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小麦种肥同播”开创种植新天地

零零社区网友  2014-05-30  互联网

□华文永坤

种肥同播技术不仅简化了农民的施肥方式,增加了产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少了肥料流失对环境的污染。然而,小麦施肥方式仍然停留在“基肥+追肥”的传统模式中,造成大部分养分淋溶、挥发,难以发挥缓控释肥近根释放养分的优势,阻碍了生态化农业发展的步伐。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先后在国内的多个地区进行了“小麦种植新模式———种肥同播”的试验示范,成功破解了冬小麦一次性施肥的难题。在日前于山东德州举行的“小麦种肥同播”项目发布会上,该公司独创的“宽幅垂直分层小麦种

肥同播技术”获得了与会专家和经销商的一致肯定,并由此拉开了全国示范推广战役的序幕。

“小麦种肥同播”技术到底难在哪儿,茂施公司又是如何破解这一技术难题的?带着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山东茂施生态肥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成虎。

“小麦种肥同播”难在哪儿?

所谓“种肥同播”,是时下在农业生产中采用的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种植方法。它是在播种或移栽时,将肥料同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混播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由于肥料直接施于种子附近,需要严格控制用量和选择肥料品种,以免引起烧种、烂种,造成缺苗断垄。

那么,“小麦种肥同播”到底存在哪些技术难题?钟成虎表示,麦田一般多采用中期、后期追肥的方式补充养分,这种间断式补充养分肥料使用量难以精确控制,养分挥发、流失严重,难以达到小麦生长的同步营养要求。冬小麦生长周期长,对肥水的要求严格,对氮磷钾等养分的需求复杂,而其中最难解决的是“养分释放精准控制”的问题。比如,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确定一亩地需要多少总氮,调整好速效氮与控释氮的最佳比例;其次要确定小麦在分蘖、返青前后、拔节、孕穗等不同生育期对氮的不同需求,使氮的释放量与小麦的需求相吻合。这就涉及到“同步营养”的技术问题。

此外,还要考虑到干旱、低温环境对养分释放的影响。“在试验示范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小麦长达240天的生育期里受天气影响很大,在遇到干旱、低温等不利天气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为传统的撒施或平行施肥比较浅,肥料往往比较分散或停留在土壤的表层,受天气的影响较为严重,在干旱、低温的时候养分往往不释放。”钟成虎坦言,所有这些难点都是在探索“小麦种肥同播”技术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技术升级破解“同播”难题

如何才能破解“小麦种肥同播”存在的这些技术难题呢?

钟成虎表示,近几年,茂施公司通过对产品、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小麦种肥同播”关键性技术问题。

在产品创新上,茂施公司对原有控释肥技术加以创新,研制出“控得玖”“控得准”“俩控”等不同配方、不同释放期的控释肥升级产品。比如,茂施公司主打的26-15-8配方同时含硼、锌缓释微量元素,它是严格按照小麦对氮的需求规律而设置———26个氮里有10个速效氮、16个控释氮,其中速效氮主要满足小麦越冬前对氮的需求。在16个控释氮中,有8个控释氮释放期为60天,主要满足小麦返青前后对氮的需求;另外8个控释氮释放期是80天,主要满足小麦孕穗期及后期氮的需求,在适宜的温度下持续释放240天,可实现小麦全程一次性施肥免追肥。

之所以能做到对养分的“精准控制”,是因为茂施控释肥采用的是新一代可降解超薄聚氨酯包衣专利技术。这种技术能把不同释放期的控释粒子及一定比例的速效氮按照“同步营养”理论进行混配,释放曲线呈“S”型,符合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在技术创新上,茂施公司攻关团队通过对种肥同播机械设备进行深入研究、反复实验,成功探索出集“小麦精准控释肥配方技术”“小麦宽幅精播技术”“小麦种肥最佳空间耦合技术”等三大技术于一体的“小麦垂直分层种肥同播技术”,成功地破解了小麦种肥同播、一次性施肥免追肥的技术难题。该技术是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近根集中施肥为核心,改密集条播为宽幅精播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增产幅度达5%~10%;能最大化地提高肥料利用率,只需一次性施肥即可,大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营销生产化”逐步放大效应

为了验证“小麦种肥同播”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从2011年开始,茂施公司先后在湖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开展试验,钟成虎把这叫“小试”。钟成虎介绍,茂施公司的前期试验过程遵循“营销生产化”的原理,即在田间进行技术开发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流程运行,先通过严格的小试、中试,在取得一定效果之后再进行规模化推广。随着试验示范工作的逐步深入,茂施公司的“小麦种肥同播”技术优势开始显现。2013年5月的山东测产结果显示:小麦达到1100斤的产量,比传统施肥至少提高了10%的产量。2013年下半年,茂施公司开始在山东的滨州、德州、聊城、平度等地进行大面积推广,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谈到茂施“小麦种肥同播”的技术优势,钟成虎表示,传统播种易出现大小苗,而小苗无法得到充足的光照和空气,导致无效穗、小穗或死亡。而采用“种肥同播”技术的小麦整体地块通风透光,麦苗整体生长均匀,并无大小苗现象。该技术优化了行距,实现了等行距(26~28厘米)宽行播种,改变了传统小行距(15~20厘米)密集条播的习惯,扩大了小麦单株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有利于茎秆粗壮,通风好,茎秆基部保持鲜绿、根系发达(后期不易倒伏),麦苗均匀,有效分蘖好,成穗率高。

“少播十斤籽,多打一袋粮。”谈及“小麦种肥同播”技术的增收效果,钟成虎不觉引用了德州经销商的话。这句话的意思是,按现在价格,少用10斤麦种可节支20元,增收5%~10%的小麦大约是70~140元,这一反一正每亩地就可以增收90~160元。这里面还不包括在用肥、用工上节省下来的开支,真正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05-30/303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