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思想碰撞观点交融畅想未来

网友投稿  2010-08-31  互联网

出席会议的专家与代表互动讨论

与会代表与专家进行热烈的辩论

□实习记者马彦平

7月25日,由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化工报社、湖北省农业厅主办,农资导报承办的“2010年缓控释肥高层论坛”在武汉如期举行,来自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商讨缓控释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道路.经过一整天的研讨,专家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独到的见解,在对许多问题达成共识的同时也存在着争论。

缓控释肥会成为中国的方向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首先表态:“中国用世界9%的土地养活了22%的人口,肥料作为粮食的粮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同时发现中国的肥料平均利用率仅为35%,肥料利用率不高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很多污染,因此,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前提下,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势在必行。如何做?我想有两个方面:第一,改进施肥技术,如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第二,改进肥料类型,如开发缓控释肥料。2000年,全球缓释肥料消费100万吨,北美(美国、加拿大)占了60%、日本占20%、以色列占15%,其他国家占5%,中国几乎为零。但是,到2009年,全球包膜缓释肥料消费180万吨,中国占到1/3,约60万吨。这说明缓控释肥确实是一种好肥料,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的用量越来越大,这也是一种趋势。根据近几年缓控释肥的施用效果来看,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经济效益提高、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初显等。经济效益方面,体现在等产量节肥15%~20%。与农民传统的施肥方式相比,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均增产,同肥量可增产10%~ 15%,最高达40%以上。社会效益方面,由于其省工、省力、免追肥,促进了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生态效益上,提高肥料利用率10%~15%,减轻施肥对环境的污染。”夏敬源对缓控释肥的优势一一进行了介绍。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崔学军向与会代表们介绍:“根据专家估算,2008年中国所生产的4995.2万吨合成氨需要消耗标煤7228万吨,需要排放约2亿吨的二氧化碳。氮肥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减少28万吨氮肥施用,相当于少生产60万吨尿素,节约标煤52万吨,减少130万吨左右二氧化碳排放。缓控释肥能够提高氮肥利用率十个百分点以上,对化肥生产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所以说发展缓控释肥恰好迎合了低碳经济的要求,必将大力发展下去。”

“缓控释肥是中国的方向,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一直坚信这一观点。”关于缓控释肥发展的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赵秉强研究员表达了坚定的信心。“尤其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控释肥这样一种高效、环保、节能的肥料恰好迎合了低碳经济的要求。缓控释肥应该是很有市场前景的一种肥料,确实应该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一个方向。”华南农业大学樊小林教授也做出了上述的表态。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中科新型肥料公司石元亮博士对与会代表们说“未来10~20年,缓控释肥一定会成为中国肥料市场上的主流品种,大家可以这么想,还有什么能够把肥料利用率提高这么多”。

缓控释肥这种新型肥料最早从美国、欧洲引进,为什么还没有中国发展快呢?“我在美国呆了七、八年,据我了解,缓控释肥在欧洲、美国的发展速度还没有中国快呢。就拿美国来说吧,美国的耕地面积非常大,3亿多人口,农业对耕地面积的压力不大。而中国13亿人口,18亿亩耕地,我们需要从土壤中拿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美国可以采取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氨水滴灌、叶面施肥等施肥方式。中国的特殊国情,如果按照美国的施肥方式,粮食肯定不够。因此,我同意赵秉强老师的观点,我很自信地认为,缓控释肥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来会成为主流品种之一。”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给与会代表们解开了这个谜。

中国的缓控释肥需要走自己的路子

“既然缓控释肥将会成为中国化肥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需要发展什么样的缓控释肥?”有代表提问到。

缓控释肥必将成为中国化肥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一点与会专家们已经达成了一致共识,但是在中国发展什么样的缓控释肥,引起了专家们的热烈争论。专家们各抒己见,有相同的,也有相抵触的,争论一度进入僵局。

“这个问题需要思考,我觉得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缓控释肥,一定要作出中国的特色来,走自己的路子,要有创新,工艺要创新,其他工作也要配套。”赵秉强首先表明了他的看法。

接着樊小林也谈了自己的认识。他说“只要是按照缓释、控释的原理做出来的肥料,能够确确实实有效果的肥料,能够给社会带来社会效益、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新型肥料,无论是什么品种,都可以发展,这个并不需要太多争论。”

“我是住商肥料代表,但是,我今天提问或提出我的观点,绝对不是站在住商肥料的观点,我是站在广大农民的观点。今天,在这里举行缓控释肥高层论坛,坐在这里的,面对专家和学者,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可以说是弱势群体。我们都在做缓控释肥,但是我们没有地位。参加这个论坛,无非是想给自己找一个合理的位置,都在给自己证明,因为以前别人都不做缓控释肥。”住商肥料(青岛)公司销售部长唐振华的风趣开场,迎来了听众热烈的掌声。他说:“参加这个论坛,我最大的体会是,目前缓控释肥界有三大流派,一是硫包衣、树脂包衣型;二是稳定性型的,脲酶抑制剂型,硝化抑制剂型;三是脲甲醛型。我认为今天我们争论的焦点,无非是三大流派之间在PK,都想竭力争抢未来中国市场上的主流品种的席位,都说自己的肥料有多么多么好,谁都想做老大。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PK的落脚点是什么,各大流派都在空中飘来飘去,一到地上就摔死了,这就是农户不接受的原因。其实,非常明显,争论再激烈,广告做的再好,落脚点不就是要解决肥效的问题,解决农民的收益吗?农民增产、增收了,所有的问题不就都解决了吗?”这一番话,把整个争论推向了高潮,会场掌声不断。

接着,他激动地说:“各位专家都说了,中国发展缓控释肥需要建立联盟,但是怎么联盟,怎样才能让常规生产厂家感觉平等的竞争,做到共同发展,现在还不明确。各位专家怎么看?”

