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技创新 产业推进 缓控释肥发展方兴未艾

零零社区网友  2010-08-31  互联网

夏敬源

郝长江

伍昌胜

齐焉

赵秉强

司东霞

樊小林

胡树文

张彦才

李允聪

张民

石元亮

崔学军

陈永福

周涌

张培生

李晖

张强

专家观点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

缓控释肥要朝“四化”方向发展

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改进施肥技术,如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第二,改进肥料类型,如开发缓控释肥料。缓控释肥料能够使养分释放与作物吸收同步,施肥技术大大简化,可实现一次施肥满足整个生长期需要,肥料损失少,利用率高,环境友好。

中国缓控释肥发展经历了探索起步

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取得五大成效:第一,开发了一批产品,如包膜肥料、脲醛类肥料、生化抑制剂、非树脂包膜肥料等;第二,研发了一批技术,包括吸收国外技术、自主创新技术;第三,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第四,扩大了应用规模;第五,取得良好成效,经济效益方面等产量节肥15%~20%,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在所有作物上均增产,同肥量可增产10%~15%,最高40%以上。社会效益方面由于其省工、省力、免追肥,促进了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生态效益上因提高肥料利用率10%~15%,减轻了施肥对环境的污染。

未来中国缓控释肥发展要朝“四化”方向发展。一是聚集化发展,要做大做强,鼓励培养骨干企业成为创新和国际竞争主体;二是科技化提升,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是产业化推广,官、学、研一体;四是规范化管理,要制订相关法规、法则、标准、规程,严格市场监督。

为了实现中国缓控释肥科学发展,要围绕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中心”,服务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农业”,推进技术产品、技术模式、推广机制的“三大创新”,实现聚集化、科技化、产业化、规范化的“四化发展”。

通过加强产品研发、技术集成、标准化建设、指导服务及推广创先争取实现两个目标———近期目标(2015):主攻大宗农作物,兼顾园艺特色作物,通过推广缓控释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3%~5%;缓控释肥产能达到500万吨,施用量达到300万吨;初步建成中国特色的缓释肥研究、生产、使用、评价和监管体系。中长期目标(2020):实施质量替代数量发展战略,化肥供应量力争控制在5000万吨左右,在不增加或少量增加化肥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效率,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中国化工报社社长郝长江:

缓控释肥科学发展需要多方合力

中国缓控释肥如何发展得更好?我们认为:第一,政府要给予大力的政策扶持。农业部正在组织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高产高效创建、标准化种植园创建活动,都是在政策和资金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因此,希望政府部门能将缓控释肥也纳入政策和资金支持范畴内,让研究、生产、示范推广和农户施用都能得到补贴资金,逐步地扩大推广面;第二,鼓励广大氮肥、磷复肥企业积极参与,规范运作。要抓住经济回暖机遇主动出击,选择合适的缓控释肥产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管理政策法规科学推广,规范市场秩序;第三,政府部门在扶持的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做好产品审批与产品检测工作,保证市场平稳运行。

湖北农业厅副厅长伍昌胜:

湖北将积极参与缓控释肥推广

中国粮食产量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品种改良,另一方面得益于施用化肥。中国化肥特别是氮肥的大量施用,一方面保证了粮食稳产,另一方面也对环境带来了压力。化肥的减量施用和保证粮食增产成为两难问题。长期以来,中国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只能优先增施肥料,但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概念的普及,使人们意识到缓控释肥本身就具备解决这个两难问题的能力。缓控释肥料可以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降低劳动投入,符合“两型”农业要求,应用前景广阔。湖北省未来将把缓控释肥作为推广工作之一,与测土配方施肥更好地结合,让缓控释肥在湖北取得良好发展。

中国磷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齐焉:

企业要努力占据国际市场

目前,适应现代农业和节水农业要求使化肥工业成为调整重点,缓控释肥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得到快速发展的。缓控释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独具优势,参与企业数量突破百家,尤其是磷复肥企业通过掺混将缓控释肥嫁接到复合肥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也使企业发展找到了新路子。当前,缓控释肥行业具有生产方法多、缓释原料多、产品名目多的特点,但同时存在价格高、“擦边球企业”多、监管难、新成果转化难等问题,需要企业增加科研投入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大家要共同努力争取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向农民普及缓控释肥知识,从经济作物逐步向粮食作物推广,争取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赵秉强:

以水肥土耦合指导缓控释肥研发

明确中国缓控释肥的发展方向,就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发展缓控释肥料?中国缓控释肥料的主战场在那里?大田作物需要什么样的缓控释肥料?

