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秋种施肥技术问答

网友投稿  2011-09-02  互联网

秋收秋种已开始,各地农民和农化服务人员提出了不少与此相关的施肥问题,现就其中一些代表性问题进行集中解答。

可否用产量计算施肥量?

河北沧州陆先生:每生产100公斤粮食的作物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有什么意义?可否用来计算肥料施用量?

专家:生产百公斤粮食的氮磷钾等养分吸收量对指导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可知,一般作物特别是大田作物一生所吸收的氮(N)磷(P2O5)钾(K2O)养分,氮是磷的两倍至两倍以上,钾与氮相当,甚至更多;根据具体作物的养分吸收比例,可了解哪些是喜钾作物,哪些需钙量较高等。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在确定某些参数后,还可以根据养分收支平衡来计算施肥量。

但是农民自己不能根据百公斤的养分吸收量直接计算施肥量。因为作物的矿质养分既来源于土壤又来自于肥料,例如钾的养分吸收量和氮相当,甚至更多,但施肥量却因土壤钾水平不同而差异很大:北方施钾较少甚至可以短期不施,南方施钾较多甚至比施氮量还多。此外,不同作物对肥料的利用率和不同土壤对养分的供应率也各不相同,尤其是氮肥,形态变异大,损失途径多,更不能按吸收量来直接计算施肥量。

各种作物需要多少肥料?

山东临沂王女士:我是个肥料营销商,秋种前我和农民都要备肥,是否有简单的方法帮助了解各种作物需要多少肥料?

专家:个体农户可以根据往年施肥量估计今年需肥量,更精确的施肥量需要借助于测土施肥技术。下面介绍的施肥量是根据施肥技术模式(即通过大量的科研和生产实践提出的施肥技术规范)得到的,可供参考。

大田作物。亩施肥总量:氮肥(N)8~15公斤,一般不超过17公斤。对豆科作物,施氮量可减少1/3~1/2。磷肥(P2O5)不超过施氮量的一半,南方地区3~5公斤,北方4~6公斤,一般不超过8公斤。其中冬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较多,夏玉米等夏播作物较少,甚至可以短期不施;钾肥(K2O)施用量界于氮、磷肥之间,南方5~10公斤,黄淮海地区3~6公斤,东北地区2~4公斤,西北地区0~3公斤。对大田作物,提倡每亩施用腐熟农家肥约1000~3000公斤。施肥期:将所有的农家肥、全部或大部分磷钾肥及一半左右的氮肥作基肥,其余化肥作追肥或种肥;追肥1~3次,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快速生长期为主,苗期和后期(如抽穗后)酌情适量施用。

蔬菜。因不同蔬菜、不同种植条件(露地还是保护地等)差异较大。其中大棚黄瓜、番茄等茄果瓜果类蔬菜亩施农家肥5000~7000公斤,氮肥(N)20~50公斤,磷肥(P2O5)10~25公斤,钾肥(K2O)15~45公斤。其中产量越高施肥量越大;基肥、追肥分次施用,一般追肥4~10次,每次每亩氮、钾养分施用量不超过5公斤。露地瓜类、茄果类蔬菜,每亩施用农家肥2000~4000公斤,基肥施用量与大棚大致相当,但追肥2~4次,因此施肥量显著减少。大白菜、萝卜、大葱等露地蔬菜亩施农家肥2000~4000公斤,氮肥(N)12~23公斤,磷肥(P2O5)5~12公斤,钾肥(K2O)8~20公斤,其中化肥施用量与高产的大田作物相当或更高。氮磷钾肥按基肥、追肥分次施用。速生短期蔬菜,往往不施农家肥,化肥施用量也明显减少。

果树。施肥总量:多数盛果期果树一般每年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4000公斤,配施氮(N)、磷(P2O5)、钾(K2O)化肥总量分别为15~25公斤、10~15公斤、15~25公斤,一年中分3~4次施入。对盛果期每亩种植40~60棵果树而言,每次每亩施用40%或45%三元复合肥1公斤左右,秋施基肥和膨大期追肥较多,春季发芽前或开花期及晚熟品种加施肥料较少。复合肥类型,基肥宜选三种养分含量相等或相近的通用型,春季宜选高氮磷型,长果期宜选通用型或高氮钾型,后期加施宜选高氮钾型或钾肥。对密植果园应按亩计算施肥量;若施用单质化肥,可参照前述复合肥施用量估算。

前述农家肥是指一般圈肥和堆沤肥,若为禽畜等粪肥施肥量应适量减少1/3~1/2。

表面活性剂有什么作用?

山西运城周先生: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叶面肥中为什么要加入表面活性剂?

专家:表面活性剂是指在低浓度下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使其容易附着在叶片表面的物质。叶片表面裹有蜡质层,溶液难以在上面滞留和铺展,添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后,就可以在叶面长时间保持湿润状态,因而容易被吸收利用。当喷施溶液的表面张力小于作物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时,溶液才能附着在叶片上。即叶片表面张力越小喷施的溶液就越难以附着。常见作物叶片临界张力由大至小的顺序是:棉花、黄瓜、玉米、辣椒、茄子、菜豆、大豆、水稻、番茄、大白菜、葡萄、花生、小麦、桃、柑橘、樱桃、梨等。表面活性剂由专门单位研发、供应和配制,农户自己对叶片临界值小的作物,也可在叶面肥中酌情加入适量的肥皂粉等来降低喷施溶液的表面张力,以提高喷施效果。

本期专家为中化化肥高级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9-02/29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