年将达到1500万吨。

业内已经有这样的预测,随着产能的扩张,硝基复合肥或将改变中国的用肥现状。数据显示,在欧洲国家,硝基氮磷钾比例达到16%,而中国氮肥生产量世界第一,但硝基氮磷钾比例仅占5%,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鲁西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吉涛说,硝基肥在中国的市场潜力毋庸置疑,但对于农民来说,硝基肥现在还是贵族产品,同样含量的硝基复合肥出厂价就比普通复合肥贵1000多元。他认为,将来随着产能扩张,硝基复合肥成本有望大幅下降,价格也会降下来,农民就能以较低的价格用上好肥料。这也意味着硝基肥的格局将发生巨变。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11-04/30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