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2011我们一起见证

零零社区网友  2012-01-13  互联网

农资直销遇“李鬼”

时间2011年5月至10月

地点 河南 湖北 安徽等省

关键词 低价忽悠 请客吃饭

部分不法企业打着产品直销名义推销假冒伪劣产品。他们被农民称为“忽悠团”,让不少农民上当受骗以至于对正规企业直销农资疑虑重重。

2011年5月,河南鹿邑问题化肥通过“忽悠团”、“村代表”和不法经销商编织的无形网,流入市场。同时,5月,河南兰考一家肥料企业涉嫌制售伪劣化肥,并通过聘用一些身份不明的外地人员组成销售队伍下乡兜售,坑农害农。10月,陕西大荔科技产业园区的陕西地宝肥业有限公司以忽悠团形式卖肥。

随着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使得化肥生产企业直供种植大户成为可能,很多企业也尝试开展农资直销。8月,贵州开磷集团开通绿色农资供应“直通车”,其生产的磷复肥直达北大荒,通过直销大大减少中间环节的同时,保证了肥料的质量。但直销与忽悠之间确实有形似的问题,容易引起农民的误会。

小品种出口暴增

原因 出口税留下缺口

结果 小品种肥料出口量暴增导致年底调整出口税收政策

关键词 氮磷二元复合肥 硫酸铵 重过磷酸钙氮磷二元复合肥、硫酸铵、重过磷酸钙等低关税或者零关税的小品种肥料及小包装肥料出口量剧增无疑成为2011年化肥行业的大事件。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前三季度,两种元素复合肥累计出口235万吨,增幅达4.6倍;重过磷酸钙累计出口137万吨,同比增长67.3%;硫酸铵累计出口135万吨,增幅47.7%;氯化铵累计出口35万吨,同比增长18.4%;硝酸铵24万吨,同比增长33.3%。10公斤以下小包装化肥累计出口27万吨,增幅4.4倍。

2012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重新出台,去年大放异彩的小品种则将在出口旺季受限,关税大幅度提高,出口明显收紧。2012年具体关税政策为:PK二元肥全年7%;NP二元肥、10千克小包装化肥旺季(1~5月,10~ 12月)82%,淡季7%。

磷肥企业争上市

时间2011年1~7月

事件 磷复肥企业、流通企业密集上市

关键词 融资 破发

2011年,化肥行业的一大亮点就是多家肥料企业成功上市。1月18日,成都市新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3月2日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挂牌。6月10日以高塔肥著称的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深交所上市。虽然上市的四家企业在开盘当日都遭遇了破发,但上市第一年的业绩表现都很不错。

截至2010年末,化肥上市企业只有24家,其中纯复合肥企业只有芭田与金正大两家。2011年就有4家复合肥生产或流通企业成功上市。

推广新型肥料

事件 企业采用多种手段为新型肥料造势

特征 企业研发推广 经销商乐于承销 农民半信半疑

关键词 微量元素肥 缓控释肥 生物有机肥 腐殖酸肥

新型肥料成为2011年肥料行业最热门的一大类产品。2011年1月,新都化工宣布投资13亿元在湖北应城建设年产60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3月,金正大宣布在菏泽投资36.6亿元建设年产120万吨硝基复合肥项目。

企业为了推广自己的新型肥料产品,还积极组织行业研讨会、产品推荐会,农业试验验收会,以帮助行业更快更多地了解新型肥料产品。

但必须提醒消费者的是:新型肥料受追捧的背后,假冒伪劣新情况也逐渐显现,企业盲目跟风,产品技术、标准、规范不成熟,新产品提前流入市场,像含硫、含锌尿素,纳米肥料,生态环保肥,核动力、磁动力、聚能肥等名称肥料,华丽的词汇吸引用肥眼球,质量有待进一步考证。

肥料产业升级

事件 肥企并购 企业扩建

特征 抢资源 贴市场

关键词并购转型升级

“十二五”开局年,在肥料行业发展规划的引导下,各肥料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并积极付诸实施。

3月30日,新都化工发布“关于使用超募资金以增资扩股方式并购湖北新楚钟肥业有限公司”的公告。8月23日、24日,金正大和史丹利接连发布公告,前者决定未来5年投资近60亿元于贵州建设磷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直接进军上游;后者拟在河南投资建设100万吨新型化肥公司,发展复合肥及其他新型肥料。10月14日,金正大又发布公告称,收购云南中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部分股权。12月2日,安徽六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竞买江西贵溪化肥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以4700万元的价格成交。

