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军
《农资导报》:“低碳”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之一,肥料企业应如何在产销过程中倡导低碳经济?
朱丙臣:低碳经济的发展势必要求技术的革新和产品升级,这意味着生产工艺落后、技术水平低下、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势必被淘汰出局。作为化肥企业,要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在国家政策方针的指导下,不断进行生产技术的创新和产品创新,开发新型的节能环保产品。自建厂之初起,谷丰源便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之路,力求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高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复合肥产品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公司确立了坚持依托高新技术,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市场与服务相结合的道路,利用公司自主专利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来满足农民需求。公司推出的新型高分子渗透膜智能控释肥,以其节能、环保、增效等特点,赢得了经销商和农民用户的青睐,年销量近10万吨。
对于谷丰源来说,积极推进低碳技术在肥料研发与推广中的应用,才能确保企业走在行业的前列。最近几年,谷丰源正是本着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紧扣低碳主题,取得了肥料科研、生产与推广多项成果。
《农资导报》:目前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已成为政府和行业关注的焦点,谷丰源是如何适应低碳经济的要求进行产品和技术创新的?
朱丙臣:谷丰源始终坚持走科技研发创新产品的路线,组建了高科技的研发队伍,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发中心,始终致力于化肥产业的创新。
2006年8月,谷丰源自主研发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多元素可溶肥料的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这标志着谷丰源在新型肥料生产技术与产品推广方面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08年,谷丰源发明的“一种包膜可降解的缓释肥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08年12月,谷丰源与山东省农科院共同承担的“环境友好型肥料的创制与应用”项目,被山东省科技厅鉴定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成果,并在2009年获得“山东省科学发明一等奖”,是山东省化肥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企业……
事实上,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谷丰源在新型肥料的创制与应用方面进行了三次大的技术升级,是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让谷丰源从化肥生产规模到农化服务水平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农资导报》:谷丰源在发展缓控释肥方面作出了不懈努力,这种新肥料有哪些优势?
朱丙臣:首先,党和政府明确地提出要在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而缓控释肥料在生产和应用上均有节能减排的优势,正好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其次,缓控释肥具有“两增、两节、两减”三个方面的作用。“两增”:即增产、增收。目前通过一些试验统计表明,作物使用缓控释肥料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最高达到40%;农民通过使用缓控释肥每亩增收100元~200元不等。“两节”:即节肥、节能。缓控释肥最大的效率是提高肥料利用率,中国农业肥料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载体,而缓控释肥料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10%~30%,可以节肥;缓控释肥料的生产和使用可节省能源和资源。“两减”:即减少环境污染和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农资导报》:谷丰源缓控释肥在农田的试验效果如何?
朱丙臣:2006年~2007年,在山东郓城县双桥乡大梁村等地,我们组织进行了生物可降解型包膜(裹)缓控释肥料(包裹尿素)在玉米上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型包膜(裹)缓控释肥料能够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素利用率。在等氮量条件下,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17%~22%,氮素利用率提高12~14个百分点;在减少氮量1/3的条件下,比农民习惯施肥增产9%~10%,氮素利用率提高17~20个百分点。
《农资导报》:面对当前低迷的肥料市场,谷丰源做了哪些工作?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朱丙臣:面对当前不景气的肥料市场,谷丰源确立了厂商联动助销的“双赢多赢”发展战略,制定了营销员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和配套的产品推广奖励激励机制。在开春以来的这个特殊时期,我们靠新产品和特别的营销政策来启动市场,将缓控释肥推向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公司的百余名销售员和100多辆农化服务车,深入各地送肥送科技,从而使市场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战绩。截止到4月底,仅谷丰源缓控释肥销量就达到了5万多吨。
厂商联盟成了我们度过“寒冬”最好的棉衣,各界友人、商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支持更增添了我们做大做强的决心和信心。相信,经过这一轮行业的整合与洗牌,谷丰源会在中国缓控释肥领域走得更快更稳更实。因此,我们确立的发展目标是:紧扣低碳经济主题,努力打造百万吨缓控释肥生产基地。最近,公司又新征地100亩,计划投资3亿元进行新厂区的规划与新生产线的开工建设,力争在3~5年内把谷丰源建设成为百万吨缓控释肥全国样板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