为什么要发展缓控释肥?原因很简单,缓控释肥能够简化施肥方式、提高肥效。中国缓控释肥的主战场在哪里?我想,中国要发展缓控释肥料首先要保证粮食安全,因此主战场在大田,而不是国外所说的经济作物。

肥料缓释性是肥料进入水体、土体后释放的速度;供肥性是指肥料进入土体后持续供应作物养分的能力,涉及到供肥强度和持续时间。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机肥是缓释肥,玉米缓释肥效果比小麦好,浅根作物比深根作物好,100%施用缓控释肥并不增产等现象,原因就是养分释放有的适应了作物需肥规律,有的没有适应作物需肥规律。因此研发缓控释肥必须注意,一是缓释肥料应该在整个土体中的养分供应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匹配,而不是养分释放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匹配。二是作物根系深浅不同,对缓释肥性要求也不一样,深根大田作物需要缓释养分适当淋溶到深层土地,保证后期供肥。三是应根据水-肥-根土体时空高效耦合理论设计肥料的缓释性。四是国外缓释肥标准主要按照浅根草坪和园艺花卉设计,可能并不适合大田深根作物。五是国内大田作物缓释肥料,除树脂包衣外,应重视发展工艺简单、能耗小、成本低、效果好的缓释肥料。六是中国缓释肥料应重视发展非树脂包膜型缓释肥料,如肥料包裹型、有机质包膜型等缓释肥料。

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博士司东霞:

以氮养分管理支撑缓控释肥发展

化肥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是中国农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化肥使用不当造成的肥料浪费尤其严重。大量氮肥施用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造成环境污染、土壤酸化等问题。因此,我们在考虑养分时空变异性和养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根层调控,提高土壤养分生物有效性,实现养分供应与需求:在数量上一致,时间上同步,空间上耦合。区域氮肥管理方面,一般采用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策略。在获得较高的产量,环境可承受,适当增加氮肥用量的情况下,降低减产风险。

从国内外发展形势看,经济作物仍然是缓控释肥消费主体,大田作物刚刚起步。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施肥技术简化等将推动缓控释肥的发展,作物高产高效技术标准的推广也可能带动缓控释肥应用。在东北春玉米试验表明,将缓释肥与其他肥料配合施用,可以有效解决后期脱肥问题。缓控释肥玉米育苗移栽栽培条件下能够很好地供应前期养分需要,但后期增产效果不明显。总之,根层氮肥调控使养分供应与需求在数量上一致,时间上同步,空间上耦合,协调了作物高产与资源高效。在推进缓控释肥肥料工业研究的同时,不同生态区、不同作物缓释肥料的应用基础研究亟待加强。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樊小林:

缓控释肥研发要注意三原则

我们认为缓控释肥开发应遵从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控释肥的供肥量和供肥速度与作物吸收基本吻合;二是控释肥本身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无污染;三是价廉,即控释肥的造价低。

控释肥制造关键技术包括配方、核心肥料制造、包膜材料合成、包膜控制释放技术、异粒变速控释技术和控释配方肥、营养同步肥技术,控释肥料配套施用技术,控释包膜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技术,控释肥质量在线监测技术。这些技术试验完成后,需要进行技术的集成,形成实验室规模、中试规模、商业规模三个技术工艺包,以利于企业快速复制。

未来缓控释肥开发应注意以下领域:首先是具有“S”型释放曲线的控释技术、掺混控释技术、非温控型控释技术;其次是缓释技术中脲醛复合肥研发、脲醛氮肥开发等;另外是要研究开发无溶剂原位表面反应成膜包膜材料、水溶性树脂或水基聚合包膜材料、能耗低和降解周期短的高分子材料、新型高效抑制剂和促释剂。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胡树文:

发展生态环保多功能型控释肥

虽然稳定性肥料、硫包衣尿素、复合包膜控释肥可以不同程度延迟养分释放,均有缓释功能,但缺点是抗水性较差,养分释放期多数达不到国家缓控释肥标准。研究表明,高分子包膜肥料最有可能在作物整个生长期提供养分,做到养分释放规律与作物需肥规律相匹配,达到“控制释放”的要求。

高分子包膜控释肥主要包括:第一,聚烯烃型包膜控释肥。第二,水基包膜控释肥料。第三,原位反应成膜型。

未来中国缓控释肥要朝两个方向发展。首先,要发展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甲壳素等;其次,要就功能性控释肥肥料,如以控释肥为平台,赋予其多种功能。如保水型控释肥,既是“小肥库”,又是“小水库”,达到水肥一体化。

河北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张彦才:

要考虑缓控释肥配比施用

如何解决肥料利用率低问题?我想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优化配方施肥技术;第二,改良植物营养遗传性状;第三,开发和应用新型肥料。缓控释肥料由于可以弥补普通氮肥不足,成为肥料研制、开发和施用的热点。在河北地区进行有机高分子包膜尿素小麦试验研究表明,包膜尿素与速效氮肥结合能够很好地协调供肥,大大提高氮肥当季利用效率。

关于包膜肥控释性能的测定国外已经有所研究,近年来,国内开始研究各类缓控释肥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标准,但包膜控释氮肥施入土壤后,其释放性能除受到土壤的强烈影响外,还受到天气(温度、降雨)的影响,因此,客观合理地评价控释肥的控释性能,应把作物-肥料-土壤作为一个系统,以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目标,提高肥料利用率为核心,研究控释氮肥的养分释放及肥效。对于包膜,应以价格低廉的材料以及将包膜控释技术与复混技术相结合,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以及土壤的供肥状况,研制速缓相济,与不同大田作物吸肥曲线相吻合的控释专用复肥系列,实现包膜肥料的复合专用化。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李允聪:

质优价廉控释肥方可占领美国市场

美国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缓控释肥,90年代后期在花卉、园艺上开始大面积使用缓控释肥。随着水体环境的日益恶化,美国政府开始制定法规,引入最佳养分管理,其中一项就是要求园艺作物使用缓控释肥。

缓控释肥具有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养分淋洗、减少氨挥发,降低盐害,降低劳动成本等优势。受金正大委托,我们将其生产的缓控释肥在美多个州进行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试验,发现与美国控释肥相比,国内产品已经具备同样效果,可以参与国际竞争。

为什么缓控释肥在美国尚未取代传统肥料?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价格高,美国Scotts生产的Osmocote每50磅70美元,是普通肥料的7~8倍。二是质量有问题,一些肥料标注不烧苗,但使用后出现烧苗现象。三是无法得到检测验证,一些产品标识释放期100天,但达到的很少。四是缺乏快速检验方法,农户权益很难得到保证。未来环境保护将成为美国缓控释肥消费的主要驱动力,质优价廉的控释肥料将占领市场。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张民:

经济作物专用控释肥大有可为

控释肥料在棉花、油菜、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试验均有显著的增产和增效作用,氮肥利用率比普通肥料可提高50%以上,在减少1/3至一半用量的情况下,仍有显著的增产或增效作用。

经济作物具有地域性强、农民收益好、商品率高等特点,对自然条件要求较严格。虽然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及粮食作物,但经济作物通常对肥料有特殊要求,果树、蔬菜、花卉等作物的需肥量远高于粮食作物,配方适宜的缓控释肥料在经济作物上的增产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相同投入获得增产的情况下,农产品品质的提高使得控释肥在经济作物上更加受到青睐,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缓控释肥料产业化的总体目标是研制控释性能好、能耗少、成本低、环境友好型缓控释肥料,实现缓控释肥料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和应用亟须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缓控释肥新产品新工艺研究;(2)养分释放期及释放率快速预测技术研究;(3)作物吸收与缓控释肥供应同步营养技术研究;(4)作物专用缓控释BB肥的研发;(5)新产品高效施用技术研究与评价。

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石元亮:

缓控释肥发展的特点和问题

中国缓控释肥发展有三个特点:一是品种齐全,基本涵盖了缓控释肥产品;二是技术发展参差不齐;三是炒作目的明显,产业化明显不够。

缓控释肥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品定位不准确。包膜肥料和缓释肥料价位较高,不能用于大田作物上,高肥低用现象明显;二是包膜材料和技术不过关,包膜效果差,不能持续缓慢释放养分,成本高;三是应用技术与肥料特性的结合不够,农民施肥技术有待提高。

中国缓控释肥要科学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发展经济实惠的缓控释肥料,降低成本,克服成本劣势;(2)发展既能提高肥料利用率,又价格低廉的产品;(3)大力发展稳定性肥料;(4)缓控释肥的设计应与区域作物目标施肥量相结合,重点发展不同区域的专用性肥料。

中国化工报社副社长崔学军:

为缓控释肥料开发应用推广鼓与呼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了粮食不能少、生态环境不能差的现实。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大量使用化肥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缓控释肥应运而生,成为粮食增产、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抓手。国内缓控释肥技术与产品已相对成熟,值得推广和扩大宣传。然而,目前只有少数单位从事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生产和推广,相比于全国每年5000多万吨的肥料消费,可谓微不足道。

《中国化工报》、《农资导报》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围绕缓控释肥行业核心工作和业务展开宣传工作,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中国化工报社正在进行“三库一平台”建设,即新型肥料技术与产品数据库,新型肥料技术与产品开发、应用、推广专家库,新型肥料技术与产品应用示范推广模型库和新型肥料技术与产品应用推广服务宣传平台。我们希望通过平台建设,为缓控释肥料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企业观点