从整合的方向看,靠近资源克服原料供应瓶颈、靠近消费克服运输半径限制,已经成为化肥企业的重要选择。

农药行业利润缩水

事件 成本涨幅大于价格涨幅

影响面 全体农药企业

关键词 利润下降

“原材料涨价”是所有农药企业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石油、矿产品等基础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带动甲苯、甘氨酸、黄磷、硫磺等生产原材料大幅涨价,加上“电荒”、人力成本上浮、环保压力加大、节能减排等影响,农药生产成本大幅提高,特别是含硫、磷的农药制剂产品。据统计,大宗常规农药品种80%左右价格上扬,从2011年初开始,草甘膦原药、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毒死蜱原药报价上涨10%~20%。虽然产品价格略有上升,仍不及其他各方面上涨的幅度,企业利润水平非常低,有些产品利润率甚至不到2%,农药企业利润严重下滑,农药企业经营陷入窘境。

与国外农化巨头相比,国内农药企业主要在产品创新和工艺流程上存在差距,行业竞争力偏弱。农药企业需要与各方面加强合作,结合产品市场调研,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剂型,还需对已有设备、工艺和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和优化,降低生产成本。

调节剂过量成害

时间2011年5月

地点 江苏省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过量成害

2011年,“爆炸西瓜”、“避孕药黄瓜”等事件频繁发生并被报道,人们对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否安全提出诸多质疑。事后调查发现,这些事件是由作物种植环境、作物种类和膨大剂等施用不当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将这些不良事件简单地归结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显然有些偏颇。

多位业内专家均表示,只要科学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强肥水管理,并合理控制单位面积产量,不仅不会影响水果风味品质,还能改善水果外观品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中国使用时间较晚,在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已被广泛应用。就安全性而言,专家表示,其风险比食盐还低。只要能科学规范地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仅安全无害,而且是农作物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农产品优质高效的重要手段。

遭遇突发需求

事件 虫害突发 缺药防控

时间2011年春季、夏季

关键词 危机 商机

2011年春季,广大花生播种地区地下害虫偏重发生,导致毒死蜱等产品热销。生产厂家对花生地下害虫防治的争夺战持续到5月份,部分厂家获益。

2011年7月,黄淮海夏玉米区相继发生二点委夜蛾,全国发生面积2000多万亩,给多个省份和地区玉米生产带来挑战。据发生地农资经销商反映,他们的农药销量增加10%以上。同时,此次虫害发生紧急,农药企业加紧生产销售对口农药。

2011年11月底,全国农技中心通过调查分析,认为2011年二点委夜蛾越冬范围广、虫源基数大,2012年在黄淮海夏玉米区发生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对农药企业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目前国内尚无针对二点委夜蛾特效的农药品种,企业应该针对该虫研发新产品,并且抓住市场需求的巨大空缺。

系列种业新政出台

发布机构 国务院及15家部委

政策实质 种业门槛提高

关键词 国家战略 商业化育种育繁推一体化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农业部《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为核心的种业新政出台。配套文件包括《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规定》、《关于开展农业转基因产品标识检查的通知》、《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1-2020)》等。新时期种业发展的思路: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快速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水平。

新设定的种子生产和经营门槛有四个:分别是200万元、500万元、3000万元和1亿元。

洋种子冲击本土种业

事件 国产种子受冲击

结果 洋种子攻城掠地

关键词 玉米果蔬花卉 甜菜向日葵 大豆

当前国内重要的农作物,中国本土品种在杂交水稻、抗虫棉、小麦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受到国外品种或者低价产品挤压的,主要包括杂交玉米、果蔬花卉、甜菜、向日葵、大豆等,但各个作物受到冲击的形式各不相同。

2011年一季度,中国进口油籽种子1.65万吨,价值7671万美元,进口均价每吨4639美元,其中77.1%自美国进口。进口蔬菜、瓜果、花卉种子种苗1.89万吨,价值2721万美元,进口均价每吨1440美元,其中62.5%来源于荷兰、美国。进口谷物种子147吨,价值213万美元,来源于德国、印度和阿根廷。

中国种业当前没有与现代种业发展战略相符的市场地位,致命的弱点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不足”。拥有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到1.5%,绝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只有1%,低于国际公认的“死亡线”。现代种业的竞争,其核心是优良品种的竞争。“洋种子”激活了国内种业市场,带来了先进的种质资源、育种方法、服务模式和管理经验。全球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中国种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同跨国公司打交道。如果本土企业不能早日“强身健体”,种业沦陷并不是危言耸听。

专题写作本报记者马彦平吴俊生索荣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2-01-13/29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