“唐部长每次的发言都是很犀利的,直指问题的实质,下面请几位专家解答一下。”主持人风趣地说。

“小唐这个问题,大部分讲的还是很不错的,小唐确实是个人才,过去在凯米拉公司就是个人才,现在在住商又大有长进。小唐的讲话,一语惊人,我想更正一点,小唐,今天在这,不要用流派这个词来划分缓控释肥。不管是包膜型的,稳定性型的,还是脲甲醛型,大家都有生存的空间,都有市场,中国每年用1.5亿吨左右的化肥,我们一个企业生产10吨、20吨、上百吨又能占多大比例。现在缓控释肥在化肥产业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发展缓控释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现在的紧迫任务是,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呼吁政府给予更大的支持。”樊小林的回答再一次迎来了热烈的掌声。

企业发展缓控释肥要有哪些优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好的技术,再高端的产品,如果只是在实验室做研究,又有什么用呢,最终还是要把相关的技术、生产设备用到企业中去,产品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因此,生产、销售缓控释肥,企业需要具备哪些优势呢?

樊小林首先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我们跟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这么多年,我自己有个非常深刻的感受,无论生产什么肥料,企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企业本身像人一样,人要有素质,这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使命感,做这个缓控释肥,不能为了做新肥料而做新肥料。举个例子来给大家说明这个问题,我从踏入农业大学校门到现在,也有过这种经历,刚开始做课题时,只是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后来就不这么想了,越往后越是感觉在使命感、责任感的促使下去做。因此,我们的企业绝对不能为了缓控释肥而去做缓控释肥。责任感方面,企业生产的产品,一定要去想,能不能给农业,给农民带来点什么。这样一个道理,你想得到的时候,首先要想着去付出,一个不计得失,不急功近利的企业才会走的更远。”

同时,樊小林还说“我们的氮肥企业参与到缓控释肥中来,会有很多的优势,肯定成本会很低。我自己算过一个账,氮肥拉到化肥企业重新拆包,加工成缓控释肥,然后再包装,仅包装袋就浪费十几亿元,数目是非常庞大的,损失也是惨重的。如果氮肥企业直接去做缓释肥会节约很多成本。同时,氮肥中目前60%的是尿素,尿素吸湿潮解,用这种缓释材料处理一下,至少能解决尿素的吸潮问题,也解决了尿素的散装问题。”

“多肽尿素前几年纷纷被尿素企业所采纳,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下,缓控释肥对尿素企业还是存在影响力的。比如,山东鲁西、重庆江北陆续上了我们的技术在生产缓控释肥。同时,我想,以尿素为主的氮肥企业,有想法想做这个事情,主要动力还是来自于市场竞争。”石元亮补充说。

樊小林还给与会代表算了一笔账,他说:“关于树脂包衣的降成本问题,一直以来大家都在努力做这个工作,‘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也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所有的成本包括人工,材料,电费等,如果按照每吨增加600~800元来算的话,相当可以了。”

中国的缓控释肥该如何推广

“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是要解决肥料的问题,解决农民的问题,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解决呢?肯定不是通过生产,也不是通过技术,而是要通过推广。再好的技术,再好的肥料,如果农民不接受,有什么意义呢?”唐振华的一番话,又引起了各位专家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告诉我们,一切真理来源于实践,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样,一种好肥料,也必须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那就是要做好推广。而如何来做好推广呢?

石元亮首先谈了他的看法,他说:“我们国家目前在新型肥料推广方面存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午夏敬源主任也说了,本身产品是一个新产品,产品推广后,没有纳入我们国家农业推广体系中来,缺乏系统的研究,系统的推广。完全放给企业去做这件事情,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到位的地方。某些地方技术没有跟上来,应用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新型肥料,尤其缓控释肥的推广应用过程中,我们应该呼吁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牵头,各省农科院、土肥站进行联合,在全国进行推广,这非常非常有必要。不是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要确确实实让农民看到效果,享受到实惠。呼吁政府能够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支持,配套研究。总之,需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联合起来进行攻关,进行联合开发,联合研究,尽可能使生产成本降下来,农民收益提上去,推动事业更好的发展。”

“要推广,我们仅仅搞论坛还是不行的。我们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举办大赛等多种方式,来让农民感受我们缓控释肥的实际使用效果。通过一些列的活动,我们让这种新产品落地,这个落地的过程就是通过联合大赛来实现的。我们目前在全国各地,包括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涌现出了玉米大王、土豆大王、西瓜大王。更多粮食大王会出现,我们认为这种落地对农民是负责任的。我们推广的原则是:无需通过过多的广告来轰炸,我们踏踏实实去做,用心给农民带来实惠,让农民感受到实际效果,肯定会得到农民的认可,让丰收说话,让大地来做主。”施可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经理耿世军向与会代表们说。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8-31/295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