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两会”代表委员的农业观点

网友投稿  2011-03-18  互联网

本版报道记者龚洁张四代

中国农科院农业所研究员林而达

异常气候

可能增加农资用量

★★★★★

近年来,南涝北旱、冰冻雨雪等极端气候频发,使得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突出。对此,两会期间,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林而达委员,他为记者介绍了气候对农业生产以及农资格局的影响。

《农资导报》:最近几年频发的极端气候灾害,您认为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否与环境变化有关?这些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林而达:我国国土面积大,生态类型多样,因此非常容易受到气候灾害的影响,近年来南涝北旱、一些地方的冰冻雨雪等灾害性天气其频率和强度都在加大,有专家认为,这是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对此,国际上也正在进行评估,今年11月份,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将公布关于气候变化和气候灾害关系的评估报告。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粮食连续七年的丰收,是克服了这些气候灾害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取得的。事实证明,各地在采取各种农业生产措施的时候,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应对干旱、洪涝、低温、高温。从我们科学研究的模拟结果来看,灾害性气候对农业生产肯定造成了不利影响,而粮食要增产,就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我建议通过如改换品种、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灌溉次数等方法来改善或者减缓灾害性气候对农业产生的不利影响。

《农资导报》:您认为灾害性气候增加是否会对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生产、供应格局产生一定的变化?作为农业气象领域的专家,您有什么建议和措施应对极端气候给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林而达:以去年春季的低温和今年的干旱来说,所发生的长短和强度都不一样,苗情也不一样,因此所要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根据各地的经验,应对早春低温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灌溉、增加追肥,在干旱地区还可以通过镇压来保持麦田水分,而当地面的冻土完全化开之后,就要通过增加追肥,使苗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而这些措施势必要增加一部分化肥的使用量。另一方面,灾害性气候对农作物影响的变化加大,有些地区冬季变暖,使得越冬的病虫增加,这就导致农药的用量呈现上升趋势。以上两方面原因均造成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呈上升态势。当然,农药化肥用得多了,会加重生态环境的负担,因此要努力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化肥提高利用率的手段主要是按需要施用,包括调整施用时间,以及通过测土了解农田的需要后,配方施肥;而农药则是要用得对路。

河南农科院小麦中心主任许为钢

粮食主产区需要“利益补偿”

★★★★★

3月6日,河南代表团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主任许为钢建议,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要求,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和保护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生产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许为钢表示,中央政府提出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划目标明确,符合国情,即统筹了自然、经济和社会要素的合理高效开发利用,又综合考虑了各区域发展需求与国家发展需求的协调,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意志,标志着中国在发展战略规划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他强调,“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和国务院制定的 《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所包括的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多位于人均GDP落后的省份,粮食大省、粮食大县也多可以称为“财政穷省”和“财政穷县”。如何充分调动和保护粮食主产区各级政府、农民、科技力量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增强粮食主产省份的粮食生产能力,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迫切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为此他建议:

首先,国家在制定有关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法律法规时,应明确对粮食主产省份的补偿办法,在法律法规层面建立既有利于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又有利于同步实现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国家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长效机制。

其次,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力度,确保农民种粮收益。逐渐实行种粮补贴数量与产粮数量挂钩,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加大对粮食生产大县的转移支付力度,使粮食生产大县的人均财政支出水平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调动产粮大县“重粮抓粮”的积极性。

再者,由中央财政出资,在粮食主产省份设立“粮食作物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形成中央政府出钱、地方出科技、粮食主产省出粮食的发展机制。设立的“粮食作物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创新问题。资金规模可按主产省份相应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来安排,如一亩粮食种植面积中央财政投入科技创新研究资金1元钱。这将有利于调动粮食主产省份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协调粮食主产省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向粮食主产省份集聚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粮食主产区突破相应的粮食生产关键技术;有利于粮食作物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粮食生产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最后,建立粮食产区与销区之间的利益补偿机制。国家可建立粮食省外调出奖励基金,对粮食调出省实行粮食调出奖励政策,根据调出原粮及粮食加工品数量给予奖励。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由国家或粮食销区对粮食产区给予补偿,这也有利于区域间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粮食消费厉行节约。

