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农塑品为高效农业铺路

零零社区网友  2012-11-23  互联网

□本报记者杜晓枫

作为朝阳产业的中国塑料加工业,是以制品加工为核心,涵盖塑料原料及助剂、塑料机械及模具、塑料科研为一体的新兴制造业。同时,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民生产业,是人类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塑料农业应用技术则是指以塑料制品为载体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塑料农业应用技术,是20世纪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成果,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标志,在挖掘农业优质高产高效潜力,抗灾减灾,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长期有效供给,以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把农膜“铺”到草原上

茫茫草原,白雪皑皑,成群的牛羊依偎在圈里,期盼着绿草茵茵的春天。要是在以前,牧民们早就为牛羊的过冬饲料发愁了,可现如今,因为有了优质饲草包膜青贮技术,牧民们再也不会为此添堵了。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农用塑料制品分会2012年年会暨25周年庆典活动上,来自宁夏农牧厅研究员张凌青的《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大力推广优质饲草包膜青贮技术》的演讲,吸引了很多代表的眼球。大家纷纷与张凌青研究员交流饲草包膜青贮信息,沟通包膜青贮技术事宜。张凌青告诉记者,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由于宁夏生态条件脆弱,自然灾害频发,遇到灾年后,因饲草料短缺,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较大损失。通过包膜青贮饲料推广应用,优质青绿饲料实现了异地调运,为抗灾保畜开辟了新的途径。

据介绍,饲草包膜新技术的特点是便于加工调制、集中储存、商品化生产和远距离配送。为了加快包膜技术的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宁夏自治区及各市、县畜牧技术人员,分区域、分类性,针对性地开展了包膜青贮试验示范工作。在宁夏引黄灌区主要开展了以全株玉米、复种玉米和肉牛全混合日粮为主的包膜青贮试验示范;在中部干旱地区开展了玉米秸秆、柠条等饲草包膜青(黄)贮技术示范;在南部山区开展了苜蓿、燕麦包膜试验示范。几年来,包膜青贮加工调制技术已在全区13个县(区)的肉(奶)牛养殖园区和饲草配送中心推广应用,累计加工包膜青贮饲料2815吨。

把农膜“铺”到餐桌上

中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农业发展将长期面临粮食安全和保证主要农产品持续有效供给的巨大压力。中国农用塑料应用技术学会会长、农业部农技中心首席专家张真和研究员告诉记者,采用农用塑料应用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和效益。目前,采用设施园艺生产蔬菜瓜果,平均增产1.8吨,每亩增收6000多元,高的可达2万多元。节能日光温室可以周年生产各种蔬菜瓜果,塑料棚室可以延长作物生育期40~60天。而北方半棚式暖圈,用于养蛋鸡,产蛋率可提高10%左右;用于养肉猪、肉牛,冬季日增重仍可达250~500克;用于养羔羊,越冬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张真和研究员给记者介绍起来:设施农业在中国农业生产中地位非常重要,在一些区域已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也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设施园艺是指在不适宜露地种植的季节或地区,利用温室、塑料大棚等保护设施栽培蔬菜、果树、花卉等园艺作物的生产方式。设施园艺作为专业术语源于日本。中国设施园艺80年代中期进入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2010年,全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达到544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165万亩,设施果树140万亩,设施花卉135万亩),棚膜年销售量约100万吨。预计到2015年,全国设施园艺生产面积将达到6550多万亩,棚膜的年需求量将达105万吨。

中国现有设施园艺类型有:日光温室面积1200多万亩,塑料大中棚2180多万亩,塑料小拱棚面积1970多万亩,联动温室面积27万余亩,加温温室34万多亩,遮阳网覆盖栽培面积约600万亩,防虫网覆盖栽培面积300万亩左右。

让农膜“铺”出绿色农业

中国以农用薄膜、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节水器材及输水用管材管件、养殖用塑料制品青饲膜等制品为主的农用塑料在过去的20年间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曹俭告诉记者,20余年间,中国功能性农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增长了约40倍,品种发展到40余种。全国地膜用量120万吨,覆盖面积3.5亿亩;棚膜销售量100万吨,综合覆盖面积5440万亩,均居世界首位,为中国农产品告别短缺时代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曹俭副理事长介绍,中国的农膜生产和使用量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跃居世界首位,至今已约占世界农用薄膜总量的60%以上。近年来,国内农膜产品生产、应用量继续扩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品种质量稳步上升。目前全国农用薄膜行业拥有规模不等的生产企业千余家,总生产能力400万吨以上。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200家,年产量万吨以上企业30多家,3000吨以上企业50多家,其余大多数企业年产在3000吨以下。全国农膜生产企业分布在31个省、市、自治区;国内农膜生产、应用量最大的是山东省,有农膜生产企业100多家,年产量超过100万吨。从质量品种上看,国内现在各种农膜产品门类齐全,是世界上薄型化农膜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其幅宽从0.5米到20米,具有长寿、保温、转光等功能的各种单层、多层复合棚膜;除草、防虫等功能的地膜,以及蔬菜、瓜果等专用农膜已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说中国农膜行业为现代农业实现增产增收,确保十几亿人的粮食和蔬菜等农产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曹俭副理事长向记者补充道,尤其是农用塑料制品分会卓有成效地率领行业成员开展了农膜新产品的研究开发:1986年流滴耐老化双防膜在河北率先研发成功;1987年地膜研究会召开了功能性棚膜推广应用会,掀起了研发和生产聚烯烃功能膜的热潮;1990年,适用于聚乙烯的复配型国产流滴剂崭露头脚;1992年,利用进口EVA树脂,批量生产了EVA多功能膜;1996年,高分子受阻胺光稳定剂实现国产化;1997年,具有流滴耐老化消雾功能的三层供给复合EVA农膜实现工业化生产;2000年,中国功能性农膜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同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召开世界农用塑料大会资料显示,中国农用塑料覆盖材料的年销量和覆盖面积大致相当于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1.6倍);从2004年开始,涂敷法流滴耐老化功能性农膜开始研发,标志着中国第四代功能性聚烯烃农膜登上了历史舞台。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农塑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曹俭副理事长指出,就总体技术、管理水平而言,中国农塑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就品种、质量、功能而言,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栽培技术和国家的优质高效、环保和资源节约的要求,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较还存在着差距。我们现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二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如中国农膜产品中,普通棚膜、地膜的低端产品产量仍占农膜总量的多数,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功能性农膜产品仍未占到整个农膜总量的一半。中国适宜发展园艺设施栽培的面积在7500万亩以上,适宜发展地膜覆盖栽培的面积在7.5亿亩以上,农膜产品的生产、推广应用发展空间极大,行业任重道远。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国家推进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也将给中国农塑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农用塑料发展的总趋势是高性能、多功能化、专业化、系列化、综合技术集成化等方向发展。同时强调高技术、低成本、优质、高效的综合产业素质,以满足现代农业栽培和农艺的需求,促进农业的技术进步和持续发展,面向三农做好服务。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11-23/301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