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种衣剂:凭潜力去抓机遇

网友投稿  2011-12-09  互联网

李永平

袁会珠

杨代斌

肖艳

张善侠

杨洪春

多途径信息显示,国内种衣剂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美国,种子处理剂占植保销售额的比例为20%;在欧洲,种子处理剂所占植保销售额的比例为15%;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仅为5%。据了解,在美国南部水稻种植区,种子处理已经实现30%的覆盖率,而国内水稻种衣剂的应用面积尚不足水稻面积的5%,悬殊的数字发人深省。这是本报记者在《农资导报》和27届中国植保“双交会”联合主办的“种子处理与病虫害防治高层研讨会”上获得的信息。

在过去10年中,先正达公司种子处理剂市场保持着年均10%的增长率,预计未来5年还将以年均12%的增长率快速增长。今年前9个月,拜耳作物科学在种子处理方面的销售额达到5.5亿欧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8%。11月10日,拜耳在北京又成立了种子处理研发中心,这将是拜耳作物科学在全球的第七个种子处理研发中心。

从国际市场看,种衣剂是个快速成熟的市场,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专门的法律,规定种子必须包衣才能出售和使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等都应用了种子包衣技术。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生物技术发展的不断深入,中国种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设现代农业,对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4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旨在推进种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全面提升种业发展水平。

作为保障作物良好生长的第一道屏障,种子处理技术在种业发展过程中彰显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伴随着种子产业的大发展,种子处理企业的资金投入加大,预示着国内种子处理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袁会珠:

三唑类杀菌剂有优势

三唑酮是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使用的三唑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1,2,4-三唑)共有约23个产品实现商品化,在全球15个销量最大的杀菌剂品种中,三唑类品种最多,共5个。从销售额分析,三唑类杀菌剂是销售额最大的一类,年销售额约21亿美元,占杀菌剂总销售额的22.8%。

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约占杀菌剂总销售额的17.5%,位居第二。其问世对三唑类杀菌剂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三唑类杀菌剂的销售依然呈上升趋势。三唑类杀菌剂经久不衰、不断增长的原因:

一是杀菌活性高,用量一般小于300克/公顷。三唑类杀菌剂药效高用药量少,仅为福美类和代森类杀菌剂的1/10~1/5,麦类拌种用药量(有效成分)从每100千克种子用药100克降到30克,叶面喷施用药量减少到6~10克,将逐步取代福美类杀菌剂。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除对卵菌无效外,对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等许多病原真菌均有很高的活性。

二是经过多年使用,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类杀菌剂的抗性发展很快,对某些病害,如蔬菜白粉病已逐渐失去控制作用,但与三唑类杀菌剂的混用拓展了三唑类杀菌剂的市场。

三是持效期长,一般叶面喷雾持效期15~20天,种子处理80天左右,土壤处理可达100天,均比一般杀菌剂长,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延长。在巴西,三唑类杀菌剂是防治大豆锈病最有效的药剂。

四是内吸输导性好、吸收速度快。一般施药2小时后,三唑酮被吸收的量已能抑制白粉菌的生长。作物根吸收三唑酮能力强,并能向上输导至地上部分,可用种子处理方式施药。

五是可防多种病害,预防保护、治疗作用较好,还有熏蒸和铲除作用。可在作物多个生长期使用,可拌种、叶面喷雾,也可加工成种衣剂。

六是具有生长调节作用。浓度控制得当,可显著刺激作物生长,浓度过大(如小麦用三唑酮高浓度拌种),也可能造成药害。

七是被广泛应用于种子处理上。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在种子处理上用量很大,而灭菌唑和种菌唑仅限用于种子处理上。

三唑类杀菌剂在杀菌剂领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虽然近几年没有新品种问世,但目前还没有哪一类药剂能将其完全替代。

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技术总监肖艳:

