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农业信息网 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正确认识磷矿资源现状 科学规划磷矿资源利用

零零社区网友  2009-04-24  互联网

□云南省磷化工协会会长陶俊法

2002年,国土资源部将磷矿列为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20个矿种之一,受到各方关注。几年来,国家出台政策限制磷矿出口,磷矿资源产区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保护本地磷矿资源地方管理办法,业内对此褒贬不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出口政策对中国磷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某种负面影响。尤其是国家在2007年6月1日首次对出口磷酸二铵开征20%暂定出口关税的基础上,于2008年2月15日、4月20日的两个月内,先后三次调高全部磷复肥产品的出口关税,使磷复肥产品出口关税达到130%~135%。时间跨度之短、征税范围之广、实施力度之大,史无前例,世界罕见,对中国磷复肥产业造成一定影响。据业内不完全统计,损失超过200亿元。

反思上述现实可初步看出,业内人士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中国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认识与前景预期存在“不当”,在舆论宣传上存在“失当”,而国家出台加征100%特别出口关税政策是否合理也值得商榷。

为此,笔者就中国磷矿资源特点、后加工产业的磷矿需求、中国磷矿资源服务年限预测等三个方面进行粗浅分析。笔者认为,应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审视、研究、规划中国磷矿资源的科学开发利用,不应 “闭关锁国”,不要再出现因政策失误而严重伤害中国磷化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此抛砖引玉,以期引起业内人士与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中国磷矿资源特点

1.资源丰富、储量大

截至2005年底,中国查明磷矿保有资源储量超过167亿吨。包括基础储量37亿多吨,其中可采(预可采)储量14亿多吨;资源量130多亿吨。中国查明磷矿保有资源储量约占世界磷矿资源总储量的11%,与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美国、南非、约旦等国同属世界磷矿资源大国。

2.分布集中、利于开发

在已查明的中国磷矿资源储量中,有80%的储量和全部富矿储量(P2O5≥30%)集中在云贵鄂川湘五省,以云贵鄂川为主。在富矿储量中,80%以上的储量分布在云贵两省,大约各占50%。若以P2O5的保有储量计算,在已查明的储量中,储量前三名为云南、贵州、湖北。磷矿资源集中分布,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

3.中低品位多、胶磷矿多

中国已查明的磷矿储量中,97.5%为中低品位磷矿,全国磷矿的平均品位 (P2O5含量)为16.95%。这种磷矿以酸法加工制造湿法磷酸、高浓度磷复肥、工业级与饲料级磷酸盐等产品,必须经过选矿富集。而在中低品位磷矿储量中,85%以上的储量属于沉积型胶磷矿,选矿技术难度较大、建设投资大、商品磷矿成本高,而且精矿产品不易长途运输。20世纪80年代,湖北王集浮选精矿火车运输到山西,配套供应生产硝酸磷肥,便是不成功的先例。

综上可以得出对中国磷矿资源的基本认识:磷矿资源丰而不富,要走选矿富集的开发利用道路;在磷矿产区就近择优加工,是中国磷矿资源自身特点所决定的,是一种必然规律,随着磷矿产地加工量的增加,外运商品磷矿的比重将会逐步降低,最终会降到全国磷矿表观消费量的5%左右;随着磷矿资源开发成本的增高,商品磷矿销售价格将逐渐提高,这是必然的趋势。

二、后加工产业的磷矿需求分析

目前中国磷矿主要用于生产磷复肥(含商品磷酸,下同),消费量约占磷矿供应量的80%左右;其次是黄磷及饲料级磷酸盐(以下简称“饲钙”),消费量约占20%左右。

为便于分析,选取折30% P2O5的磷矿(干基,下同)消耗定额与总磷得率指标,作为测算依据。下述指标是目前云南省的平均先进指标。(表见后)

1.2006年全国磷矿消费情况粗略分析

2006年中国磷复肥总产量为1210万吨(折P2O5,下同,其中高浓度磷复肥占67.8%),消费磷矿4296万吨;黄磷产量约79万吨(实物,下同),约消费磷矿711万吨;饲钙产量约210万吨(实物,下同),约消费磷矿420万吨。以上三类产品共消费磷矿约5427万吨,其中磷复肥占79.2%,黄磷占13.1%,饲钙占7.7%。

