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王军
“卖好的产品照样可以赚钱”。这句话出自广州俄康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锦康之口,他说得有些轻描淡写,让人感觉理所当然,但他的话句句实在而诚恳。对刘锦康的采访是在车上进行的,谈话的时间不足半小时。
刘锦康说,过去他在企业里从事农资营销与产品推广,常年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积累了经验,增长了见识,也认识了不少农资圈里的人,更是真正了解了农民的需求。他说,农民真的不容易,为农民提供好农资的念头由此产生。于是,就与朋友另起炉灶,凑了几万元做起了农资零售。回想这些年的经历,给他最大的感受是:借品牌产品赢自己的天下;宁缺毋滥,只选对的;特色经营,公平竞争。
借品牌赢自己的天下。“以企业的品牌带动自己公司的品牌,借大厂家和好品牌的产品宣传自己的公司。”刘锦康借助生产企业的优质品牌加上自己的优质服务及诚信,与生产企业共同前进,用他的话说:“站在巨人肩膀上,靠大品牌,又怎能不成功?”
宁缺毋滥,只选对的。刘锦康选择分销时首要的一条是考核分销商在当地的信誉,然后才是实力。在珠三角地区,卖肥的商户很多,他的压力可想而知。然而,他选择了几个大品牌———远东国际、凯米瑞、红四方等,还自行生产了“猛牛”高钾浓缩肥料,在华南地区一炮走红。刘锦康解释,一个好的品牌哪怕销一吨也心安理得。一个好产品可以成就一个公司,为它赢得信誉。当然,不是说不能代理多个品牌,而是要有一个自己的、拿得出手的、核心的产品,这也是所谓的群龙之首。下一步就是要找信誉良好的分销商,以维护厂家及自己的品牌形像。虽然分销商多了,销量自然增加,但他要的不仅仅是销量,还有诚信和品牌声誉。
特色经营,公平竞争。对于如何调动分销商积极性,刘锦康是这样理解的:他做公司不像别的代理商一样送礼品、送旅游、送产品,而是直接返点,是明着给,谁卖得好就给谁,卖得多就多给。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鼓励分销商多卖货,多赚钱。旺季、淡季都这样做,与分销商形成了稳固的关系。在供货上,他从不卡分销商的脖子,也不搞价格战,不卖假货,不做坑农害农的事,而是帮其谋划,共同发展。用他的话说:做农资要对得起农民,不能让子女和家人看不起,要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农资人。所以,他的分销网络越来越大,目前已有几百个,营业额也由起初的几十万元发展到现在的上千万元。“过去是我求厂家做代理,现在是厂家找上门来请我经销,功到自然成!”
(本文所报道经销商将参加本报“百佳”农资经销商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