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秋分:又到整地施肥时

网友投稿  2013-09-10  互联网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曹一平

9月23日是秋分,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中国民间把秋分当成夏季和秋季的分界线。秋分以后,气候渐凉,农事操作进入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阶段。在华北、西北等地区要开始播种冬小麦,正如以往多年流传下来的农谚所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虽然近年来冬小麦的适播期已经向后延了,但是秋分节气一到,麦田备耕备肥的时机就到了。

冬小麦生育期长,要历经秋、冬、春和初夏,在较长的生育过程中,农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始终是产量的决定因素。而播麦前的整地和施肥,正是改善土壤环境为来年小麦丰产打下的重要基础。麦田耕作包括深耕和播前整地。深耕可以加深耕作层,协调水、肥、气、热条件,可保证小麦顺利出苗和正常生育。耕地深度要达到20~25厘米。播前整地的要平整地表、破除板结、匀墒保墒和深施基肥等。具体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收获玉米后,抓紧深耕、施肥和播前整地3个环节。麦田的耕作整地应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上虚下实;蓄水保墒和底墒充足。只有这样才会为冬小麦高产准备出良好的水、肥、土基础条件。

二、麦田管理要提倡节水高产的栽培方法。中国华北、西北等主要产麦区,经常有春旱问题。为此应该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土壤库的贮水,减少灌溉次数和水量。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实现高产,必须提高降水和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实行具有抗旱特色的节水栽培技术体系。其中包括:发挥2米土体的贮水功能,夏贮春用,减少地面蒸发损失,由于小麦的根系分布于2米土体带,而壤质土平均2米土层内可蓄水650毫米以上,其中有效水量可达465毫米。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水资源。为此,一方面足墒播种,另一方面适度利用水分亏缺对作物根系的有益调控作用,通过前期控水造成上层土壤的水分亏缺环境,迫使小麦根系深扎,提高初生根比例;使小麦后期充分利用深层水,提高小麦的抗旱能力。而且这种控水可形成小麦的小株型结构,透光好,叶片质量高,群体光合速率与蒸腾比值都可提高。

总之,冬小麦节水高产技术要点是:首先,播前底墒水需浇足,将灌溉水转化为土壤水,并通过播前耕作措施,保持播种后表土疏松,减少蒸发耗水。第二,适当晚播。既减少冬前耗水,又为前茬玉米充分成熟提供了时间,使玉米提高粒重,而获得更高产。第三,确保播种质量。增加基本苗,为此播后要暄土保墒。为了减少冬春季的蒸发耗水,播后要垄沟镇压,垄背暄土。镇压技术要掌握地干重压、地湿轻压、随播随压原则,播种时墒大可散墒再压。通过以上保墒措施,有利于推迟春季灌水,达到春季浇一次水就实现较高产量目标。

三、施足底肥。结合整地深施肥料,将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施用。磷肥分层施用;基肥氮量控制适当;50%的氮肥作底肥,50%的氮肥于起身期或拔节期追施;缺钾地块应施用钾肥,并注意缓释肥的搭配。总之基肥的养分种类与用量的掌握,氮肥只能用全季用量的50%左右,而施磷量要在80%左右,钾肥可一次基施。肥料品种可以因地制宜,既可用单质肥,也可以用复合肥。冬小麦专用肥配方中氮素比例应相应减少,而磷的比例不能低。在经常不施有机肥的麦田,基肥中不能缺钾。复合(混)肥不宜采用高氮型复合肥,原因是冬小麦所需的另一部分氮要到来年春天用于追肥。如果基肥采用高氮型复合肥,不仅造成基肥氮多后氮素损失和浪费,还会在后期灌浆时因缺磷导致千粒重不高。

基肥的施用方法和深度也很重要,可结

合耕翻条施到表土下18~20厘米处为宜。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9-10/302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