微肥处理有瓶颈

微量元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小麦缺锌区,补充锌肥效果非常明显,非缺锌区就不明显。由于土壤、施肥、栽培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微量元素失调现象日趋加重,某些作物长势不良、抗性下降,严重者表现出明显的缺素症状,产量与品质下降。目前微肥拌种已逐渐获得很多农户、经销商的认可,但微肥种子处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由于种子体积小,拌种或浸种补充的养分量有限。在缺素严重的区域,对作物后期补充养分的作用有限,需与土壤施肥或叶面施肥相结合。第二,若使用不当,会造成发芽率下降,如使用浓度过高、未及时晾干(拌种)、部分产品杂质高等。第三,有些农户喜欢将微肥与农药、生长调节剂等配合使用,应重视混配性问题。第四,使用较多的植物活性物质黄腐酸、氨基酸、甜菜碱、海藻酸、维生素,对种子抗性、发芽有明显协同作用。第五,种子处理面积逐年增加,但种子处理市场竞争激烈,微肥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零售商对微量元素使用专业性不足,农户在微肥应用、种子处理上存在误区。此外,微肥种子处理还需重视养分渗透性、安全性、混配性等技术问题。

目前新禾丰微肥种子处理主要应用在水稻、玉米、小麦、棉花、花生等作物上,包括锌、钼、锰、硼等,通过拌种、浸种单独使用或与农药、生长剂、微生物等配合使用。从应用效果来看,可显著促进种子发芽,增强苗期长势,提高抗性,增加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员杨代斌:

新技术引领产品

目前转基因种子全部采用包衣处理,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转基因作物大量种植,对种衣剂市场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国际种衣剂市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和呋虫胺等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应用量逐年增加。国内吡虫啉和噻虫嗪种衣剂应用比例不大,新烟碱类杀虫剂尚未登记,应用潜力大。

传统杀菌剂应用最多的是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在转基因玉米和甜菜等作物推广面积逐年增加;硅噻菌胺对小麦病害的防控效果很好。

药种比越大,农药有效成分的活性越高,种衣剂应向大药种比的方向发展。国内克百威种衣剂药种比在1∶50~1∶100,而拜耳公司出品的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在预防小麦散黑穗病时,药种比1∶2222~1∶3333,而70%噻虫嗪可分散粉体种子处理剂预防玉米灰飞虱药种比1∶333~1000。

包衣过程成膜剂用量为1%,国产和进口种衣剂成膜剂在成膜性能上相差不大,但成膜剂的粘度有很大区别,粘度过大,包衣过程较难加入。

现有国产和进口成膜剂都以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而关键技术在于种子包衣后有足够的粘结性,成膜均匀,透水、透气性能好,不会引起药剂脱落。水溶性成膜剂存在遇水溶蚀快、易脱落,降雨对防效影响大的弊端。乳液型成膜剂包衣成膜牢固,不易脱落,表面光洁,但存在有效成分缓释速度慢、透水透气性差、用量过大会影响种子发芽、配伍难的问题。成膜剂的发展应兼顾水溶性和乳液型的优势。

微囊悬浮种衣剂是以农药控制释放技术为核心的新型种衣剂,可避免有效成分分解、延长药效、增加药剂安全性或降低药剂的接触毒性。微囊悬浮种衣剂目前在花生上应用较多,对蛴螬等地下害虫防治效果突出。

先正达(中国)种衣剂全国技术经理杨洪春:

种衣剂市场无小年

农化产品易受天气、病虫害影响,有大小年,但国内种子用量基本稳定,不存在大小年,因此,种子处理剂市场将会稳定增长。

2000~2010年,中国农化产品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2010年达210亿元。如果继续按6%的速度发展,2015年将达280亿元。过去10年中国种子处理剂市场快速增长,未来5年也将快速增长。2000~2005年,种子处理剂增长速度8%,2006~2010年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长12%。种子处理剂占农化市场的份额,由2000年的3.3%增长到2010年的4.7%,达9.8亿元。预计2010~2015年仍将以12%的速度增长。

中国种子处理剂市场潜力巨大。从种子处理剂占植保产品销售额的比例看,美国20%的份额、欧洲15%的份额,中国仅为5%。从作物来看,国内玉米种子处理剂占35%,小麦占28%,棉花占13%,水稻仅占10%。水稻种子处理剂市场前景巨大。