●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张强:

国家应为缓控释肥推广提供补贴

在等养分量施用的情况下,控释肥的增产效果普遍好于普通化肥,但缓控释肥在推广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价格相对较高,亟待政策扶持。例如在美国,为了保护水资源,国会立法通过缓控释肥补贴政策,给予使用缓控释氮肥的农户每英亩12~22美元补贴;国内部分省市出台了有机肥的相关补贴政策,但目前没有相关缓控释肥政策,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二是宣传引导力度仍感不足,应加大推广力度。三是产品鱼龙混杂,要加强市场监管以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应强化配套技术,避免产品施用不当。五是技术亟须突破,应加强联合攻关。

●住商肥料(青岛)有限公司李晖:

愿为中国缓控释肥发展贡献力量

目前,开发高利用率、高效、高性价比的肥料迫在眉睫!脲甲醛是尿素与甲醛的反应物,是目前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缓释肥料。由于这种产品的高养分利用率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需求量和生产量逐年增加。

住商脲甲醛复合肥氮以速效和长效完美结合,肥效持久,其中氮的利用率比一般肥料有较大的提高,减少氮的流失,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养分的释放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吻合,更好地满足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达到高产。溶解速度快、残留少,可以满足各种施肥方法,降低人力的投入。经过在多种作物上的试验、示范,与普通肥料相比,省肥、省工、增产效果显著。

促使肥料行业步入低碳时代,企业技术的革新、国家政策的引导、职能部门对竞争环境的净化缺一不可。作为企业,住商肥料将承担应有的责任,促进中国高效肥料事业的发展。

●石家庄市中嘉化肥有限公司张培生:

规范市场,严防“李鬼”

稳定性长效缓释肥料可以一次基施免追肥,节省肥料且省工省力,易被农民认可,还可以为国家节省大量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和农业的面源污染,将会给化肥行业、农业领域乃至人类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建议:1.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把新型肥料的发展提高到社会发展的政治高度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层面,建立一个由涉农科研机构和新型肥料生产企业组成的高层次专业机构,引导新型肥料行业的健康发展。2.出台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行业标准,规范产品和技术市场。3.给予缓控释肥料的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4.在缓释控释肥料的应用上出台优惠政策。5.从缓释控释肥料的科学普及上加以宣传。

●明水大化集团控释肥料公司周涌:

依托缓释肥占领市场前沿

我们山东明水大化集团致力于氮肥的研发生产50年,目前氮肥产品种类在行业内最全,除了优质的缓释硫包衣尿素以外,多肽的大颗粒尿素、多肽小颗粒尿素、加上传统的大小颗粒尿素和碳酸氢铵使我们成为“全品系氮肥的供应者”。

我们硫包衣尿素的微晶蜡技术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大颗粒尿素和多肽大颗粒尿素都是荷兰一次成型的造粒技术,这三种产品一级复合肥企业都在采购而且反响相当好。这三种产品如果从产业链定位,他们位于终端市场的后面,就是说他们要至少经历一次加工以后才能面向农户销售。而我们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同时供应这三种氮肥产品的企业,而对于我们的客户———购买氮肥产品进行复合肥和复混肥再加工的企业来说,我们的产品组合无疑是有竞争性和差异化的。而小颗粒尿素、小颗粒多肽尿素、碳酸氢铵加上我们刚刚推出的“超能全效”缓(控)释肥则基本上是市场终端产品,从这个角度讲,它们就位于行业价值链的最前沿。

●北京天音艾实华科技有限公司

陈永福:

用高新肥料服务生态农业

聚天门冬氨酸(PA)是一种无毒、无残留,不含重金属,可降解,属环保型绿色产品。采用添加聚天冬氨酸盐活性物工艺生产多肽尿素增效肥料,可使普通尿素的利用率提高20%左右,将大大缓解化学肥料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中国耕地按15亿亩计算,仅大田作物每年的需求量就达10万~15万吨,因此聚天冬氨酸活性物在化肥领域应用的潜在市场是相当大的。

2003年到2004年,我们两次与山东禹城中农润田化工有限公司合作生产增效肥料,并进行小麦等作物试验,与施用普通尿素的小麦产量相比平均增产8.2%,同时肥料还具有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增加小麦有效分蘖数、增加母穗数和千粒重的作用,增产效果显著。我们将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服务于祖国的农业和全国九亿农民兄弟,让身边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我国的农业发展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本版文字 张四代 翟怡婷 王梅红

本版图片 谢宝刚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8-31/295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