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培育超级稻离不开优质肥

网友投稿  2010-03-26  互联网

□本报记者龚洁

初春时节的长沙,去冬的寒意已渐渐褪去,万物复苏,处处洋溢着勃勃的生机。而在国家杂交水稻中心,由袁隆平院士领导的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不断获得重大突破,已经实现亩产700千克、800千克的目标,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向第三期———亩产900千克的目标攻关。近日,本报记者有幸在国家杂交水稻中心采访了袁隆平院士,请他谈了“超级稻900千克”、“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以及化肥在丰产工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农资导报》:过去肥料在丰产中的重要作用往往被误解或者忽视,您认为化肥对目前所做的“超级稻900千克”以及“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袁隆平:众所周知,粮食始终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而肥料则是作物的粮食。长期以来有一些观点认为多施化肥对土壤有破坏作用,地力会下降,而现在国际水稻研究所通过45年的试验,种了134季水稻,年年施化肥,没有施任何有机肥,结果产量很好,而且地力也没有下降,而且土壤的有机质略有提高。我个人认为,有机肥肯定是好东西,但单纯的有机肥不会达到高产,因为它营养含量不足。在未来的三五年内实现“种三产四”和“超级稻900千克”的目标,我相信肥料的改进也非常重要。过去种地一味地撒碳铵、尿素,方法不当,很多成分都挥发了,而现在的控释肥、缓释肥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此外,特别是农用钾对水稻的增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钾肥对水稻有两大益处,一是抗倒伏,二是增强抗病虫害的能力。可见优质化肥在丰产丰收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农资导报》:大家对“超级稻900千克”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都非常关心,目前这两个项目进展如何?

袁隆平: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两个:一是向第三期亩产900千克的超级稻目标攻关。现在这个项目我们制定了分三步走的策略,在2011年以前要实现亩产830多千克,到2013年实现亩产860多千克,最后到2015年实现亩产900千克。830多千克的目标去年已经实现了,因此我们希望今年能够达到亩产860多千克。如果今年这一目标完成,我们就可能提前一两年实现亩产900千克的大关。

“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实现种三亩超级稻生产现有四亩地的粮食。2007年湖南有20个县,每个县拿出300亩土地率先实施“种三产四”的试验,从目前反馈的结果来看,效果不错,其中有18个县达标。而到了2008年,我们就把种植面积扩大了,20个县由原来的300亩扩大到几千亩甚至上万亩,有19个县达标。2009年,我们扩大到32个县100多万亩的面积,其中有29个县达标。今年有36个县,面积在200万亩以上。我们希望在湖南省境内在三年内能够发展到1500万亩左右,产出2000万亩土地的粮食。兄弟省份对“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也很感兴趣,安徽、河南、广西、贵州等地均有这样的工程在实施。我们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在全国范围内在未来五年中能够发展到种6000万亩,产出8000万亩的粮食,节约2000万亩耕地,增产100亿千克粮食。

《农资导报》:超级稻从800千克到830千克,再到860千克,最后要达到900千克。这一步步一路走来,您曾经形容每一步都比跳高还难。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怎样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袁隆平:要实现“种三产四”和超级稻900千克的目标,有三要素,就是良种、良法和良田。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措施,良田是基础。化肥则是良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良法包括栽培技术,而其中水肥管理是最最重要的。就像培养一名运动员,就要为他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这样运动员才能有强健的体魄,不让他吃饱吃好,他怎么能跳得高、跑得快呢?

同时,生物技术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转基因技术是生物技术的一大类。今后超级稻还有第四期的亩产1000千克目标,必须要把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这样超级稻研究才能如虎添翼。

对于今后的科研袁隆平充满信心,他那爽朗的笑声,让记者丝毫没有感觉到他已是一位年过八旬的老者。他告诉记者,从理论上来讲,以长沙这样的气候条件,按2.5%的光能利用率来算,亩产可达到1500千克,所以超级稻不仅仅是900千克,还要向1000千克、1500千克去不断努力。



http://farm.00-net.com/news/2/2010-03-26/294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