拜耳作物科学种子处理应用中心团队负责人张善侠:

如何提升种子价值

种子自身、病虫害、栽培管理技术、气候条件、市场因素,是影响种子价值及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种子处理可以提升种子价值。

种子处理具有从播种后就对种子提供最有效、最安全保护的功能。种子处理产品对种子形成“保护膜”,并在土壤中形成一个由有效成分组成的“保护带”,阻止害虫或病原菌的侵扰,同时,这些有效成分又被作物根系吸收传送到地上部分,使作物“由里到外”地得到了保护。先进的成膜剂技术,可使药剂的有效成分缓慢释放,从而使作物从生长早期就能得到长时间的有效保护。

种子处理能弥补种子本身性状的缺陷,丰富产品线,降低制种成本,细分市场,改善种子外观提高商品性,防伪,增强作物抗逆能力,减少农药投入和用药次数,便于机械化播种。种子处理技术是目前最环保、最简便的施药技术,如果只处理种子,用药面积是叶面喷雾的0.6%~1%,是沟施用药的10%左右。

拜耳作物科学是种子处理全球领跑者。2008年全球种子处理业务销售额14.9亿欧元,拜耳作物科学6.45亿欧元,占43%。其中,玉米种子处理市场拜耳占68%,甜菜占65%,禾谷类作物占41%,马铃薯占37%,大豆占25%,油菜占21%,蔬菜占14%。

全国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李永平:

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种衣剂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前不久,先正达公司在美国面向终端展开种子处理剂产品实地试验,以助力公司完成在五年内使公司收入增长一倍的计划。以水稻种衣剂为例,先正达水稻种子杀虫剂/杀菌剂处理剂CruiserMaxx Rice(噻虫嗪+嘧菌酯+咯菌腈+甲霜灵),自2010年推出以来,就在美国南部水稻种植区实现了30%的覆盖率。而杂交水稻种子包衣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极少,国内水稻种衣剂的应用面积尚不足水稻总种植面积的5%,国内水稻种子包衣剂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很多其他作物都有很大的种衣剂市场空间。

同时,国内种衣剂市场也面临很多问题和巨大的挑战。

首先,种衣剂品种多,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以种衣剂为主要业务的农药厂家大多规模小,集中度不够,争取国家科研基金的能力薄弱,无研发能力,导致产品创新比较困难,市场推广能力较弱。

其次,产品配方单一,防治效果较差,二次包衣现象普遍。由于种子包衣技术不到位,如克百威等常用种衣剂做不出高端商品,带来二次包衣现象,也给农民带来了麻烦。由于成膜剂、缓释剂、悬浮剂等技术不能及时跟进,包衣和播种机械不到位,导致一些包衣种子在播种时,如遇到播种过深或者干旱等情况,会导致出苗慢和幼苗生长不良,防治病虫害的效果也不尽理想。

再次,种衣剂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种衣剂的产、销、用等环节虽不断被规范,但仍有大量非法厂家不登记,市场上流通的种衣剂什么配方都有,借证套证现象普遍。“三证”不全的企业也不少。每当大宗作物种植前,大量假冒伪劣种衣剂混入市场,正规厂家产品受到冲击。行业标准或政策法规亟须完善。

最后,高毒替代工作刻不容缓。目前推广使用的种衣剂品种虽多,但有效成分多以克百威+多菌灵+福美双或克百威+福美双居多,占总量的80%以上,而吡虫啉、毒死蜱和菊酯类等低毒类种衣剂产品,还没有得到推广。由于大部分种衣剂为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农药,不按规则操作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迫切需要高效低毒种衣剂。

面对机遇和挑战,企业与科研院所应积极配合,促使种衣剂向配方多样化、多元化,品种向多剂型发展。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提高科技支撑能力,研究开发持效期长、毒性低的种衣剂产品,以符合绿色植保的发展要求。本版文/图王兆勇王爱娥蒋善军王玉东谢宝刚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12-09/29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