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作物补硼要靠“新式武器”

零零社区网友  2014-10-10  互联网

□本报记者吴俊生

在南方,每逢要给油菜、棉花喷施硼肥时,常常会出现这样奇怪的一幕:农民们肩上背着喷雾器,手中还提着热水瓶。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合肥工业大学教授韩效钊近些年致力于研发高浓度水溶性硼肥,他为记者揭开了其中的秘密。原来,目前国内常规使用的硼肥包括硼酸和硼砂,硼的一个重要特性便是常温下溶解度很低。在较低气温下给油菜、棉花喷施硼肥时,加水难以溶解。水剂水溶肥料中含硼量很低,一般很难超过10克/升,且在储存过程中易导致结晶析出,很容易堵塞喷雾器的喷头。为了避免这些现象发生,提高硼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农民们就想出了搀兑热水升温的土法子。

既然喷施硼肥如此麻烦,直接将硼肥作为基肥施用又会怎样呢?韩效钊介绍说,硼应用面积最大的作物有油菜和棉花等,农民们在将硼作为基肥进行埋施时,硼很难溶解,且会与土壤中的铝、锌等金属元素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硼酸盐而被土壤固定,从而导致硼养分利用率很低。

因此,一方面,给土壤和作物补硼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另一方面,土壤缺硼的现状又日益凸显。

衡量土壤硼的指标是有效硼含量,土壤有效硼临界值是0.5毫克/公斤,低于0.25毫克/公斤属于严重缺硼。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全国缺硼农田面积高达5亿亩以上,其中贵州、四川、安徽、江苏、福建、广西、吉林、河北、山东和山西等地缺硼面积高达60%以上。

硼属于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作物

需求量虽“微”,但作用和地位却丝毫不“微”。研究表明,硼对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结果能力上,油菜的“花”而不实、棉花的“蕾”而不花和果树的落花落果等病症根源都在于缺硼。另外,硼还可促进作物根系的生长。在大豆上,如果作物缺硼,会使得大豆根瘤菌生长失败,失去固氮作用。事实上,所有开花结果型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都少不了硼的参与,但受制于农民用肥观念落后、技术推广滞后,以及硼肥制造使用上存在的上述短板等因素,导致目前硼肥使用对象主要集中于油菜和棉花,大量的经济作物施用很少。

韩效钊说,在硼肥使用上,毫无疑问,浇灌和喷施的养分利用率最高,而埋施是效率最低、浪费最大的施肥方式。从养分吸收规律上而言,作物只吸收离子态或少量小分子养分,而水溶肥直接提供游离态或小分子养分,养分利用率最高。因而制造水溶性硼肥,显然是给作物和土壤补硼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由此,一个巨大的技术障碍就凸显出来:如何才能提高水溶性硼肥的溶解度?韩效钊说,目前以液态形式给作物补硼,主要还是借助将硼添加到水溶肥之中这一途径,单纯以硼为主要成分的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水剂或者液体)尚未见到。原因不在别处,就是受阻于硼的低溶解性。根据现行微量元素肥料标准的规定,如果系固态,微量元素总含量必须大于或等于10%;如果系液态,微量元素总含量必须大于或等于100克/升。在传统的技术工艺下,硼砂中的硼含量可达11%,硼酸中的硼含量达到17%,满足固态微量元素肥料标准要求;但是,液态硼肥浓度最高只能做到8~10克/升,显然无法达标,这也正是为何市场上硼肥以固态为主,而水溶性硼肥极少的根源所在。

传统的水溶肥当中硼含量过低,而固态硼肥利用率不高,且进行喷施时操作繁琐,因而制造更高浓度的水溶性硼肥,是应对当前农田中硼大面积匮乏的必由之路。正是基于此,韩效钊带领他的团队展开了探索,在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公司的资助下,成功开发出液体型有机硼水溶肥的制备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据韩效钊介绍,该套工艺将固体硼酸和液体三乙醇胺进行合成,二者之间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液体型有机硼水溶肥料。据了解,这是国内首款水溶性高浓度硼肥,传统的水溶肥硼含量仅有8~10克/升,而这套技术将硼含量大幅提高至100克/升以上,仅硼含量就能达到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的行业标准要求。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该工艺还可根据不同土壤和不同作物,将硼含量在50~100克/升之间进行调整,通过搭配添加其他微量元素,制备出更为科学平衡的施肥配方。记者了解到,韩效钊带领他的团队在开发出有机水溶硼肥之外,还研制出有机水溶硼锌肥,有机水溶硼美肥等系列新型产品,该套产品和技术已经由合肥绿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推广。

针对水溶性有机硼锌肥,安徽省土肥

总站曾专门在黄瓜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黄瓜生长过程中喷施水溶性有机硼锌肥,黄瓜叶色浓绿,茎秆粗大,单株总果数、平均单果质量均显著增加。与空白试验区对照,每亩新增纯收入490.7元,产出投入比达到2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10-10/30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