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锌腐酸尿素黑得“有范儿”

网友投稿  2014-06-20  互联网

□本报记者马彦平

随着由南到北冬小麦的陆续收获,今年夏粮丰收成定局、小麦单产创历史新高等好消息再一次增添了中国粮食安全的信心。“风调雨顺”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基础,“新型农业、农资新科技”为小麦单产创新高保了驾护了航。“用了锌腐酸黑色尿素的德州小麦亩产突破了700公斤,邢台地区小麦亩产在650公斤左右,真是太棒了!”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秦皇岛五弦维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锌腐酸黑色尿素在夏粮丰收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相比于传统的白色尿素,今夏锌腐酸尿素黑得“有范儿”。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尿素都是以“白色光亮”出现在农民面前,而锌腐酸尿素一改以前本色转身变“黑”。怎么变黑的呢?五弦维爱公司总经理田耀雄表示,尿素之所以变黑,是锌腐酸肥料增效剂的功劳。这种黑色尿素跟普通白色光亮尿素不是一个档次的产品,它属于增值肥料范畴。“黑色、金贵、安全是我们对锌腐酸黑色尿素的定位。我们对锌腐酸黑色尿素的宣传核心就是要向用户传递黑色印象,让顾客眼前一亮,进而印刻在顾客的精神世界里。”田耀雄说。

核心还是“尿素”,颜色由白变黑居然成市场“新宠儿”,锌腐酸“黑”尿素有什么科技含量呢?田耀雄一下打开了话匣子。他告诉记者,为最大限度提高肥料利用率,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中国农科院新型肥料研究团队,在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历经10年研发,推出了锌腐酸肥料增效剂,进而推出了黑色颗粒的锌腐酸尿素,开启了肥料增值的一个新征程。秦皇岛五弦维爱也因为这个肥料增值界的“黑色先锋”而备受行业关注。

田耀雄告诉记者,黑色尿素的核心———锌腐酸肥料增效剂以风化煤或褐煤为主要原料,利用专门的微生物发酵技术,提取浓缩后形成的高分子活性腐植酸增效液,利用特有的螯合工艺技术制备而成。该增效剂为天然物质提取,安全环保,其中含有大量羧基、酚羟基、羰基等活性基团,可调节作物有机碳营养平衡,促进作物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促进作物增产优质。2012年,“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成立为锌腐酸肥料增效剂的推广升级奠定基础,秦皇岛五弦维爱作为联盟首批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增效剂的生产和技术推广工作。

那么锌腐酸增效剂与当前市场上形形色色的尿素增效剂有哪些区别呢?田耀雄告诉记者,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通过开发肥料增效剂来对化肥产品进行改性增效,如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研发的包括氮肥增效剂在内的各类肥料增效剂达上百种,德国巴斯夫公司拥有自己独立技术的肥料增效剂也多达上百种。2011年,欧洲成立了生物刺激素产业联盟,推动了肥料增效剂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

田耀雄表示,纵观市场上的肥料增效剂,化学合成的肥料增效剂虽然具有明显的改性增效作用,但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新西兰奶粉事件中的双氰胺就是典型化学合成的肥料增效剂。研究证明,许多天然提取物及改性产品具有提高作物根系活性、抑制氨挥发、促进作物对养分吸收的作用,并且安全环保。因此,从天然物质中提取的“锌腐酸肥料增效剂”也就当之无愧地成为尿素改性增效的理想材料。

“黑色锌腐酸尿素之所以没有受传统尿素市场低迷的影响,能够做到‘一枝独秀’,就在于它属于差异化产品,科技含量高。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与传统白尿素相比,锌腐酸黑色尿素对土壤脲酶活性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可有效降低氨挥发损失20%以上,同时与尿素发生反应产生腐脲,减缓尿素在土壤中的分解和释放速度,而且还具有调节土壤碳平衡、补充微量元素锌等功能。直接的效果表现就是增强农作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根系及地上部作物生长,提高氮肥利用率,增加土壤有机质,被认为是尿素增值中的‘黑色先锋’。产品不仅保证了含氮量在46%以上,锌腐酸含量也达到了0.12%,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农民喜欢用,经销商就喜欢卖。”说到这里,田耀雄显得格外自信。

据田耀雄介绍,河北保定蠡县农资经销商崔立业经受传统白色尿素产品折磨甚至想放弃农资生意时,锌腐酸黑色尿素的出现犹如一根救命稻草。老崔在博野县的一家农资零售店里看到“五弦维爱”锌腐酸黑色尿素产品后,辗转了多个环节终于在去年9月中旬联系到了企业,一开始就毫不犹豫地进了8吨货,然后在两周内连续进货5车,总计40吨。今年上半年,传统白色尿素价格直线下跌,以前处于观望中的经销商纷纷开始抢购锌腐酸黑色尿素。

来自秦皇岛五弦维爱产品推广团队的数据显示,锌腐酸增值黑色尿素的利用率比普通白色尿素提高了5.2~13.2个百分点。在黑龙江、吉林、新疆、陕西、山东、河南、湖南、浙江、湖北、江西、重庆、广东等地的春玉米、棉花、冬小麦、夏玉米、花生、水稻、油菜等大田作物上进行的田间效果试验结果均表明,锌腐酸增值黑色尿素与普通白色尿素在用量相同的情况下,作物平均增产9.6%,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7.9个百分点。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06-20/30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