2.2006年云贵鄂川磷矿消费情况

云贵鄂川(含重庆,下同)磷复肥总产量为760.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2.8%,消费磷矿2699万吨;云贵鄂川黄磷总产量为78.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9.2%,约占世界总产量的80%,消费磷矿706万吨;云贵鄂川饲钙产量约19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5%,约消费磷矿380万吨。

以上合计共消费磷矿3785万吨,占全国磷矿消费总量的69.7%。其中,磷复肥占49.7%,黄磷占13.0%,饲钙占7.0%。若按云贵鄂川消费的磷矿计算,磷复肥消费磷矿占71.3%,黄磷占18.7%,饲钙占10.0%。云贵鄂川磷矿消费比例与全国平均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3.2010年以后磷矿需求分析

(1)2006年中国磷复肥生产量、消费量均占世界首位“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中国磷复肥产量年均增加92.3万吨,年均增长13.9%。进入“十一五”(2006~2010年),中国磷复肥生产量继续保持旺盛增长,2006年磷复肥产量为1210万吨,比2005年增加85万吨,同比增长7.6%。

“十五”期间,中国磷复肥表观消费量(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年均增加55.7万吨,年均增长6.3%。2006年中国磷复肥表观消费量为1213万吨,比2005年增加46万吨,同比增长3.9%,增幅趋缓,但仍占世界消费量的30%,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比例。

(2)2007年国产磷复肥自给率(国产磷复肥量/表观消费量)、国内市场占有率((国产磷复肥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已登上顶峰。

2001年国产磷复肥自给率为83.2%,2005年上升到96.4%,2006年达到99.8%,2007年则上升到118%,成为世界主要磷肥出口国之一。2001年国产磷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79.1%,2005年上升到89.7%,2006年达到92.1%,2007年上升到96%,接近自给自足、勿需进口状态。

(3)2006年进口磷复肥走入低谷,2007年呈现磷复肥净出口状态。

进口磷复肥自2002年的271万吨的高点开始一路走低,2005年降到120万吨,年均减少进口50.3万吨。2006年则降到96万吨,不足100万吨,4年间减少175万吨,年均减少进口磷复肥44万吨。

如果考虑到同期国产磷复肥出口的因素,2002年中国磷复肥净进口量(进口量-出口量)为220万吨,2005年降到42万吨,2006年进一步降到2.6万吨,到2007年变为净出口磷复肥209万吨,这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假若国产磷肥不出口,便意味着2007年中国磷复肥过剩209万吨,这对于一个磷复肥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30%的超级磷复肥消费大国来讲,难以理解。

(4)2007年中国出口磷复肥增加,但不影响国内需要,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

2001年中国出口磷复肥37万吨,2005年升到78万吨,2006年为94万吨,2007年达到255万吨,占国内2007年磷复肥表观消费量的22.3%,对国内磷复肥市场发挥了积极的调节作用,保证了农业用肥需求,提升了磷复肥产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从中国磷矿资源与磷复肥生产力布局集中、远离农业主导市场的特点与实际出发,国家应建立长效稳定的磷复肥进出口管理机制。笔者建议:以磷复肥表观消费量为基准,优化国内外磷复肥资源在中国市场上的科学配置,使中国磷复进出口比例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在10%~15%为宜,即进口量与出口量分别等于当年中国磷复肥表观消费量的10%~15%。这个配置有利于降低国内农业用肥的物流成本,还有利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平衡,不造成磷矿资源流失。

(5)2010年以后中国磷矿消费量预测到2010年以后,中国消费磷矿的后加工产业生产总量将进入稳定的饱和期,产业发展将上升到新一轮以资源重组与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开源节流“平台,届时,磷矿消费量会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度地逐步减少,可开发利用的磷矿资源会出现新的增量。

