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廓清定位大有作为(下)

网友投稿  2014-04-04  互联网

□本报记者吴俊生

农资如何顺应生态大潮?

“将化肥农药和有毒、污染想当然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评价是不公正的。如果不用化肥农药,中国粮食等主要种植业产品的产量至少减半。”

记者:“一号文件”专门辟出章节论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在历次“一号文件”中也属罕见,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专家:农业可持续发展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所生存的环境,二是食品安全。最近二十年,耕地质量下降很快;最近十年,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又日益突出。工业越发达、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地区,耕地质量退化和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就越严重。今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这些问题要进行整治,未来这将成为农业上的重要工作。

记者:近些年作为支农产业的农资行业背负着沉重的舆论压力,很多人习惯性地将农资与有毒、污染联系在一起。您如何评价农资产业的功过是非?

专家:我认为这个评价不公正。中国农业在35间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农资产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曾经向领导同志说过,如果不用化肥农药,中国粮食产量最低减半,甚至会减少三分之二。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在用化肥农药,区别只在于是用什么样的化肥和什么样的农药。

实际上,最近十余年,国内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水平整体是在逐步提高的。就农资行业而言,假冒伪劣案件数量也是不断下降的。现在的问题在于,舆论常常将某个企业、某个局部发生的个别案例渲染夸大,进而诋毁整个产业,这些观点多少带有一定的情绪性。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资产业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管理上也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这些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亟待解决。

土地流转会不会“大跃进”?

“‘一号文件’和此前的相关会议精神不是要完全放开土地市场,而是将土地改革制度明晰、细化。我认为将来不会出现土地流转的‘大跃进’。”

记者:“一号文件”对土地制度的改革部署为人所瞩目。一些观点认为,农村将会很快迎来耕地流转的高潮,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专家: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及“一号文件”发布以来,社会对土地流转问题存在很多误读。在土地制度改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因为这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认真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如果侵犯了农民利益,就会影响农村和农业稳定。

我觉得“一号文件”和此前的相关会议精神不是完全放开土地市场,而是将土地管理制度进一步明晰和细化。“一号文件”强调土地流转不能逾越底线,一是要保护农民利益;二是农地不能非农化,不能改变用途;三是不能剥夺农民的土地权益。现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立

的原则已确立,要尊重农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土地流转必须经过农民同意。将来不会出现土地流转“大跃进”。土地流转速度尽管在加快,但目前仅占耕地总面积的20%左右,路还很长,还涉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放弃土地的速度等问题。

规模农业的“度”在哪里?

“在中国这个人多地少的大国,实现较高程度的规模化是困难的,所以要推行适度经营。而合作社则是中国农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记者:“一号文件”将经营规模适度作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要素之一,您如何理解这个“度”?

专家:“一号文件”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表述有四句话: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在中国这个人多地少的大国,要实现较高程度的规模化是困难的,要因地制宜,推行适度经营。预计未来在经济发达和平原地区,规模农业会发展得很快;而在中西部和山区,受制于劳动力转移和地理条件限制,规模化速度将较为缓慢。日本、韩国与中国自然条件大致相同,他们也不全都是规模化经营,但他们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高。

记者:我们在采访中听到一些反映,一些地方土地集中经营以后,粮食产量反而下降了,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您怎么看?

专家:工商企业到农村圈地可能会出现种粮效率的下降问题,但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今年“一号文件”对工商企业到农村做什么有了明确的界定,企业到农村应该是带领农民做他们干不了的事情,比如推广现代化种养模式、开展大规模土地整治和推行现代农业管理等。如果企业进入农村不是带领而是要代替农民,这个风险会越来越大。

记者:现在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领域的热点,您对合作社的发展前景怎么看?

专家:合作社是将来中国农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一号文件”将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予以重点强调,在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还将加快对供销合作社的改革。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既面临“城市病”,又面临“农村病”,后者表现为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而成立合作社是破解“农村病”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鉴于中国农民经营规模小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现状,合作社将是未来支持农业发展的有力平台,前景广阔。

土地集中和合作社的发展对农资产业会产生正效应,随着土地经营规模扩大和经营体力量不断加强,农业对农资行业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农资生产经营将发挥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

农资需要怎样的产业坐标?

“对农资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农资产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记者:在现代农业改革的大蓝图中,我们应该给予农资行业什么样的定位?农资行业体制改革的道路又在哪里?

专家:我觉得目前对农资行业的定位不明确、不正确。农业离不开农资,但国家对农资产业的重要性还是认识不足、研究不够、政策不多;对农资行业保障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就没有给予充分肯定;对农资行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定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表述,而极少数农资企业出现的个别问题却又极易被夸大和误解。

同时,农资行业还面临体制改革路径不清的问题。比如这个产业到底谁来管?行政管理部门不明确,造成了好像很多部门在管,但实际上又不怎么管的局面。没有明确的定位,农资行业面临的困难和矛盾就无法解决。我认为,这个产业的正确定位是:农资产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记者:作为三农问题专家,针对农资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您有何建议?

专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与农资产业休戚相关。必须承认,目前农资产业发展水平滞后,还只能适应传统农业的需求,要尽快进入到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阶段。

对此,我有六条建议:一是要以改革发展的思路来总结农资产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高全社会对农资产业的认识;二是国家应加强对农资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三是发挥各类企业的作用,在农资产业内培育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农资产业要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现在全行业研发能力很弱,还不能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五是探索解决农资产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融合问题;六是加强农资产业的话语权,提升产业的组织化水平,提高国家和社会对这个产业的重视程度。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4-04-04/30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