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安徽化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夏英彪
建国以来,一部安徽农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壮大的安徽化肥工业史。新世纪前后,安徽众多小化肥企业陷入转型困境。安徽还要不要发展化肥工业?这是摆在安徽化肥人面前的一道命题。
从1958年安徽建成第一家小化肥企业以来,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小化肥在不断成长。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夏英彪认为,安徽化肥企业一方面要继续面向农业,坚持化肥做强做大,履行历史赋予化肥工业的使命;一方面要肥化并举,多元发展,为化肥企业寻得新的发展生机。
记者: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调整,安徽化肥工业在产业转型中取得了很大成绩,您认为其中有哪些重要原因?
夏英彪:安徽化肥工业近年来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有几项在全国叫得响的产品,比如我们硫酸和硫铁矿产量在全国居于前列,明年随着淮化集团和金禾实业的扩能,总产量将进一步扩大到120万~130万吨。就肥料来说,安徽去年化肥实物量达到1100万吨,我省化肥85%在省内消费,为安徽粮食八连增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与企业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也与安徽省为化肥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有关。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11年来我们行业享受了十多项优惠政策,有些政策是独有的。
比如,省内连续11年免征化肥过路过桥费,现在省政府对这一块的补贴达到2亿元,而且省外化肥进入本省照样可以享受这项优惠政策。其次,从2004年开始,安徽省连续9次在全国商业淡储中中标。此外,安徽磷复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还享受优惠用电政策,而全国仅有部分省出台了同样的政策。
记者:就安徽以至全国化肥工业的情况看,您认为目前行业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
夏英彪:当前化肥工业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投资过热,市场供大于求,产能增幅过快,行业竞争加剧;二是化肥利用率偏低,一吨尿素施入地里仅有34%被利用,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亿元。目前,农民每年购买化肥的资金大约1400亿,如果化肥利用率提高10%,那么就相当于节约了140亿元的资金;三是原料价格居高难下,我省许多企业入炉煤价已达1600~1700元/吨,电价也在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很大;四是农资市场缺乏诚信体系,市场管理混乱,存在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等。
记者:针对目前行业现状,化肥工业应当采取怎样的转型发展措施和策略?
夏英彪:十二五期间,我们认为,我省化肥应当本着“坚持农业、坚持化肥、肥化并举、多种经营”的原则进行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提出的这个方针也得到了中国氮肥协会、中国磷肥协会的认同。具体讲,化肥企业要重点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从发展基础化工、化肥原料向发展高端化工、新型化工方向转变:二是要从破解同质化入手向产品差异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十二五要把我省化肥、化工精细化率提高到45%以上;三是要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转变。此外,安徽与全国多个省份一样,有一大批企业面临退城入园,因此在十二五期间还要重点抓好化工园区建设和企业搬迁入园工作,推动化肥工业向集约、经济、环保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