可以预测,2010年以后,中国磷复肥年产量将稳定在1450万吨左右;黄磷年产量稳定在80万吨左右(2008年产量约100万吨,是一种特殊情况),这个数字相当于世界总产量的80%,这也是中国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量;饲钙年产量达到400万吨左右。以上三类产品每年将分别消费磷矿5100万吨、720万吨、800万吨左右,合计每年消费磷矿6620万吨左右,比2006年增加1193万吨,增长22.0%。其中,磷复肥消费磷矿占77.0%、黄磷占10.9%、饲钙占12.1%。

如果“开源节流”新平台取得新成果、新进展,中国磷矿年消费量可望逐步降到6000万吨左右,90%以上的消费量将集中在云贵鄂川磷矿资源地。

三、中国磷矿资源服务年限预测

2002年国土资源部将磷矿列为2010年后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消息发布后,围绕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自上而下都先后采取了行动。例如,国家出台了限制磷矿出口政策;磷矿资源产区政府制订了保护磷矿资源的地方管理办法,有的市县政府还把磷矿资源作为招商引资筹码;投资商则千方百计地将占有磷矿资源作为到磷矿资源产地投资的首要目标等。这一系列措施对业内提高磷矿资源忧患意识、保护磷矿资源、优化资源配置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至于2010年中国磷矿资源供应能否满足中国磷复肥、黄磷及饲钙等后加工产业发展的需要问题,业内看法不一。笔者进行了初步预测,得出了与国土资源部相左的观点,供大家参考指正。

中国目前磷矿资源利用率,采矿系统平均约为85%~90%,其中,露天开采约为97%~98%,地下开采约为75%~80%;浮选系统平均约为80%~85%。经过采选的商品磷矿,资源利用率约为70%~75%,资源损失率为25%~30%。

若考虑到若干年后以资源重组和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开源节流”新平台创造出的新成果会发挥作用,例如利用浮选尾矿中75%~10% P2O5发展生物磷肥、窑法磷酸等,使磷矿资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到80%以上,将磷矿年消费量逐步降到6000万吨以下,这种预期目标的实现,应当不会太久远。

按照上述思路,按2005年底中国查明的167亿多吨磷矿保有资源储量、平均P2O5含量16.95%、年消费磷矿6000万吨、磷矿资源利用率75%等进行粗略框算,经过采选可以获得大约70.8亿吨商品磷矿,可为中国磷复肥、黄磷、饲钙等后加工产业提供118年的服务年限。

如果不断加大找矿的地质勘探投入力度,还会增加新的磷矿资源;如果提升采矿与选矿技术装备水平,可回收更多的伴生磷资源与含P2O5 8%以下的表外磷矿资源,最终将中国磷矿资源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例如,河北承德地区选铁矿时副产磷精矿,2007年产量约为150万吨;云南也有类似的矿点已经开始利用;湖北黄麦岭磷化集团浮选P2O5在8.0%左右的磷矿,并副产硫铁矿,获得显著经济效益;贵州宏福集团200万吨/年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实施中,将含P2O5为8%的尾矿经重选、浮选,每年会得到P2O5≥28%、MgO≤1.2%的磷精矿约50万吨,产生新的尾矿含P2O5≤2%、MgO≥19%,可留作以后进一步回收MgO;贵州开磷集团采用磷石膏将尾矿调浆回填矿井采空区,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这样算来,中国磷矿资源的服务年限,乐观地讲,应在130年以上。

所以,对于中国磷矿资源的判断,应从实际出发,做出理性认识,既不要悲观、过分忧患,也不要盲目乐观、不思进取。要实事求是地定位中国磷矿资源的现状与前景,争取比较准确地预测好服务年限,多出台好的政策护驾。

笔者认为,只要坚持“科学开发、合理利用,优化配置、理性发展”的基本原则,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遵循科学发展观,进行资源重组、科技创新、开源节流、依法管理,在今后的100年,中国磷矿资源完全能够满足国内磷复肥以及饲料级、工业级、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磷酸盐与磷化物等产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应对中国磷化工产业的百年繁荣发展充满信心。



http://farm.00-net.com/news/2/2009-04-24/293158.html