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走进绿色开磷

网友投稿  2011-04-22  互联网

文/童祥龙 图/舒祥益

编前话: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出台政策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具体目标是:力争在1至3年完成一批试点矿山建设,2020年基本形成全国绿色矿山格局。与此同时,另一个更具实操性的文件《国家级绿色矿山基本条件》也在全国发布。

随着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发布,通过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建设、示范和带动,推进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进一步全面开展提到议事日程。贵州开磷集团被列入国家第一批绿色矿山试点单位。2011年3月,贵州开磷集团绿色矿山技改项目正式开工。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51.2亿元,年采矿能力达到800万~1000万吨。通过“十二五”时期的改造,开磷集团矿山全面实现皮带运输和充填采矿,全面实现机械化、数字化和远程控制,健全完善矿山安全卫生及生命保障设施,达到国家级绿色矿山标准,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绿色环保、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化矿山。

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是中国矿业活动发展到今天的必然选择。

在群山环抱的黔中腹地,开磷有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巍峨的贵州高原上。走进开磷生态工业园区,一排排管道蜿蜒起伏,绵延不断,蔚为壮观。园区内花团锦簇,绿草如茵,一片生机勃勃。

青山绿树掩映下的开磷国家规划矿区显得郁郁葱葱,地面静悄悄的监控室正指挥着大山深处矿井里的大型无轨采掘设备,每年500万吨的优质磷矿石伴着皮带源源不断地被输送出来,有的直接进入了坑口化肥生产车间,有的被加工成矿浆,沿着17千米长的矿浆输送管道来到了息烽磷煤化工基地,变成了一包包优质化肥和化工产品。而在磷矿石开采一空的矿井里,改性磷石膏和采矿废渣正在被不断注入、填充。

在开磷生态工业园区,“管道”有如人的血管遍布全身,为生态工业园区的正常运行提供各种“血液”。矿浆输送管道、合成氨输送管道、井下涌水输送管道、黄磷尾气输送管道、硫酸余热蒸汽输送管道……这一条条管道,使工业园区内包括“三废”在内的各种资源实现了循环利用。循环经济所追求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物质循环模式的转变,在这里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全国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工业中的农业,鲜花盛开的工厂”,这些称号和美誉无不昭示着开磷走绿色工业化道路所取得的斐然成绩。

谁曾想,如今生机盎然的绿色开磷,在1995年6月24日的特大泥石流灾害中曾变得满目疮痍,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有“花园式矿山”美誉的开磷国家规划矿区面目全非。“6·24”成为每个开磷人心中难以磨灭的印记和永远的伤痕。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有水快流”这一错误思潮影响下开始的“全民采矿”在全国泛滥。开磷国家规划矿区也未能幸免,乱采滥挖猖獗,大矿小开、一矿多开,宝贵的优质磷矿资源遭到破坏,矿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6·24”特大泥石流灾害这一悲剧的发生,唤起了开磷保护磷矿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和坚决行动。

历史的悲剧告诉我们,“绿色是发展的灵魂,环保是企业的生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开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用生态经济理念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形成资源综合利用、共生耦合、互为促进、协调发展为目标,提出“抓好两头,做强做大中间”的绿色发展思路。“一头”抓磷矿资源的保护和集约利用,“一头”抓“三废”资源化、再利用,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深加工,不断做强做大开磷,谱写开磷绿色发展新篇章。

保护磷矿资源是开磷的坚强意志。在开磷矿区的河谷里、山腰上,到处巡视着的正是矿山的保护者———开磷护矿队。经政府授权成立的150人护矿队,日夜守护着国家优质的磷矿资源;《关于禁止职工、离退休人员及亲属参与和经营磷矿石的规定》,是开磷每一职工、离退休人员及亲属都必须遵守的“开磷宪法”。即使当地群众违反这一规定,招生、招工、“良种良肥良法”等一切工业反哺农业的惠民政策,都将不能享受。

五十多年的资源开发实践使开磷人深知,采矿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项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更何况开磷矿区磷矿资源的赋存条件为缓倾斜中厚矿体,在世界均属采矿难题。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将开磷矿区的磷矿资源开采作为国家攻关课题。

不断改进采矿工艺、提高资源回收率是几代开磷人的梦想和不变的追求。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磷经过十余年攻关,开发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锚杆护顶分段空场采矿法”,同时推进现代化大型无轨采掘设备的配套使用,使开磷采矿回收率从50%提高到70%左右,贫化率从13%降到6%,采场日生产能力从300余吨提高到1000多吨。开磷采矿水平跃上新台阶。

采矿行业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屈指可数,但开磷没有满足,继续加大采矿工艺的技术创新力度。步入新世纪,又一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采矿新技术“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技术”诞生,使开磷采矿回收率进一步提高到90%左右,贫化率下降到4%以下,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按照开磷矿区资源储量和年产500万吨生产能力计算,这一采矿新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25年以上。

新世纪以来,开磷在不断改进采矿工艺的同时,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加快矿山现代化建设。如今,一座“矿山数字化、装备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现代化矿山基本形成。井下打眼、装药、锚喷支护实现机械化,固定操作设备、皮带运输系统、机械供风系统实现远程控制,地质勘探、工程设计等基本实现数字化、信息化、模型化,开磷矿山正向实现生产和管理控制一体化大步迈进。

2001年至2010年,开磷磷矿石生产能力从每年2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从业人员从4634人下降到1569人,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倍,百万吨死亡率从2.86下降到0.25。