齐齐哈尔农技推广中心谭志娟

恢复村级农技员制度

★★★

“没有这支与农民朝夕相处的技术员队伍,就会出现农技推广工作的末梢神经麻痹,农民就不会第一时间接触到农业科技。建议国家尽快恢复农民技术员制度,建立农技推广体系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3月12日,在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齐齐哈尔农技推广中心谭志娟代表这样告诉记者。

谭志娟说,村级农民技术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经活跃在农村经济发展之中,农民技术员队伍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承上启下作用。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村级集体经济不断被削弱,特别是农村税费综合改革,村级财政实行转移支付,更加重了其资金不足问题。随之而来的是这支为农民熟悉、信任、便利、实效的农民技术员的补助被取消,农民技术员职称授予被停止,农民技术员队伍处于无人管和无力管的尴尬局面。

据谭志娟代表介绍,虽然2009年农业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议的意见》,给基层农技推广提供了政策保障。但在对黑龙江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调研中发现,村级农技推广体系还存在发展总量不足、政策层面没有为村级农技员定职能、资金保障不明确等问题。因此,谭志娟代表建议:1.鼓励与扶持农民技术员举办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在开展试验示范的同时,为农民提供实用性的科技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和技物结合服务,让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起到“前店后场”和帮农民省钱、助农民增收的作用。2.从国家层面,尽快通过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恢复农民技术员政策。进一步明确农民技术员的责任义务、扶持政策(包括资金、职称、考录国家事业推广岗位等)。3.为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建议由国家财政部对产粮大省增加转移支付资金,并规定出每年为每名农民技术员拨付补助资金数额、为农民技术员解决开展试验示范所需资金问题。4.农民技术员职称应按照农技推广法规定,继续采取授予或认定形式。并且根据不同职称,给予不同补助,承担不同的试验示范任务。

河北基层农业服务站站长袁妙枝 ★★★★

巩固农业基础要落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我觉得农业基础是个很大的概念。因此,我今年提出了很多关于涉及农业方面的建议,希望国家在这些农业基础建设上要落到实处。”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张北县张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袁妙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

今年袁妙枝站长带来了很多关于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其中涉及水利建设、水土保持、农业增产增收以及农产品补贴等内容。在“关于加大张家口坝上地区节水灌溉的投资建议”中,她提出,目前,张北县现有的渠道防渗有3.3万亩亟须更新改造;上世纪90年代后期配套的0.4万亩灌溉设施已大部分损坏或报废。未实行节水的17.12万亩水浇地,拟计划“十二五”期间全部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管道灌溉、膜下滴灌),更新改造和新建节水工程,两项共需投资约5829.6万元。因此,她建议国家加大像张北这样坝上贫困地区节水灌溉的投资力度,促进该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和农业增收。

针对张北县上游大的降水形成径流极易发生洪水、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她建议加大张家口坝上地区水土保持投资力度,应本着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如何带动张家口人民增产增收也是袁站长关心的问题。长期以来,华北平原及一些以种植冬小麦和玉米为主的地区,谷子、大豆、红薯、荞麦、高粱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日趋减少,其主要原因是这些作物产量低。这种冬麦子、玉米两茬倒种的现象,造成了土壤养分的失衡,小麦病虫害增多,同时造成了市场对谷子、大豆、红薯、荞麦、高粱需求得不到满足,人们食物单调,这种现象不利于促进人体健康。她建议国家农业科技部门加强对谷子、大豆、红薯、荞麦、高粱等农作物高产和品质改良及适口性的研究力度,取得成果后,迅速示范推广,以求尽快改善目前种植状况,进一步促进生态平衡和人体健康。

此外,马铃薯是张家口的重要种植作物,2010年张家口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24.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1%,马铃薯种植业实现产值3.57亿元,平均每亩纯收益550元,其中园区每亩纯收益1200元;仅马铃薯种植业一项,人均纯收入82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9.6%。2011年,全市计划种植马铃薯32万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28%,虽然这为农户带来了机遇,但马铃薯尚未列入种植业保费补贴品种和农业保险范围。为了带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袁妙枝代表建议将马铃薯列入种植业保费补贴品种和农业保险范围。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1-03-18/29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