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打造完整的草甘膦产业链

网友投稿  2011-05-24  互联网

□本报记者王爱娥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四川省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的福华农科投资集团循环经济园区。四川乐山福华通达农药科技有限公司张平俊总经理指着正在建设的新园区说,为了实现资源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过程物流成本的最低,福华农科集团决心打造一条完整的草甘膦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

“十二五”期间,园区将新建年产40万吨离子膜烧碱、20万吨甲烷氯化物、20万吨有机硅单体及下游产品、12万吨双氧水、8万吨新型制冷剂、10万吨三氯氢硅、8万吨甘氨酸、5万吨气相二氧化硅、5个新型农药品种等项目。通过各个项目附属产品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最大化,使福华农科集团成为全球成本最低的农化产品供给商。

完善草甘膦产业链

从1999年一个作坊式的造纸厂起家,福华农科集团如今发展成为以氯碱化工、农药、造纸、硅材料、矿产资源五大产业为基础的循环经济大型集团公司,包括四川乐山福华纸业有限公司、福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福华农药科技有限公司、恒华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等四家全资子公司。

“十一五”期间,集团累计投资20亿元,形成了年产12万吨草甘膦原粉、20万吨离子膜烧碱,3.75万千瓦热电联产、8万吨纸浆、100万吨卤水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利税6亿元,颇具规模的集约低碳排、绿色高科技循环经济农化产业园已经初步形成。

福华农科集团2004年涉足草甘膦行业,目前年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在谈到当前国内草甘膦严重供过于求,部分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时,张平俊说,集团决定建设草甘膦项目之初就确定了以盐磷资源为基础、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过程物流成本的最低,打造出一条完整的草甘膦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项目已完成80%的目标工作量。

张平俊表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大大降低了福华农科集团草甘膦生产的过程成本和环保成本。把单一的产品盈利点分散在各个过程中盈利,产业链越长盈利点越多,成本控制力也就越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越有优势。“目前,这一盈利模式已经在福华农科集团草甘膦产业中得以体现。即使在形势比较严峻的2009年,产业链优势仍是福华农科集团保持满负荷生产的决胜因素之一。”

据了解,福华通达农药科技公司是草甘膦主产厂,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是四川省传统的盐磷化工区,厂区周边有丰富的水力资源、煤炭资源、磷矿资源、地下盐卤资源。地缘性优势使福华农科集团获取了制造草甘膦原药必需的电力、蒸汽、黄磷、液氯、盐酸、烧碱等生产要素,与东部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工厂靠近岷江———长江黄金水道,廉价的水运优势降低了物流成本。

张平俊说,福华农科集团在上马草甘膦原药生产项目时,除了对草甘膦这个全球用量最大的农药市场前景看好外,还基于福华农科集团与草甘膦销量处于全球第二的澳洲纽发姆公司建立了10年战略合作关系,拥有长期稳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在张平俊看来,中国是世界草甘膦原药的制造中心。原药采购商选择合作伙伴,要看企业是否具有管理规范、装备条件好、规模大等优势,因为这些条件才能保证原药供应质量稳定、质量优良、价格实惠。

创新引进相结合

在建设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过程中,集团把眼光投向“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园区”这个目标,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园区发展新路,实现了乐山周边企业进行产业间、生产链上的合作共赢,使最初的“厂内小循环”扩展为“园区中循环”,将福华循环经济产业园的“资源效益、规模效益、产业链效益、副产物循环再利用效益”发挥到最佳状态。

2009年,集团投入500万元,对2万吨/年原药装置一期工程进行了38处系统技术改造,对2×5万吨/年原药装置二期工程的设计图进行了68处技术提升。三氯化磷生产引进西门子公司全套自动计量仪表,二期草甘膦原药项目实现了全流程DCS控制。进行试生产情况表明,以行业内普遍认同的吨草甘膦原粉甘氨酸单耗为衡量标准,福华农科集团二期草甘膦原药生产装置已达到低于0.57吨甘氨酸/吨(95%草甘膦原粉)的技术水平,在规模和装备技术水平上进入国内同行业前列。

2003年11月,福华农科集团收购了位于乐山市五通桥的青碱双收农药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草甘膦原药生产许可证,草甘膦原药 (甘氨酸路线)产能为1000吨/年。接手之初,集团就提出“环保先行”的治企理念,强调将“零排放”作为具体的实施目标。2008~2009年投资12亿元建设的二期草甘膦技改扩能项目中,30%的资金是直接或间接投向了与节能减排及环保相关的工程设施。公司还投资1500多万元引进先进的废液膜处理系统,回收废液中的有机物和氯化钠。

企业把创新与引进相结合,创新“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发展思路。在二期草甘膦生产装置和20万吨/年的烧碱生产线上,主体设备从国外进口,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还成功开发了变压吸附脱除回收氯甲烷中微量水分的专利技术,并实现工业化应用。

此外,集团投资近1亿元,建成了一个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的废水处理车间,采用微生物生化处理技术处理废水。处理后的废水绝大部分作为循环系统补充水回用,排放水质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张平俊介绍,循环经济工业园,统一建设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污水处理、标准厂房等配套公用工程。以循环经济模式实现园区内废弃副产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企业间产品互补,将使入园企业实现多方共赢。

培育四大核心业务

据了解,福华农科集团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战略投资和业务延伸,培育资源、贸易、金融、农化四大核心业务,形成“一个园区”和“三个平台”相互支持、优势互补,确保集团长久、高效、健康发展;到“十二五”末,将实现年销售收入550亿元,利税150亿元,完成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的综合性、国际化投资集团体系建设,为实现“激情梦想、百年福华”的愿景奠定坚实基础。

“一个园区”,就是在“十一五”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做大做强农化循环经济工业园,丰富和完善产业链建设。“十二五”期间,福华农科集团计划投资110亿元,新建3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20万吨/年有机硅单体、20万吨/年有机硅下游产品、12万吨/年双氧水、10万吨/年精胺及其他新型农药、20万吨/年新型制冷剂及甲烷氯化物、10万吨/年三氯氢硅、8万吨/年甘氨酸、5万吨/年气相二氧化硅等项目。通过各个项目附属产品及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最大化,使福华农科集团成为全球农化产品成本最低的供给商。

“三个平台”,就是投资5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建成以资源开发、贸易物流、金融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三大平台,初步实现农化产业与配套服务的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均衡持续。

为了实现预期发展目标,福华农科集团又将目光投向了种子项目。张平俊介绍,集团准备“十二五”期间打造自己的种业基地,构建农化种子超市及物流系统。目前集团已与四川农业大学、乐山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建立育种基地和研发中心,培育独有的种子品种。此外,还计划与境外公司合作,投入转基因种子技术研发,实现集团种子与农药业务的紧密结合。

同时,福华农科集团将充分利用农化产业优势,以种子业务、农化产品为载体,以建设优秀营销渠道、服务为主要手段,以良好、稳定的种子制种基地为基础保障,狠抓自主研发创新体系建设,通过精品战略和营销渠道、服务模式的创新,努力发展成为“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争取在未来五年内,种业业务做到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

为了实现销售目标,公司在市场营销模式上,将建立以种子业务、农化产品为载体的一体化“福华农资连锁服务店”。采取“公司+营销中心+镇(乡)连锁商”,的方式,通过各个项目的紧密结合,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最大化。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5-24/297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