走进开磷矿区,一车车改性磷石膏废渣正在被充填到井下一个个采空场,在置换保安矿柱提高矿石回收率的同时,避免了山体开裂、地表塌陷,使采矿安全性大大提高,每年还可综合利用磷石膏达200万吨;矿山井下涌水随着管道汇集到大水工业园,净化处理后作为化工生产用水,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新鲜水取水量550万立方米;曾经露天堆存占用土地、影响环境的尾矿渣,在制砖生产线上变成了一块块矿渣砖。曾经随处可见的尾矿库,在开磷矿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乱采滥挖导致的环境破坏,随着《开磷矿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规划》的实施,正逐步得以恢复。自1995年发生洪灾以来,开磷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地质灾害治理。疏浚河道、修筑拦渣坝,对矿山崩落区、塌陷区进行土地复垦,开展矿区绿化。与地方政府一道投入巨资,对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当地群众和职工实施生态移民。如今,矿区绿化面积占可绿化面积90%以上,工业废弃场所变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场。随着矿区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和现代化矿山的建设,开磷适时启动了矿区工业旅游。

磷石膏的综合利用因其遇水软化成为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这似乎成为磷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每年600万吨磷石膏的综合利用,更是开磷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敢于试验,敢于冒险“是开磷人的性格基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是开磷人对待技术创新的态度。经过十多年数千次锲而不舍的攻关试验,开磷突破了磷石膏遇水软化这一世界技术难题,开发出国际首创、采用“一步法”生产工艺生产新型高强耐水磷石膏砖的专利技术。所生产的高强耐水磷石膏砖可用作建筑物的外墙和承重墙,成为贵州省重点推广替代粘土砖的新型建材。

利用这一专利技术,开磷已形成10亿块/年新型磷石膏砖生产能力,开发出新型磷石膏砖、建筑石膏粉、干混砂浆、发泡石膏等一系列新型建材产品。每年可综合利用磷石膏、黄磷炉渣300万吨,减少占地500亩;利用黄磷尾气近5000万标准立方米,节约6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8.6万吨。开磷啃下了摆在实现绿色发展道路面前的硬骨头!

在化工生产中,工业废水全部实现了循环利用“零”排放,余压余热能量实现了梯级开发利用。利用余热压差发电的两套2×12兆瓦发电机组,每年可发电3.4亿度。

在息烽磷煤化工基地,废渣磷石膏变成了一块块磷石膏砖被运往各地支持新农村建设;曾经作为污水处理的2×250吨/小时污水处理系统已经闲置,污水池变成了养鱼池;用于生产蒸汽的两套75吨锅炉因余压余热的利用而成为备用设备;用氨氮废水和余热栽培的一朵朵鲜花在花棚里竞相绽放……这是具有开磷特色的绿色工业化最形象的展示。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开磷努力把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吃干榨尽的目标正在不断实现,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每万元工业产值综合能耗已从2005年的2.56吨标煤下降到0.96吨;核心产品磷酸二铵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仅为0.5吨标煤,大大低于1.16吨标煤的全国平均水平;磷化工二氧化硫排放量低于400mg/L,远优于960mg/L的国家标准,实现了化工生产的低能耗、低排放,为开磷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绿色发展的核心仍然是“发展”。抓好了“两头”的开磷,甩开双臂大发展。短短十年时间,开磷全部完成了2001年初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所规划的项目,建成了开阳矿肥基地和息烽磷煤化工基地连为一体的特大型生态工业园区,形成了年产500万吨磷矿石、140万吨磷酸、450万吨硫酸、60万吨合成氨、30万吨甲醇、350万吨高浓度磷复肥生产能力,使开磷从单一磷矿石生产企业发展成为集磷煤化工、贸易物流、建设建材、物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磷煤化工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磷矿石地下开采化学矿山企业和磷肥行业前三强企业。

开磷始终坚持“利与天下、惠及员工”的企业宗旨,忠实履行“惜我资源、护我环境、利我地方、惠我百姓”的诺言与责任,在企业不断做强做大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2010年上缴税费7亿元,仅向企业所在地息烽、开阳缴纳税费达5.5亿元,是2000年的20倍。

自2001年以来,开磷的跨越式发展带动新增社会就业6800余人。在开磷现有1万多名职工中,当地劳动力就达7000多人。通过实施生态移民,不但使搬迁群众免受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还通过异地城镇集中安置和货币安置,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化肥企业,开磷以支持三农发展为己任,积极实施“良种良肥良法”造血式扶贫,向受帮扶农民提供良种和开磷优质化肥,推广“良法”种植,使受帮扶地农作物亩产提高一倍以上,解决了农民温饱,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在实施“三良”造血式扶贫中,还将扶贫与促进农民退耕还林结合起来,实现“平地良种良肥良法夺高产,高坡还林还草还花护青山”。

开磷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在汶川地震、南方凝冻灾害及特大旱灾中积极捐款捐物。2001年以来,开磷向社会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亿多元,2008年登上中国慈善排行榜,荣获“2003~2009年度贵州省捐款先进集体”称号。

绿色是梦想,绿色是希望;绿色发展是开磷的庄严承诺;绿色发展是开磷的必然选择。

“再用三个五年时间,通过发展磷煤精细化工,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使开磷销售收入分别增长到200亿元、500亿元和1000亿元。”

“新三步”发展战略的响亮提出,开磷又将踏上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转化资源增效益,心系子孙惜资源;循环经济天地宽,绿水青山绕家园;造福一方促和谐,开磷向前永向前……”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4-22/297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